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电容器内部电场线(电容器外电场)

来源:www.xrdq.net   时间:2023-02-01 20:55   点击:215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电容器外电场

如果两板的电荷密度相同 板外无电场

如果电荷密度不同 板外有(匀强)电场

每块板的电场强度大小等于面电荷密度除以2倍的自由空间电容率ε0 即E=ρ/2ε0

板间电场=两板电场相加 版外电场=两板电场相减。

首先令平板电容器由两个彼此靠得很近的平行极板(设为A和B)所组成,两极板的面积均为S,设两极板分别带有+Q,-Q的电荷。每块极板的电荷密度为σ=Q/S,除去极板的边缘效应,所以可以将板间的电场看成是均匀电场则由高斯定理得两板间场强为E=σ/ε。由S/d即平板电容公式可得出C=S/4πkd。

2. 电容器内部电场方向

与正极相连的极板带正电荷,与负极相连的极板带负电荷.

电场方向由正极板指向负极板.

3. 电容器外电场的作用

电介质极化是指外电场作用下,电介质显示电性的现象。理想的绝缘介质内部没有自由电荷,实际的电介质内部总是存在少量自由电荷,它们是造成电介质漏电的原因。 一般情形下,未经电场作用的电介质内部的正负束缚电荷平均说来处处抵消,宏观上并不显示电性。在外电场的作用下,束缚电荷的局部移动导致宏观上显示出电性,在电介质的表面和内部不均匀的地方出现电荷,这种现象称为极化,出现的电荷称为极化电荷。这些极化电荷改变原来的电场。充满电介质的电容器比真空电容器的电容大就是由于电介质的极化作用。

中文名

电介质极化

背景

外电场作用

内容

电介质显示电性的现象

原因

电介质内部总是存在少量自由电荷

4. 电容器外有电场吗

  不考虑边缘效应,电荷是均匀分布的;  考虑到边缘效应以后,中间近似是均匀的,边缘部分密度大一些。  电荷只分布在内表面,外表面无电荷。  外面无电场,可以认为,是两个板的内表面异种电荷发出的电场的叠加。  理想电容器的电场线是直线,而实际电容器只有中间有些区域勉强是直线,越往外电场线弯曲的越厉害.到电容边缘时电场线弯曲最厉害,这种电场线弯曲现象就是边缘效应.(只针对平行板电容器)

5. 电容器电场力

  

1、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板间形成匀强电场,电场方向由正极板指向负极版  

2、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受电场力的作用,正电荷受力方向和场强方向相同,负电荷受力方向和场强方向相反  如果电荷带负电,受电场力向上,电场方向向下,电容器上级板带正电

6. 为什么电容器外部无电场

严格讲平行板电容器周围是有电场线的,只是比两版之间稀疏得多,为了简化问题,通常不考虑.在忽略边缘效应的前提下,平行板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均匀分布在极板的内表面上,不论极板厚度如何,都是如此.无限大的电性相反的电荷面密度相同的平板(无限大平行板电容器)之间是匀强电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