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容器阻隔直流
电容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在电极上储存电荷储存电能,通常与电感器共同使用形成LC振荡电路。
电荷在电场中会受力而移动,当导体之间有了介质,则阻碍了电荷移动而使得电荷累积在导体上,造成电荷的累积储存。
电容器是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电子元件之一,所以广泛应用于隔直、耦合、旁路、滤波、调谐回路、能量转换、控制电路等方面。
电容器与电池类似,也具有两个电极。在电容器内部,这两个电极分别连接到被电介质隔开的两块金属板上。电介质可以是空气、纸张、塑料或其他任何不导电并能防止这两个金属极相互接触的物质。
电容器上与电池负极相连的金属板将吸收电池产生的电子。 电容器上与电池正极相连的金属板将向电池释放电子。
扩展资料:
主要用途:
1、电容器用于存储电量以便高速释放。闪光灯用到的就是这一功能。大型激光器也使用此技术来获得非常明亮的瞬时闪光效果。
2、电容器还可以消除脉动。如果传导直流电压的线路含有脉动或尖峰,大容量电容器可以通过吸收波峰和填充波谷来使电压变得平稳。
3、电容器可以阻隔直流。如果将一个较小的电容器连接到电池上,则在电容器充电完成后(电容器容量较小时,瞬间即可完成充电过程),电池的两极之间将不再有电流通过。
4、电容器与电感器一起使用,可构成振荡器。
2. 电容器是隔直流还是阻直流
通常我们所说的:“电容器接入电路中相当于断路。”这是对于直流电,但是相对于交流电,那就不是了,我们知道,电容器有通交流隔直流的作用,因为电容器的构造是两个极板被绝缘介质分开的。如果电容器能通过直流电,说明它早已被击穿而损坏。 当电容器接在直流电路中时,在接通瞬间对电容器进行充电,电路中有瞬间充电电流产生;而当充电完毕后,电路中电流就停止,这就是电容器隔直流的道理。 当电容器接在交流电路中时,自由电荷实际上也没有通过电容器极板间的绝缘介质;只不过在幅度和方向不断变化的电压作用下,电容器不断地充电和放电,电路中不断有变化的充电电流和放电电流。 正是这种交替的充电和放电,使宏观上表现为交流“通过”了电容器,而实质上交流电没有通过电容器,只是宏观上表现为“通过”。
3. 电容阻止直流
直流电是不能通过电容的,这是个原则问题,除非这个电容击穿或漏电。在电子工程中你经常可以听到:这是隔直流电容这类词语。
交流电通过电感的问题是这样:
电感在交流电路中是有它的特性:可以叫做感抗,它在“交流电路欧姆定律”中可以类似象电阻一样理解,(这时就多了个相位问题)因此交流电是能通过电感的。
当然电感大电流小,电感小电流就大。
4. 电容器的隔直流作用如何解释
意思就是电容能够通过交流电流,不能通过直流电流。
5. 电容隔直流阻交流
通直流,阻交流一般是指电感的特性,允许直流通过,阻止交流通过,正好与电容相反。
“通直流,阻交流”不是绝对的,是指相对的难易而言,虽通直流也有电阻,虽阻交流也可以过,两者都有的电阻部分就不谈了。形成电感一般是线圈,电流通过线圈就会产生磁场,直流电的磁场是稳定的,形成后就不再消耗能量,而交流电的磁场是变化的,变化的磁场是消耗能量的,你要是再加个线圈就成了变压器,能量就会从另一线圈中跑了,两者的区别就在于产生的磁场变化会消耗能量形成阻力。
6. 电容 隔直流
阻抗大的,交流就不能通过。电容电抗Xc=1/(ωc) 感抗Xl=ω|。 直流电的频率是0,容抗无限大,感抗是0,因此不能通过电容,可以通过电感。
7. 电容器隔直流怎么理解
电容在直流电路中视为断路,电流无法通过。
交流电中电流可以通过,通过时电容有阻抗z,阻抗随交流电频率变化,频率大时阻抗小,频率小时阻抗大,电容阻抗公式 z=j/w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