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树距离住宅的安全距离?
这种较大规格的树木,距离住宅的安全距离应该超过五米,因为只有超过了五米的间距,才有相应的安全性,避免对住宅楼造成影响,况且也对住宅楼减少树木的遮挡。
二、安全帽的安全距离?
冲击吸收性能:用三顶安全帽分别在50±2℃(矿井下用安全帽40℃)、-10±2℃及浸水三种情况下处理,然后用5Kg钢锤自1m高度落下进行冲击试验,头模所受冲击力的最大值均不应超过4900N。
1.垂直间距:按规定条件测量,其值应在25-50mm之间。
2.水平间距:按规定条件测量,其值应在5-20mm之间。
3.佩戴高度:按规定条件测量,其值应在80-90mm之间。
4.帽箍尺寸:分下列三个号码
小号:51-56cm
中号:57-60cm
大号:61-64cm
5.重量:一顶完整的安全帽,重量应尽可能减轻,不应超过400G。
6.帽沿尺寸:最小10mm,最大35mm。帽沿倾斜度以20°-60°为宜。
7.通气孔:安全帽两侧可设通气孔。
8.帽舌:最小10mm,最大55mm。
9.颜色:安全帽的颜色一般以浅色或醒目的颜色为宜,如白色、浅黄色等。
三、充电桩距离楼的安全距离?
目前电瓶车充电桩距离居民楼安全距离,没有这方面的相关规定。不过有一些是可以参考的数据,电瓶车充电桩车棚,车棚是防火的那种,这样的车棚距离居民楼安全距离至少20米以上。
现在很多电瓶车充电桩都是慢充,电压是220V,跟家里用电一样。所以,只要充电桩属于慢充,电压跟家用电器是一样的。快充电压要求高,小区物业也不一定能提供。
购买充电桩要买智能的,有电流检测和短路保护的,能充满自停的。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火灾隐患。安装的时候一定要按照规范安装,这样才能保证安全充电,正常运营。一般不是老旧小区,都有绿化,都会建在绿化的边缘,方便业主停车,距离居民楼都有一定距离。
四、吊车距离基坑边缘的安全距离?
人工挖基坑时,操作人员之间要保持安全距离,一般大于2.5M。多台机械开挖,挖土机间距离应大于10m,挖土要自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先挖坡脚的危险作业。
在深基坑塔吊桩基础设计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考虑施工场地、周围环境、上部结构与地下室的平面形状、基坑支护形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根据工程情况,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选择塔吊设计方案,确保塔吊使用、安装以及拆除过程的安全性,减少基坑支护稳定性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而有效地提高塔吊的使用效率。
五、安全光栅的安装距离?
安装安全光栅(安全光幕)或其他电气检测保护装置时,请参照人体进入检测区域之时及到达危险区域之前,机器停止所需的最小距离。ISO 13855 等标准对这些距离进行了定义。安装安全光栅(安全光幕)时务必提供相应依据【如使用安全光栅(安全光幕)的国家或地区的标准,法规和法律】确定的安全距离(最小距离)
六、触电的安全距离?
为了防止人体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或防止车辆和其他物体碰撞带电体,以及避免发生各种短路、火灾和爆炸事故,在人体与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其他物体和设施之间,都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
500kV:5m;220kV:3m;110kV:1.5m;35kV:1m;10kV:0.7m
10kV线路安全距离
10KV电力线路与居民区及工矿企业地区的安全距离为6.5米;非居民区,但是有行人和车辆通过的安全距离为5.5米;交通困难地区的安全距离为4.5;公路路面的安全距离7米;铁道轨顶的安全距离为7.5米;通航河道最高水面的安全距离为6米;不通航的河流、湖泊(冬季水面)的安全距离5米。
七、曼陀罗的安全距离?
一般的曼陀罗花种植在靠水的区域里。市民游玩基本要保持在两米左右的安全距离。
八、什么叫隧道安全距离?各种围岩的安全距离?
隧道安全步距是指隧道仰拱到掌子面的距离,或隧道二次衬砌到掌子面的距离。
1、仰拱距掌子面:Ⅲ级围岩不超过90m;Ⅳ级不超过50m,Ⅴ级及以上围岩不大于40m或按设计要求。
2、二次衬砌距掌子面距离:Ⅰ、Ⅱ级围岩不超过200m,Ⅲ级围岩不超过120m,Ⅳ级围岩不超过90m,Ⅴ级及以上围岩不超过70米。仅供参考
九、地铁距离楼房安全距离?
从居住角度上看,地铁房最佳距离在400米到1000米之内,这样的距离,会让地铁房的便利性与安全性能达到最佳,如果小区里地铁太近,那么地铁每天人流量较大,噪音也较大,会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影响,同时地铁房最好也不能太远,太远了就没太大意义。
十、设备距离巷道安全距离?
(一)新建矿井、生产矿井新掘运输巷的一侧,从巷道道碴面起1.6m的高度内,必须留有宽0.8m(综合机械化采煤矿井为1m)以上的人行道,管道吊挂高度不得低于1.8m;巷道另一侧的宽度不得小于0.3m(综合机械化采煤矿井为0.5m)。巷道内安设输送机时,输送机与巷帮支护的距离不得小于0.5m;输送机机头和机尾处与巷帮支护的距离应满足设备检查和维修的需要,并不得小于0.7m。巷道内移动变电站或平板车上综采设备的最突出部分,与巷帮支护的距离不得小于0.3m。
(二)生产矿井已有巷道人行道的宽度不符合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要求时,必须在巷道的一侧设置躲避硐,2个躲避硐之间的距离不得超过40m。躲避硐宽度不得小于1.2m,深度不得小于0.7m,高度不得小于1.8m,躲避硐内严禁堆积物料。
(三)在人车停车地点的巷道上下人侧,从巷道道碴面起1.6m的高度内,必须留有宽1m以上的人行道,管道吊挂高度不得低于1.8m。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