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静息电位接近于什么的平衡电位(静息电位值接近

来源:www.xrdq.net   时间:2023-01-27 19:33   点击:193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静息电位值接近于什么平衡电位?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膜两侧的电位差,表现为膜内电位较膜外为负,一般在﹣100至﹣10mV,其特征是:①在大多数细胞是一种稳定的直流电位;②细胞内电位低于胞外,即内负外正;③不同细胞静息电位的数值可以不同。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膜两侧的电位差,表现为膜内电位较膜外为负,一般在﹣100~-10mV.其特征是:

1、在大多数细胞是一种稳定的直流电位;

2、细胞内电位低于胞外,即内负外正;

3、不同细胞静息电位的数值可以不同。

静息电位主要由 K +外流形成,接近于 K +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1、细胞内外 Na +和 K +的分布不均匀,细胞外高 Na +而细胞内高 K 。

2、安静时膜对 K +的通透性远大于 Na +, K +顺浓度梯度外流,医学教育网搜集并达到电化学平衡。

3、钠﹣钾泵的生电作用,维持细胞内外离子不均匀分布,使膜内电位的负值增大,参与静息电位生成。

2. 静息电位与平衡电位的关系

静息电位:约等于钾离子的平衡电位(因为在静息状态下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最大)

因而静息电位是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原因就是在静息状态下,钾离子外流大于内流,不考虑Na+,从而导致外正内负;

而动作电位的产生,是在受到刺激后,Na+通透性的改变,由于Na+膜外浓度高,所以受到刺激后,迅速运输进入膜内,从而导致发生电位变化成外负内正。

3. 静息电位的实质是什么的平衡电位形成的

在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对钾离子通透性大,对钠离子通透性很小,仅为钾离子通透性的1/100~1/50,而对氯离子则几乎没有通透性。因此,细胞

静息期主要的离子流为钾离子外流。钾离子外流导致正电荷向外转移,其结果导致细胞内的正电荷减少而细胞外正电荷增多,从而形成细胞膜外侧电位高而细胞膜内侧电位低的电位差。可见,钾离子外流是静息电位形成的基础,推动钾离子外流的动力是膜内外钾离子浓度差。

钾离子外流并不能无限制地进行下去,因为随着钾离子顺浓度差外流,它所形成的内负外正的电场力会阻止带正电荷的钾离子继续外流。当浓度差形成的促使钾离子外流的力与阻止钾离子外流的电场力达到平衡时,钾离子的净移动就会等于零。此时,细胞膜两侧稳定的电位差称为钾离子的电位。

4. 静息电位是接近于 的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与静息电位相似,都与细胞膜的通透性及离子转运有关。

l.去极化过程 当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对Na+通透性增大,对K+通透性减小,于是细胞外的Na+便会顺其波度梯度和电梯度向胞内扩散,导致膜内负电位减小,直至膜内电位比膜外高,形成内正外负的反极化状态。当促使Na+内流的浓度梯度和阻止Na+内流的电梯度,这两种拮抗力量相等时,Na+的净内流停止。因此,可以说动作电位的去极化过程相当于Na+内流所形成的电一化学平衡电位。

2.复极化过程 当细胞膜除极到峰值时,细胞膜的Na+通道迅速关闭,而对K+的通透性增大,于是细胞内的K+便顺其浓度梯度向细胞外扩散,导致膜内负电位增大,直至恢复到静息时的数值。

可兴奋细胞每发生一次动作电位,总会有一部分Na+在去极化中扩散到细胞内,并有一部分K+在复极过程中扩散到细胞外。这样就激活了Na+-K+依赖式 ATP酶即Na+-K+泵,于是钠泵加速运转,将胞内多余的Na+泵出胞外,同时把胞外增多的K+泵进胞内,以恢复静息状态的离子分布,保持细胞的正常兴奋性。如果说静息电位是兴奋性的基础,那么,动作电位是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

5. 静息电位是平衡电位

静息电位,是内负外正。

原因:

神经细胞内钾离子的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钠离子的浓度比膜外低。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这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1、首先是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浓度差异大。

2、静息时膜对离子通透性不同。(对K离子有通透性,K离子通道开放,k离子外流,对阴离子不通透,阴离子聚集在内侧,由于正负电荷相互吸引,k离子聚集在膜外侧。)

3、K离子外流(k离子外流,造成内外浓度差,增大阻碍k离子外流)。

4、最后是k离子外流达到一个平衡电位,即静息电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