一、碳钢渗氮最佳温度
可以。
钢材化学表面热处理很多,通常以渗入元素来命名。根据渗入元素的不同,可分为渗碳、渗氮(氮化)、碳氮共渗、多元共渗、渗硼、渗硫、渗金属,等等。
化学表面热处理的一般过程通常由分解、外扩散、吸附、介质中的扩散、金属中的反应等五个基本过程组成,即:从渗剂中分解出含有被渗元素的“活性原子”的过程;渗入元素原子向工件表面扩散的过程;工件表面吸附并溶解被渗活性原子的过程:渗入元素原子由高浓度表面向内部的迁移过程;渗入元素的浓度超过工件基体的极限溶解度时形成新相的过程。扩散的结果是在工件表面获得一定层深的扩散层。
二、钢铁渗氮温度一般选择在接近
a3钢氮化的最高硬度:HRC40-44。
淬火后硬度:低碳钢[Q235(新标准,相当原A3钢)、15#、20#]:固体渗碳淬火,渗碳深度一般为0.8~1.2mm(锤片厚度为2mm时,为0.3~0.5mm),表面硬度一般为HRC56~62。
硬度单位:钢材硬度(Hardness)的代号为H。按硬度试验方法的不同,常规表示有布氏(HB)、洛氏(HRC)、维氏(HV)、里氏(HL)硬度等,其中以HB及HRC较为常用。
三、金属渗氮处理能达到多少度
表面渗碳用于低碳钢的处理,经过渗碳,会在表面形成很薄的一层渗炭层,即马氏体组织,而马氏体组织的晶像结构具有相当好的硬度和强度.经过表面渗碳处理后,钢件芯部韧性很好,表面硬度又很好,是外硬内韧的好钢件.
四、为什么渗碳钢渗碳温度要900
20Cr表面渗碳后,建议淬火温度800~850°C经油冷后表面硬度可达HRC58~63。
五、碳钢渗氮最佳温度是多少度
碳钢渗氮效果极差,表面硬度低,硬化层浅。表面硬度在600hv左右。为了提高碳钢的硬化效果,可以采用离子软氮化(即低温碳―氮共渗)工艺;这样不仅可增加化合物层的厚度;同时渗氮后决冷,还可使γ―相层转变成含氮马氏体
六、渗氮处理温度加多高
渗氮,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介质中使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常见有液体渗氮、气体渗氮、离子渗氮。
传统的气体渗氮是把工件放入密封容器中,通以流动的氨气并加热,保温较长时间后,氨气热分解产生活性氮原子,不断吸附到工件表面,并扩散渗入工件表层内,从而改变表层的化学成分和组织,获得优良的表面性能。
如果在渗氮过程中同时渗入碳以促进氮的扩散,则称为氮碳共渗。常用的是气体渗氮和离子渗氮。
七、渗氮处理温度
氮化硬度高,渗氮的温度在520℃左右,想要退氮,需要把炉温提高到720℃以上,把渗氮层熔解掉,便即可降低渗氮层的硬度。
八、渗氮的温度范围
一、性质不同
1、渗碳:是对金属表面处理的一种。
2、渗氮: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介质中使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二、工艺不同
1、渗碳:将工件置入具有活性渗碳介质中,加热到900--950摄氏度的单相奥氏体区,保温足够时间后,使渗碳介质中分解出的活性碳原子渗入钢件表层,从而获得表层高碳,心部仍保持原有成分。 相似的还有低温渗氮处理。这是金属材料常见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2、渗氮:把工件放入密封容器中,通以流动的氨气并加热,保温较长时间后,氨气热分解产生活性氮原子,不断吸附到工件表面,并扩散渗入工件表层内,从而改变表层的化学成分和组织,获得优良的表面性能。
三、特点不同
1、渗碳:渗碳钢的含碳量一般都在0.15--0.25%范围内,对于重载的渗碳体,可以提高到0.25--0.30%碳素渗碳钢中,用得最多的是15和20钢,它们经渗碳和热处理后表面硬度可达56--62HRC。
2、渗氮:渗氮前的预备热处理调质--渗氮工件在渗氮前应进行调质处理,以获得回火索氏体组织,调质处理回火温度一般高于渗氮温度。
九、碳钢渗氮最佳温度范围
1、应用范围不同。气体氮化(耐磨氮化)适用于特殊的氮化钢;而软氮化不只限于特殊氮化钢,碳钢、合金钢、铸铁、粉末冶金裁量均适用。
2、时间过程不同。软氮化时间比较短;而氮化过程中钢的表面首先被碳饱和,在 α-Fe 中生成超显微组织的碳化物促进氮化,因而时间较长。
3、温度不同。软氮化比普通氮化温度略低,因此变形更小,但硬度和氮化层厚度略差,且气体软氮化无毒。
4、效果不同。氮化和软氮化两者都会形成 ε 相的白亮层。软氮化的白亮层具有很好的韧性,裂纹敏感性比较小,使用时是靠白亮层来起作用的。
十、渗碳温度和渗氮温度
软氮化就是氮碳共渗,这并不是单一的渗碳或者氮化,而是渗N为主,并兼有渗C的一个表面处理工艺。软氮化的温度比渗碳低,但比氮化高,一般在570度左右。而且不同于渗碳后需要重新加热淬火,而是保温后直接淬火,节约了一道加热工序。硬化层深度相当于渗碳,高于氮化。具有二者的优点,比单一处理要好。
硬氮化:学名‘渗氮’,也有人称为常规氮化。渗入钢表面的是单一的‘氮’元素,在方法上有气体法和离子法等。对于结构零件通常选用的钢种为含铬、钼、钛、铝等合金元素的专用钢,也有在其它钢种上进行渗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