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子电路图中的地线是接电源的正极还是负?
说反了。如果需要正电源供电,电源的负极接地线;如果需要负电源供电,电源正极接地线。需要哪种性质的电源,看你自己的电路设计需要。
二、射频电子电路和高频电子电路的区别和联系?
1、定义不同,射频就是射频电流,简称RF,它是一种高频交流变化电磁波的简称。而高频电路说白了就是无线电电路,但是不涉及微波电路(微波用于处理一千兆赫兹以上电路,要从物理学的电磁场入手,跟我们常见的电路很不一样)。
2、包含范围不同,射频是高频和低频的总称。每秒变化小于1000次的交流电称为低频电流,大于1000次的称为高频电流,而射频就是这样一种高频电流。高频只是其中一方面。
3、功能特点不同,高频小信号放大有谐振放大和宽带放大两种电路形式,而射频特点就是能向外界发射高频电磁波。
三、电子电路知识?
一、 电子电路的设计基本步骤:
1、 明确设计任务要求:
充分了解设计任务的具体要求如性能指标、内容及要求,明确设计任务。
2、 方案选择:
根据掌握的知识和资料,针对设计提出的任务、要求和条件,设计合理、可靠、经济、可行的设计框架,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做到心中有数。
3、 根据设计框架进行电路单元设计、参数计算和器件选择:
具体设计时可以模仿成熟的电路进行改进和创新,注意信号之间的关系和限制;接着根据电路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进行参数的估计与计算;器件选择时,元器件的工作、电压、频率和功耗等参数应满足电路指标要求,元器件的极限参数必须留有足够的裕量,一般应大于额定值的1.5倍,电阻和电容的参数应选择计算值附近的标称值。
4、 电路原理图的绘制:
电路原理图是组装、焊接、调试和检修的依据,绘制电路图时布局必须合理、排列均匀、清晰、便于看图、有利于读图;信号的流向一般从输入端或信号源画起,由左至右或由上至下按信号的流向依次画出务单元电路,反馈通路的信号流向则与此相反;图形符号和标准,并加适当的标注;连线应为直线,并且交叉和折弯应最少,互相连通的交叉处用圆点表示,地线用接地符号表示。
二、 电子电路的组装
电路组装通常采用通用印刷电路板焊接和实验箱上插接两种方式,不管哪种方式,都要注意:
1. 集成电路:
认清方向,找准第一脚,不要倒插,所有IC的插入方向一般应保持一致,管脚不能弯曲折断;
2. 元器件的装插:
去除元件管脚上的氧化层,根据电路图确定器件的位置,并按信号的流向依次将元器件顺序连接;
3. 导线的选用与连接:
导线直径应与过孔(或插孔)相当,过大过细均不好;为检查电路方便,要根据不同用途,选择不同颜色的导线,一般习惯是正电源用红线,负电源用蓝线,地线用黑线,信号线用其它颜色的线;连接用的导线要求紧贴板上,焊接或接触良好,连接线不允许跨越IC或其他器件,尽量做到横平竖直,便于查线和更换器件,但高频电路部分的连线应尽量短;电路之间要有公共地。
4. 在电路的输入、输出端和其测试端应预留测试空间和接线柱,以方便测量调试;
5. 布局合理和组装正确的电路,不仅电路整齐美观,而且能提高电路工作的可靠性,便于检查和排队故障。
三、 电子电路调试
实验和调试常用的仪器有:万用表、稳压电源、示波
四、电子电路常识?
一、 电子电路的设计基本步骤:
1、 明确设计任务要求:
充分了解设计任务的具体要求如性能指标、内容及要求,明确设计任务。
2、 方案选择:
根据掌握的知识和资料,针对设计提出的任务、要求和条件,设计合理、可靠、经济、可行的设计框架,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做到心中有数。
3、 根据设计框架进行电路单元设计、参数计算和器件选择:
具体设计时可以模仿成熟的电路进行改进和创新,注意信号之间的关系和限制;接着根据电路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进行参数的估计与计算;器件选择时,元器件的工作、电压、频率和功耗等参数应满足电路指标要求,元器件的极限参数必须留有足够的裕量,一般应大于额定值的1.5倍,电阻和电容的参数应选择计算值附近的标称值。
4、 电路原理图的绘制:
电路原理图是组装、焊接、调试和检修的依据,绘制电路图时布局必须合理、排列均匀、清晰、便于看图、有利于读图;信号的流向一般从输入端或信号源画起,由左至右或由上至下按信号的流向依次画出务单元电路,反馈通路的信号流向则与此相反;图形符号和标准,并加适当的标注;连线应为直线,并且交叉和折弯应最少,互相连通的交叉处用圆点表示,地线用接地符号表示。
二、 电子电路的组装
电路组装通常采用通用印刷电路板焊接和实验箱上插接两种方式,不管哪种方式,都要注意:
1. 集成电路:
认清方向,找准第一脚,不要倒插,所有IC的插入方向一般应保持一致,管脚不能弯曲折断;
2. 元器件的装插:
去除元件管脚上的氧化层,根据电路图确定器件的位置,并按信号的流向依次将元器件顺序连接;
3. 导线的选用与连接:
导线直径应与过孔(或插孔)相当,过大过细均不好;为检查电路方便,要根据不同用途,选择不同颜色的导线,一般习惯是正电源用红线,负电源用蓝线,地线用黑线,信号线用其它颜色的线;连接用的导线要求紧贴板上,焊接或接触良好,连接线不允许跨越IC或其他器件,尽量做到横平竖直,便于查线和更换器件,但高频电路部分的连线应尽量短;电路之间要有公共地。
4. 在电路的输入、输出端和其测试端应预留测试空间和接线柱,以方便测量调试;
5. 布局合理和组装正确的电路,不仅电路整齐美观,而且能提高电路工作的可靠性,便于检查和排队故障。
三、 电子电路调试
实验和调试常用的仪器有:万用表、稳压电源、示波
五、电子电路中的VCC?
电路图中VCC GND的意思如下:VCC:电路的供电电压;GND:指板子里面总的地线。(1)VCCVCC:C=circuit 表示电路的意思, 即接入电路的电压, D=device 表示器件的意思, 即器件内部的工作电压,在普通的电子电路中,一般Vcc>Vdd ! 有些IC 同时有VCC和VDD, 这种器件带有电压转换功能。
(2)GND电路图上和电路板上的GND(Ground)代表地线或0线.GND就是公共端的意思,也可以说是地,但这个地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地。是出于应用而假设的一个地,对于电源来说,它就是一个电源的负极。它与大地是不同的。有时候需要将它与大地连接,有时候也不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六、磁铁组成的电子电路?
磁生电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的。原理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在导体上就会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发电机便是依据此原理制成。
七、电子电路出现最早的?
1883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现了热电效应
1904年---佛莱明利用热电效应制作成了二极管
1906年---美国德佛雷斯发明了电子三极管
1946年--在美国诞生了第一台电脑,名叫ENIAC。其使用了18800个电子管,占地170平方,重达30吨
194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几位研究人员发明晶体管
1950年---Kilby在IRE的会议上宣布“固体电路”的出现,以后就叫集成电路。开启了新的阶段
1960年---集成电路处于“小规模集成”阶段,每个半导体芯片上有不到100个元器件
1966年---集成电路进入“中规模集成”阶段,每个芯片上有100到1000个元器件
1969年---集成电路进入“大规模集成”阶段,每个芯片上的元器件达到10000左右
1973年---摩托罗拉的马丁库博完成了手机研制,并给他的竞争对手贝尔实验室打了一个电话,并被接通了
八、电子电路就业方向?
电子电路设计与工艺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电子类工厂或研究所从事电子电路的产品设计和生产准备、精密图形制造、数控加工、电路制造的制程控制、电路制造的测试、电路制造的品管和控制工作,也可以从事电子电路及原辅材料的采购和销售、片式元件装联等工作。
九、什么是电子电路?
1.由电气设备和元器件,按一定方式联接起来,为电荷流通提供了路径的总体,也叫电力线路或称电气回路直流电通过的电路称为“直流电路”;交流电通过的电路称为“交流电路”。
2.由电力电子器件组成的、用以对工业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大功率电子电路。由于电路中无旋转元、部件,故又称静止式变流电路,以区别于传统的旋转式变流电路(由电动机和发电机组成的变流电路)。
两者相比,电力电子电路无磨损、低噪声、高效率,易于实现自动控制和生产,不需建造专门的地基。
因而,20世纪60年代以后,已在世界范围基本上取代了旋转式变流电路。
十、电子电路分几种?
电子电路的信号:
1、按频率分:微波、高频、低频。
2、按离散型分:数字、模拟。
3、按功率分:大功率、小信号。 电路的特点 1.某一特定的电路功能单元电路(如由三极管组成的各种放大电路、电容电感等元件组成的振荡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各种应用电路)都具有各自特定的电路功能,是可以单独使用的。 2.通用性电路的通用性表现为电路功能的基本性,如三极管放大电路最基本的功能是放大信号,几乎所有实际电路都包含三极管放大电路;又如振荡电路的基本功能是产生振荡波形,它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实际电路中。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