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如何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165 2024-08-17 05:14 admin   手机版

一、如何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①加大能源方面的科技投入,积极开发节能降耗的新产品,开发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同时加快对我国能耗高、资源浪费的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积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能源的节约,提高能源利用率。

②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大对能源开发的投入,增加能源的供应,同时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协调我国能源开发,加大对能源开发的政策支持力度,保证我国能源生产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

③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我国应大力开拓国际能源市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扩大能源的进口途径和数量。

二、中国如何解决石油短缺问题?

个人觉得最好加强和非洲国家的油气合作勘探开发项目.不要依赖任何一个单一的进口渠道 再来是开发东海,不过现在应该不可能,没法跟日本硬争

三、如何解决人力资源短缺问题?

解决企业人力资源匮乏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要多渠道、大范围、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招聘。

留人:针对人员流失的各种原因采取有效手段,留下能留的人。

储备人:针对关键岗位,定期定向储备人才。

培训人:多展开有效培训,一人多技能,多岗位轮训轮岗,关键时刻用得上。

工作流程合理化、工作内容程序化、标准化、简洁化。

自动化、机械化设施的增加。

产品创新,引入高新技术、高知识含量产品、淘汰劳动密集型产品。

自主品牌。

四、煤炭运输污染问题如何有效解决?

在煤炭运输时采用密闭车厢的输送方式才能有效解决抛洒扬尘。

五、如何解决粮食短缺?

粮食安全的基本概念

粮食安全的概念是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4年第一次提出的。70年代世界在经历了一次严重的粮食危机之后,在罗马召开的世界粮食大会上,联合国粮农组织理事会通过了《世界粮食安全国际协定》,该协定认为,保证世界粮食安全是一项国际责任,要求有关国家“保证世界上随时向民众供应足够的基本食品,以避免严重的粮食短缺,并保证稳步扩大粮食生产,以减少产量和价格波动。”该协定提出了世界谷物库存量的最低安全标准为当年谷物消费的18%,这就是目前经济学家常常引用的粮食库存与消费比。低于这一标准,则被视为粮食安全受到威胁。当时对粮食安全的定义是:“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的食品。”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于1983年4月通过了总干事爱德华·萨乌马提出的粮食安全概念,内容是:“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应该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这个概念的含义有三点,这就是(1)生产保障;(2)供应保障;(3)有购买力的需求保障。

1996年,中国国家领导人参加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罗马召开的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会议通过的(罗马宣言>对粮食安全作出新的表述:“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在这次会议上,中国政府向世界承诺,保证实现中国的粮食安全。

我国当前提出粮食安全目标有两个含义,(1)暂时不单纯追求量的增加,但不能使生产能力遭到破坏,一旦粮食紧缺时,可以增加产量;(2)当前我国城乡还有一部分生活困难的居民,他们的粮食供应还得不到保障,或有购买能力的消费还不能保证;(3)个别地区粮食不安全因素仍然存在。

1.1 从生产要素角度看

我国将在未来几十年内人口达到峰值,同时耕地可利用率下降。根据已有的统计数字,1996年比1980年我国实有耕地减少383.87万公顷。1999年,国家重新规范和调整后的耕地数字虽然比以前的数字高,为1.300,392亿公顷,但耕地减少的趋势是客观事实。2000年我国人口已达到12.95亿,每年还将净增1,000万人以上,按这个速度增长,30年内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的峰值。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不再继续恶化,在近几十年内不允许过度开发新的耕地,增产粮食的主要手段将只能局限在改良品种、增加复种指数以及提高单产数量等科技手段上。目前的耕地水平也很难保障,原因是未来我国农村城镇化速度将AD,决,一部分农民将脱离农业生产,进入城镇,这必将带来城镇规模和数量的扩大,公路、工业企业占地也将保持扩大规模。这些因素都将制约我国粮食生产的持续增长。

1.2 从消费角度看

随着我国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粮食消费将呈刚性增长趋势。目前我国刚刚走过温饱阶段,城乡居民粮食人均消费量还比较低,粮食的总体供给是低水平的供大于求。一般西方发达国家人均粮食消费量是我国的2—3倍,我国粮食消费仅处于全球人均消费的中等水平。而且我国至今仍有3,000多万人没有脱贫,脱贫后的地区还有复贫现象。当全国人民经济生活步入小康后,粮食人均消费量必然全出现明显增长。社会经济发展,还将导致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社会发展和城镇化是影响食物需求的重要家”。[4] 这种社会发展必将引起人均食物直接消费与间接消费总量的大幅度上升。

1.3 区域间粮食供需差异较大

我国年均粮食剩余量在100万吨以上的有黑龙江、吉林、河南、湖北、安徽、江苏、河北、江西、内蒙古和山东等10个省(区)。西北地区粮食略有缺口。南方大部及沿海地区力余粮地区,如两广、四川、福建、浙江、云南、京律地区缺口较大。区域间的粮食供需差异对粮食流通形成压力。从总宣言,供需应是平衡的,但地区间余缺的数量有增加趋势,成明显的主产区和主销区。70年代缺粮省粮食缺—n最多282万吨,余粮省最大余粮量为291万吨。“八五”时期,缺粮省缺口扩大到732万吨,最大的余粮省余粮数量达到946万吨。区域间供需差异,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来说不算是严重问题,而对我国这样市场经济尚不完善的国家来说是一个突出问题。

1.4 粮食品种结构矛盾突出

近10年间,我国粮食品种中产量增长最快的是玉米,增长了1.28倍,而小麦仅增长了10%左右,稻谷增长了40%左右,杂粮产量趋降。而消费增长较快的是小麦和稻谷,米大量剩余。生产和消费不能同步增长的原因主要是过去执行的政策目标是数量的增长,忽视了品种间的协调,当前粮食总量平衡有余,品种间的结构矛盾便显现出来。我国目前大量劣质早釉稻、劣质春小麦和玉米滞销,部分粮食陈化严重。

1.5 国际市场对国内压力日益增大

中美贸易协定规定,中国粮食贸易将实行关税配额管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5年内市场将逐步放开,基本实现粮食及其他农产品的对等自由贸易。这种自由贸易制度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但对落后产业如我国农业,则是一个严峻考验。我国失去价格优势的小规模农业基本法与现代西方规模化集约化农业相竞争,如果处理不当,或应对失误,将使以粮食生产为核心的农业遭受严重损失,主要是生产能力遭到破坏。

2 我国粮食生产与市场不安全因素分析

自9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的总供给经历了“多—少—多”这样一个明显的曲折进程,并由此引起粮食价格的“过低—暴涨—过低”现象,即从1991年至1993年可以看作粮食供大于求;1994年至1996年可以看作粮食供不应求;1997年至2000年我国粮食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的局面。粮食过多和过少都可看作是不安全因素。风险的结果将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承担,国家的补贴、挂帐等手段实际上最终都将落到城乡生产者和消费者身上。价格过高的风险将落到消费者身上,价格过低的风险将落在生产者身上。

2.1 粮食短缺影响深重

我国经历了几十年粮食短缺时期,虽然说建国后,我国基本上解决了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但那只是低水平、低标准的解决。谁也不会忘记由于政策失误,天灾人祸引发的粮严重短缺时期。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人民这样理解“民以食为天。的道理。也因此,至少几代人不会轻视粮食问题。至今,许多经济学家也不敢轻言中国粮食供给过了。尽管无论从调查、估算、预测、统计等数据显示粮食库存和农民手中存粮差不多是够吃一年了,大部分人宁可相信里面肯定有“水分”。短缺是实实在在的危险,是不安全因素之首。

2.2 粮食生产和供给阶段性供大于求

应当说,形成这种局面有多种原因。首先是因为改革开放使我国工业生产能力和农业生产能力均得到加强;第二政策倾斜,像省长负责制、保护价收购粮食等政策都是国家明显向粮食生产倾斜,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第三是科技推动力,广泛采用新品种、新的科学种植技术、方法及化肥、农药的合理利用,科技对粮食增产的贡献力明显加强;第四,粮食的复种指数不断提高,冬麦种植区和稻谷种区明显北移,使有限耕地得到更充分的利用。第五,中国确立了基本依靠自己解决口粮问题的基本国策。

一些专家认为,目前粮食阶段性供大于求是一个愉快的负担。粮食多了,的确是件好事,但由于粮食多而引发的格下降使农民增产不增收。谷贱伤农,必然导致农民对种丧失信心。种粮既然不能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原来投向粮食生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将向其他部门转移。这种对粮食基本生产能力的后发影响就形成了潜在不安全因素。

2.3 面临国际廉价农产品冲击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又面临着国际廉价农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强烈冲击。这种冲击的主要表现是进口农产品增加,国内价格随国际价格而涨落,在失去价格优势后,大量农产品的涌入,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与进口资本同,进口的粮食被消费掉并不增加资本存量。因而进口粮食占用外汇将导致投资水平下降而使经济增长速度迅速下降。故粮食进口机会成本甚高。

2.4 自然灾害的影响

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预料性。根据多年实际情况,在我国这样领土辽阔的国家,每年总会有些地区受到不同程度灾害,而又总会有些地区获得良好收成,各个主要粮食品种同时减产很少见。全国性自然灾害具有偶然性。应当关注的主要是粮食总量供给过多和过少所带来的不安全隐患与风险,以及建立防范这种风险的机制问题。

2.5 二元经济结构是粮食不安全因素的根源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日益明显,工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东部与农业生产落后的西部反差越来越大。对这个问的认识建国初期就已很深刻了。那时讲的是要消除三大别:工农差别、脑体差别、城乡差别。现在讲的二元经济结构不过是将问题提到更高层次来认识,基本是工农差别问题。工农两部分差别加大会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平衡稳定发展。“二元结构条件下的传统农业占优势地位是发展中国企业最重要的特征。而农业的发展也就是消除二元结构,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6] 西方经济学家的桶理论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而对我国来说,农业根本木是木桶上的一块板,那简直就是木桶的底,木桶的板其实都已经够长够结实了,唯有农业这个桶底仍不牢靠。在二经济结构下,由于农业生产者不能承受过低的粮食市场格,城镇居民不能承受过高的粮食市场价格,实际上宏观调控所能选择的价格区间十分狭窄,过高或过低分别会挫伤干农两个方面。农业是弱质一方,却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相来讲工业是较强的一方,却又因制度等原因,存在着脆弱的一面。

3 我国粮食安全的几个要点

对于我国粮食安全的具体内容有不同的理解,但从目前来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点应着眼于10年以内,放眼30年。10年以内,我国面临的主要考验,一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与国际市场的自由贸易竞争将对农业和粮食市场带来冲击,而且我国人口与资源的矛盾会不断激化,所以10年是一个关键时期。放眼30年,是因为据国内外专家预计。39年内我国人口将达到峰值,所以对中国粮食问题的最终考验将在30年内见分晓。在这30年内,我国国民经济结构也将结束从二元经济结构向工业化的转变。总结各方面的不同意见,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要点有如下6个方面。

3.1 粮食种植面积的安全范围

粮食种植面积的实质问题是耕地面积,从表面看,是每年播种粮食面积数、收获面积数,而深层次问题在于可利用耕地的极限是多少,隐含着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

目前农业问题专家认为我国的粮食耕种面积警戒线为16.5亿亩,1999、2000年两年我国粮食耕种面积均低于这个警戒线,约为16.07亿亩。这里有两个问题有待深入细致的研究,一是粮食耕种面积并不一定与收获面积一致,这里面有一个复种指数问题;二是这个警戒线的数字,是一个平均线,也就是说它不一定要求每年必须保持在这个数字之上,但是平均到多少年是难以确定的。

3.2 年均粮食总产量与递增(递减)串的安全范围

90年代后期,我国粮食年产量保持在5亿吨左右的水平,粮食产量的增加使库存积压严重。库存多使粮价降低,农民增收困难,隐藏着破坏粮食生产能力的隐患,所以粮食产量的年递增率或递减率应是保障粮食安全需要参考的重要指标。

粮食产量递增率或递减率问题的实质是消费增长率。

3.3 人均粮食占有量

要明确人均粮食占有量的问题,首先要明确粮食所包含的内容,例如我国将大豆和薯类算作粮食,在计算人均占有量的时候,就会与国际通用的粮食概念有所区别。所以,人均粮食占有量应当以谷物为计算范围。目前我国按年均粮食总产量计算,人均占有量约为350公斤,一些农业专家认为,在未来10年内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保持在400公斤将是安全范围。这个数字约为西方发达国家的60%,是一个比较保守并符合我国国情的数字。与人均占有粮食的数量直接相关是人均食用粮食的数量和人均食用副食品(主要是肉禽蛋)的数量,这两个数字有一个彼此消长的关系。此外,安全是一个动态概念,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或经济发展时期,有不同的安全概念。至少可以界定为基本型安全,小康型安全及富裕型安全。

3.4 粮食自给串问题

粮食自给率问题的实质,是进口粮食占总产量的比例问题。一般认为,我国粮食自给率应保持在95%以上,那么进口粮食就应保持在5%以下。如果总产量为5亿吨,那么进口量应低于2,500万吨。从目前我国粮食供大于求的情况看,主要是多出口一些粮食问题,但着眼于10年就不一定是这种状况,进口一些粮食是必然趋势;但在10年内我国要达到年均进口2,500万吨粮食几乎不可能,应当说保障95%以上的粮食自给应当是有把握的。另外,什么粮食品种自给,有待探讨。日本和韩国均保持大米自给率在95%以上,而饲料粮和油料则大量进口。尽管我国不可能按照日韩的粮食政策去做,但如果95%的自给率不能保证时,首先应当考虑主食粮食的自给率,这是毫无疑问的。

目前各国将粮食作为特殊商品,由政府出面加以特殊保护,其主要原因是担心由国家之间政治与经济矛盾而引发贸易禁运等制裁手段,威胁国家粮食安全。但从历史上看,真正因为贸易禁运而引发的一国粮食安全危机的事例几乎没有。相反,近些年来,在国际粮食贸易中,却可以看到因各国之间政治经济矛盾而产生的买方制裁的影子,国际粮食市场买方处于主动地位,政治关系好的国家之间粮食的贸易量也比较大,甚至有些国家以购买粮食输出国的粮食与其他政治及外交目标相联系。这种动向值得注意。如果对国际粮食市场持乐观态度,在粮食贸易中供大于求的局面会长期存在,买方制裁就会存在。

3.5 粮食储备量

我国粮食库存包括三个部分,即国家储备库存、商品周转库存和农民手中余粮。国内外经济学家集中关注的是国家储备库存的数量,而忽视商品周转库存和农民手中存粮。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对一国粮食期末库存安全界线的理解,认为库存与消费比应为18%。我国一些农业专家认为中国的粮食库存即国家储备库存有500亿斤就足够了,前提是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必须到位,调控机制使全;而且许多年来,为宏观调控而功用的粮食,哪一年也没超出这个数量。其实这是不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可以肯定的说,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许不存在到位与不到位的问题。改革到位是一种理想,也是真理。而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只能是渐进式的,当改革趋于预定目标时,国内外经济环境又会出现新的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又会调整改革目标和方向,并提出新的到位目标。

因此,我国的粮食储备规模至少应保持在1,000亿斤以上。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人口将大量涌入城市,由粮食的生产者变成粮食消费者,粮食供给压力必将逐渐加大。储备库存多一点,就主动一点。紧张平衡与短缺给中国经济带来压力的局面不应再重复出现。

3.6 粮食对人类健康安全问题

据了解,美国农产品中粮食和油料转基因产品的比例已达到很高的水平。目前在美国要想把转基因产品与非转基因产品严格区分开来已困难重重,在日本和韩国进口的美国粮食中,均发现过不利于人类健康的转基因成分,尤其是美国专门研制的用于饲料的专用粮食商品,也混入了供人类食用的粮食。所以,转基因产品结人类健康造成的不安全因素的确存在。

近些年来,转基因科学研究在农业领域取得较大进展。美国在农产品转基因科学研究与实践中,走在世界前列,对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美国生产的棉花中,转基因产品已达61%;大豆转基因产品达到54%;玉米转基因产品达到25%。

基因科学从理论到实践,已经从一个自然科学问题演变成社会经济问题,科学领先的美国转基因农产品随着其他过剩的农产品涌入世界市场时,地区贸易保护的声音以转基因商品可能对人畜有不良影响为由,抵制之声很强。实际上,科学研究领域里的转基因研究和国际贸易中对转基因农产品的争议、排斥、争端,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

4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措施

4.1 保护生产能力

朱镕基总理反复强调过,“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不动摇;继续进行战略调整,促进农民增收不动摇。”所谓保护生产能力就是用于种植粮食的耕地,暂时可以用作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当需要生产粮食时,可随时用于种植粮食作物。这种生产能力如果落实到粮食耕地面积上,应当保持在16.5亿亩的水平之上。

4.2 保证一定的粮食产量和平均递增率

专业人士对粮食产量平均递增率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有两条可供参考,一是它必须大于人口增长率;二是它必须大于消费增长率。另一个可供参考的数字是国民经济增长率。因为我国经济增长中工业增长率总是大于农业增长率,因此,粮食总产的平均递增率肯定应当低于国民经济增长率。所以这里提出,粮食的总产量平均递增率应当大于消费增长率,低于国民经济增长率。可能在4—7%之间。

4.3 保证人均占有粮食不断增加

据我国农业经济专家预计,到2005年我国农村人口比例将下降至总人口的44%,这意味着将有2亿多人口在5年之内转化为城镇人口,从粮食的生产者转变为消费者。

伴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电力、化肥、农药、机械的使用水平会大幅度增长。目前的农业生产效率已经比20年前提高了3倍左右,生产效率还将不断提高,从而为保证农村人口在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提高粮食供应量。

4.4 将粮台的自给目标集中在主食粮食(小麦和大米)品种

这项目标主要是为了应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必须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同时,又要保证我国农业不过分受国际市场冲击,要达到这两个目标是十分困难的。日本、韩国和西欧都有一套成功应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办法,值得研究和借鉴。

4.5 尽快建立可靠的粮食市场信息体系

建立粮食市场信息体系,如粮食宏观调控信息体系、粮食市场监测体系、粮食供求预测体系以及指导农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信息体系,已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需要协调农业气象、农业生产、农业科技、粮食、统计、运输、质量监督检验等部门共同来做。但目前的情况很不理想,其制约因素主要在于条块分割、互不联系的各个部门各行其是,许多情息部门和机构一哄而上,造成极大的浪费,却又未形成综合的比较可靠的权威信息,信息垃圾多,信息精品少。

最后,归纳提出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概念:

总量平衡:年产量在近两三年内为4.6—4.8亿吨。

基本自给:粮食进口量在10年内低于总产的5%。

消费稳增:粮食消费增长率高于人口增长率。

库存合理:国家储备库存保持在1,000亿斤以上。

价格适中:综合价格水平变化小于前5—7年平均价格的8—10%。

最终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有待于我国国民经济二元经济结构向工业化的转变和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这两个转变基本完成以后,将会形成我国的粮食安全与风险机制,到那时,粮食安全问题将较少的依赖人为的因素,而较多的依赖市场因素,形成良性循环

六、在创业初期如何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问题较普遍性。我是一名创业者,尝试回答。

在创业初期如何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对于创业来说,资金问题,很明显,十分重要的;要想解决创业资金短缺问题啊!我以为,要分两种不同的创业群体来判断,1.有经验的创业者,2.“小白”创业者。

一,有经验的初创者。

对于创业老道,经验丰富的人来说,TM心里非常清楚,创业,不仅仅是资金问题,在没有足够的资金问题的情况下,是可以进行创业行为的。

因为,创业是一种系统工程;是利用许多零部件搭建起来的商业经营平台。比如,商业思维能力,经营能力,营销模式,资金,产品,车辆,知识储备,技术能力,人脉圈子,等等;这些零部件,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创业结构;在实施创业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经验丰富的初创者,在资金不充足的情况下,不会把资金,作为创业的重心,而是把创业力量,投入到恰当的部位中,譬如,市场销售推广,人脉建设,完善个人技术能力,通过学习与借鉴,增强自己的经营,销售能力等等;总之,具有优势的创业行为,都能体现出强大的经济价值的。

二,“小白”创业者。

对于没有创业经验的人来说,那么,资金,无疑,就是一个“拦路虎”;TM很难想出有效的个人办法,能解决资金短缺问题。那么,对于TM来说,解决资金的途径,大多数,都是寻求别人的帮助,说白了,就是靠“借”,或者“贷”;当然了,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融资,或者合伙创业。

如果,是靠“借”或“贷”,那么,一定要有雄厚的个人资产,做抵押,或者说,要有良好的个人信誉基础。

另外,众筹啊!融资啊!合伙啊!那么,这些形式的创业,更多的考量你的创业项目的经济价值,与宽度;还有,个人商业思维能力,个人的经营能力,合理的创业实施方案等等。

如果,也不具备这些成熟的条件下,很难实现创业资金短缺问题的。

总之,创业资金短缺,对每一个初创者来说,都是令人“头疼”的事情。只能说,什么样的生活环境,从事什么样的经营方式;没钱,也不要过于依赖,强行逼迫自己。

就回答到这,希望解答对你有用。

感谢关注,欢迎评论。

我是创业经典论坛,选择关注,分享更多创业知识。

七、怎样解决巴西的能源矿产短缺问题?

从加勒比海和几内亚湾的产油区进口石油。还有就是开发生物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比如玉米和秸杆。启示的话就是要先一步考虑到未来,不能寅吃卯粮。

八、如何解决养猪饲料短缺的问题?

猪肉产业与饲料短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对猪肉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饲料短缺问题却成为制约养猪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面对这一挑战时,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养猪饲料短缺问题。

提高饲料效率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来缓解饲料短缺的压力。针对不同阶段的猪只,科学配制饲料,保证其营养均衡,减少浪费,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推广饲料替代品

其次,可以推广使用饲料替代品,如秸秆、饼粕等资源,通过加工混合利用,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饲料短缺带来的影响,同时也可以降低饲料成本。

加强饲料储备

为了有效应对饲料短缺突发情况,建议加强饲料储备,确保有足够的储备量以备不时之需。同时,要定期检查饲料的保存情况,避免因饲料变质而造成浪费。

饲料科研与技术支持

此外,应该加大对饲料科研的投入,提高饲料的质量和生产水平。利用先进技术,开发更加适合猪只生长的饲料配方,提高饲料的营养含量,减少猪只对饲料的浪费程度。

在养猪饲料短缺的问题上,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采取有效措施,从而能更好地满足养猪业的需求,推动猪肉产业的健康发展。

感谢您看完这篇文章,希望能为解决养猪饲料短缺问题提供一些帮助。

九、从根源上解决人才短缺问题靠谁?

要改革创新。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离不开人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人才问题要创新思路,创新举措。特别是作为欠发达地区,更应当重视在改革上多作文章。大力推进改革创新,用新的体制机制、新的事业平台、新的发展环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各行业、各部门都要更加重视人才工作,着力解决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为各类人才集聚、成长和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十、怎样解决足疗店技师短缺的问题?

足疗店技师短缺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首先,可以通过多渠道宣传和招聘,提高技师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从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足疗行业。

其次,可以加强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机制,为足疗行业输送更多优秀的技术人才。

此外,还可以通过内部培养和员工培训等方式,提高现有技工的技能水平,使其具备更高的工作能力。

最后,足疗店可以考虑调整技师的薪酬和福利待遇,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从而留住更多优秀的技师。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