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位计原理图
电位计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通过操纵控制按键,可选择某一调节方式及记忆位置,并实现调整、记忆及调出功能。调节时,将机械调节按键打到调节位置,接通机械调节回路。控制单元2接受机械调节按键3传来的控制信号,并将此信号分配给相应的座椅调节电机1,相应地对座椅进行前高、后高、纵向、总高、靠背倾度调整。各方向信号反馈电位计对应于不同的座椅位置,各自呈现不同的电阻值,该电阻值被记录在控制单元内。
按下记忆及调出按健中的“ON/OFF”键到“ON”位置,则通过电源继电器接通可记忆电动座椅控制单元的记忆及调出功能。
若要存入某一座椅位置,可同时按下记忆及调出按键中的“Memory”键和某一位置键,即可完成记忆(包括再次记忆)。
当要调出座椅记忆位置时,可按下该位置键,控制单元接收控制信号,各方向调整电机的反馈信号。电位计将与座椅位置相对应的电阻值反馈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将此值与预先存入的阻值(与存入的座椅位置相对应)相比较,当两值相差大于200Ω时,控制单元起动该方向的调整电机,进行座椅调整。一旦调整起来,控制单元便切断经电源继电器的供电回路
2. 电位计法原理
----接触,对导体件呈现的电阻成为接触电阻。 一般要求接触电阻在10-20 mohm以下。 有的开关则要求在100-500uohm以下。有些电路对接触电阻的变化很敏感。 应该指出, 开关的接触电阻是在开关在若干次的接触中的所允许的接触电阻的最大值。 Contact Area 接触电阻 在电路板上是专指金手指与连接器之接触点,当电流通过时所呈现的电阻之谓。
为了减少金属表面氧化物的生成,通常阳性的金手指部份,及连接器的阴性卡夹子皆需镀以金属,以抑抵其“接载电阻”的发生。
其他电器品的插头挤入插座中,或导针与其接座间也都有接触电阻存在。 作用原理 在显微镜下观察连接器接触件的表面,尽管镀金层十分光滑,则仍能观察到5-10微米的凸起部分。
会看到插合的一对接触件的接触,并不整个接触面的接触,而是散布在接触面上一些点的接触。
实际接触面必然小于理论接触面。
根据表面光滑程度及接触压力大小,两者差距有的可达几千倍。
实际接触面可分为两部分;
一是真正金属与金属直接接触部分。即金属间无过渡电阻的接触微点,亦称接触斑点,它是由接触压力或热作用破坏界面膜后形成的。部分约占实际接触面积的5-10%。
二是通过接触界面污染薄膜后相互接触的部分。因为任何金属都有返回原氧化物状态的倾向。
实际上,在大气中不存在真正洁净的金属表面,即使很洁净的金属表面,一旦暴露在大气中,便会很快生成几微米的初期氧化膜层。
例如铜只要2-3分钟,镍约30分钟,铝仅需2-3秒钟,其表面便可形成厚度约2微米的氧化膜层。
即使特别稳定的贵金属金,由于它的表面能较高,其表面也会形成一层有机气体吸附膜。
此外,大气中的尘埃等也会在接触件表面形成沉积膜。
因而,从微观分析任何接触面都是一个污染面。 综上所述,真正接触电阻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 集中电阻 电流通过实际接触面时,由于电流线收缩(或称集中)显示出来的电阻。将其称为集中电阻或收缩电阻。
2) 膜层电阻 由于接触表面膜层及其他污染物所构成的膜层电阻。从接触表面状态分析;表面污染膜可分为较坚实的薄膜层和较松散的杂质污染层。
故确切地说,也可把膜层电阻称为界面电阻。
3) 导体电阻 实际测量电连接器接触件的接触电阻时,都是在接点引出端进行的,故实际测得的接触电阻还包含接触表面以外接触件和引出导线本身的导体电阻。
导体电阻主要取决于金属材料本身的导电性能,它与周围环境温度的关系可用温度系数来表征。
为便于区分,将集中电阻加上膜层电阻称为真实接触电阻。而将实际测得包含有导体电阻的称为总接触电阻。
在实际测量接触电阻时,常使用按开尔文电桥四端子法原理设计的接触电阻测试仪(毫欧计),其专用夹具夹在被测接触件端接部位两端,故实际测量的总接触电阻R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可由下式表示: R= RC + Rf + Rp,式中:RC—集中电阻;Rf—膜层电阻;Rp—导体电阻。 接触电阻检验目的是确定电流流经接触件的接触表面的电触点时产生的电阻。
如果有大电流通过高阻触点时,就可能产生过分的能量消耗,并使触点产生危险的过热现象。
在很多应用中要求接触电阻低且稳定,以使触点上的电压降不致影响电路状况的精度。
测量接触电阻除用毫欧计外,也可用伏-安计法,安培-电位计法。
在连接微弱信号电路中,设定的测试数条件对接触电阻检测结果有一定影响。
因为接触表面会附有氧化层,油污或其他污染物,两接触件表面会产生膜层电阻。
由于膜层为不良导体,随膜层厚度增加,接触电阻会迅速增大。膜层在高的接触压力下会机械击穿,或在高电压、大电流下会发生电击穿。但对某些小型连接器设计的接触压力很小,工作电流电压仅为mA和mV级,膜层电阻不易被击穿,接触电阻增大可能影响电信号的传输。 在GB5095“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 中的接触电阻测试方法之一,“接触电阻-毫伏法” 规定,为防止接触件上膜层被击穿,测试回路交流或直流的开路峰值电压应不大于20mV,交流或直流的测试中电流应不大于100mA。 在GJB1217“电连接器试验方法” 中规定有“低电平接触电阻” 和“接触电阻” 两种试验方法。其中低电平接触电阻试验方法基本内容与上述GB5095中的接触电阻-毫伏法相同。目的是评定接触件在加上不改变物理的接触表面或不改变可能存在的不导电氧化薄膜的电压和电流条件下的接触电阻特性。所加开路试验电压不超过20mV,试验电流应限制在100mA。在这一电平下的性能足以表现在低电平电激励下的接触界面的性能。而接触电阻试验方法目的是测量通过规定电流的一对插合接触件两端或接触件与测量规之间的电阻。通常采用这一试验方法施加的规定电流要比前一种试验方法大得多。如军标GJB101“小圆形快速分离耐环境电连接器总规范”中规定;测量时电流为1A,接触对串联后,测量每对接触对的电压降,取其平均值换算成接触电阻值。 影响因素 主要受接触件材料、正压力、表面状态、使用电压和电流等因素影响。 1) 接触件材料 电连接器技术条件对不同材质制作的同规格插配接触件,规定了不同的接触电阻考核指标。如小圆形快速分离耐环境电连接器总规范GJB101-86规定,直径为1mm的插配接触件接触电阻,铜合金≤5mΩ,铁合金≤15mΩ。 2) 正压力 接触件的正压力是指彼此接触的表面产生并垂直于接触表面的力。随正压力增加,接触微点数量及面积也逐渐增加,同时接触微点从弹性变形过渡到塑性变形。由于集中电阻逐渐减小,而使接触电阻降低。接触正压力主要取决于接触件的几何形状和材料性能。 3) 表面状态 接触件表面一是由于尘埃、松香、油污等在接点表面机械附着沉积形成的较松散的表膜,这层表膜由于带有微粒物质极易嵌藏在接触表面的微观凹坑处,使接触面积缩小,接触电阻增大,且极不稳定。二是由于物理吸附及化学吸附所形成的污染膜,对金属表面主要是化学吸附,它是在物理吸附后伴随电子迁移而产生的。故对一些高可靠性要求的产品,如航天用电连接器必须要有洁净的装配生产环境条件,完善的清洗工艺及必要的结构密封措施,使用单位必须要有良好的贮存和使用操作环境条件。 4) 使用电压 使用电压达到一定阈值,会使接触件膜层被击穿,而使接触电阻迅速下降。但由于热效应加速了膜层附近区域的化学反应,对膜层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于是阻值呈现非线性。在阈值电压附近,电压降的微小波动会引起电流可能二十倍或几十倍范围内变化。使接触电阻发生很大变化,不了解这种非线***,就会在测试和使用接触件时产生错误。 5) 电流 当电流超过一定值时,接触件界面微小点处通电后产生的焦耳热()作用而使金属软化或熔化,会对集中电阻产生影响,随之降低接触电阻。 问题研讨 1) 低电平接触电阻检验 考虑到接触件膜层在高接触压力下会发生机械击穿或在高电压、大电流下会发生电击穿。对某些小体积的连接器设计的接触压力相当小,使用场合仅为mV或mA级,膜层电阻不易被击穿,可能影响电信号的传输。故国军标GJB1217-91电连接器试验方法中规定了两种试验方法。即低电平接触电阻试验方法和接触电阻试验方法。其中低电平接触电阻试验目的是评定接触件在加上不能改变物理的接触表面或不改变可能存在的不导电氧化簿膜的电压和电流条件下的接触电阻特性。所加开路试验电压不超过20mV,而试验电流应限制在100mA,在这一电平下的性能足以满足以表现在低电平电激励下的接触界面的性能。而接触电阻试验目的是测量通过规定电流的一对插合接触件两端或接触件与测量规之间的电阻,而此规定电流要比前者大得多,通常规定为1A。 2) 单孔分离力检验 为确保接触件插合接触可靠,保持稳定的正压力是关键。正压力是接触压力的一种直接指标,明显影响接触电阻。但鉴于接触件插合状态的正压力很难测量,故一般用测量插合状态的接触件由静止变为运动的单孔分离力来表征插针与插孔正在接触。通常电连接器技术条件规定的分离力要求是用实验方法确定的,其理论值可用下式表达。 F=FN·μ 式中FN为正压力, μ为摩擦系数。 由于分离力受正压力和摩擦系数两者制约。故决不能认为分离力大,就正压力大接触可靠。现在随着接触件制作精度和表面镀层质量的提高,将分离力控制在一个恰当的水平上即可保证接触可靠。作者在实践中发现,单孔分离力过小,在受振动冲击载荷时有可能造成信号瞬断。用测单孔分离力评定接触可靠性比测接触电阻有效。因为在实际检验中接触电阻件很少出现不合格,单孔分离力偏低超差的插孔,测量接触电阻往往仍合格。 3) 接触电阻检验合格不等于接触可靠。 在许多实际使用场合,汽车、摩托车、火车、动力机械、自动化仪器以及航空、航天、船舶等军用连接器,往往都是在动态振动环境下使用。实验证明仅用检验静态接触电阻是否合格,并不能保证动态环境下使用接触可靠。往往接触电阻合格的连接器在进行振动、冲击、离心等模拟环境试验时仍出现瞬间断电现象。故对一些高可靠性要求的连接器,许多设计员都提出最好能100%对其进行动态振动试验来考核接触可靠性。最近,日本耐可公司推出了一种与导通仪配套使用的小型台式电动振动台,已成功地应用于许多民用线束的接触可靠性检验。
3. 电位计电路图符号
厂用电率=总厂用电量/总发电量×100%
说明:总厂用电量是几个厂用电源日用电量(千瓦时)的总和减去在厂用母线上接的非生产性用电量,总发电量就是全厂几台发电机日发电量的总和(千瓦时),算出的厂用电率为日厂用电率,用月厂用电量和月发电量算出的为月厂用电率。
发电厂的厂用电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厂用变耗电量与发电量的百分比。一般分为综合厂用电率和直接厂用电率。
综合厂用电率 =(发电机有功电量—上网电量)/ 发电机有功电量;
直接厂用电率 = 高厂变有功电量 / 发电机有功电量
Wd= Wcy– Wkc (4)
式中:
Lfcy——发电厂用电率,% ;
Wd——发电用的厂用电量,kW·h;
Wf ——统计期内发电量,kW·h;
Wcy——统计期内厂用电量,kW·h;
Wkc——统计期内应扣除的非生产用厂用电量,kW·h。
任何带电体所带电量总是等于某一个最小电量的整数倍,这个最小电量叫做基元电荷,也称元电荷,用e表示,1e=1.602 176 565 (35)×10-19C ,在计算中可取e=1.6×10-19 C。它等于一个电子所带电量的多少,也等于一个质子所带电量的多少。
6.25×1018个元电荷所带电荷量有1 C。电荷间的作用力与电荷量的关系:力F与q₁和q₂的乘积成正比。
在试验室条件下,评定织物以摩擦形式带电荷后的静电特性,即测试织物的电荷面密度。将试样在标准规定的条件下进行预处理,放入滚筒摩擦机里进行滚动摩擦,并产生静电,执行GB 12014-2009防静电工作服标准,将摩擦好的试样投递到LFY-403摩擦带电电荷测试里,通过静电电位计读出试样的电荷量。
向左转|向右转
扩展资料:
厂用电率是发电生产过程中设备设施消耗的电量占发电量的比例
一般来说这些不能计入:
①新设备或大修后设备的烘炉、煮炉、暖机、空载运行的电力的消耗量。
②设备在未移交生产前的带负荷试运行期间耗用的电量。
③计划大修以及基建、更改工程施工用的电量。
④发电机作调相运行时耗用的电量。
⑤厂外运输用自备机车、船舶登耗用的电量。
⑥输配电用的升、降压变压器(不包括厂用电变压器)、变波机、调相机等消耗的电量。
⑦修配车间、车库、副业、综合利用及非生产用(食堂、宿舍、幼儿园、学校、医院、服务公司和办公室等)的电量。
从广义上讲,供电量是电力企业向电力市场上提供的电能商品。是一种质的概念。每个企业都生产产品(商品),电力企业的商品就是供电量,它是区别于其它产品的一种特殊商品,具有产、供、销同时完成的特点。
从狭义上讲,供电量是电能商品的量的概念。每一种商品都必须用价值量,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其价值,衡量电能商品的依据就是提供多少供电量。
从技术上讲,供电量是一定时段内由电网向用户提供的电能的总和,用千瓦,时(KW·H)表示。包括用户本身的消耗电能和应分摊到用户中的电网的电量损失。
任何一种商品供给市场都要保证产品的质量,电能商品的质量指标主要包括电网的频率和电压,电力企业通过向电力市场提供电能获得经济效益,提高电能的质量是获利的根本保证。
4. 电位计电路图
答:挖掘机反馈线测量方法如下:
1、款挖机的油门旋扭和油门马达返馈信号都是三根接线,分别是传感器5V供电线、信号地线、以及反馈控制信号线。
2、用万能表测量地线的电压,信号地线的电压正常。再检查5V供电线,油门旋扭正常。
3、测量油门马达电位计线发现显示电压为0V,根据电路图仔细查看挖机走线,在挖机驾驶室底板里面有检查插头,确定底板至油门控制马达的线路正常。
5. 电位计传感器工作原理图
节气门电位计是检查节气门的开度的,当驾驶人踩加速踏板时,节气门轴转动,节气门电位计轴也同时转动,使其电阻发生变化,这个信号给ECU来告诉节气门的开度。节气门定位电位计是将怠速范围内的节气门控制器的位置告诉ECU
6. 电位器 原理图
电位器就是一个可以调节阻值的电阻呀,有3个脚,两端各1个脚,这两个脚对应的电阻值是固定的,叫标称阻值,中间一个脚可以在电阻上滑动,叫做滑片,如果电阻做成圆环形,那个滑片就绕中间轴旋转,如果电阻做成直的,滑片就在电阻上直行滑动,这样的电位器叫做推拉式的。这样,那个滑片与两端的引脚的电阻值就可以调节了。 测量方法,用万用表的电阻档,首先测量标称值是否准确,再测量那个滑片与两端引脚的电阻值,一边滑动,一边测量,看阻值是否变化,能变化就是好,不变化,或为0,或无穷大就是坏了。
7. 电位计的原理与使用
电位器是具有三个引出端、阻值可按某种变化规律调节的电阻元件。电位器通常由电阻体和可移动的电刷组成。当电刷沿电阻体移动时,在输出端即获得与位移量成一定关系的电阻值或电压。
电位器既可作三端元件使用也可作二端元件使用。后者可视作一可变电阻器。角位移传感器原理:是位移传感器的一种型号,采用非接触式专利设计,与同步分析器和电位计等其它传统的角位移测量仪相比,有效地提高了长期可靠性。
它的设计独特,在不使用诸如滑环、叶片、接触式游标、电刷等易磨损的活动部件的前提下仍可保证测量精度。
8. 电位计测量电动势原理
动圈式传感器工作原理是采用应变片电测技术 ,在弹性轴上组成应变桥,向应变桥提供电源即可测得该弹性轴受扭的电信号。
该种类型的传感器主要是采用了一种非接触的测量方式,这种扭矩传感器的寿命较长,可靠性高,不易受到磨损。
其次是电位计式扭矩传感器:该种类型传感器按照类型可以分为齿轮式,扭杆式,旋臂式。而其中扭杆式测量结构简单、可靠性能相对比较高,在早期应用比较多。
该类型的传感器都属于接触式,存在磨损,降低了其性能。
9. 电位控制图
电位是相对 所以要找个基准点。找好基准点再去测量,就是电位点。基准点不同电位点也是不同的。电压时两点之差,测量电位可以计算。 绘制电位图是相对基准点的图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