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变压器先停高压侧还是低压侧?
因为负荷都集中在低压侧,停变压器的原则是逐级甩负荷,所以先停负荷侧比如一个3绕组的主变,电压等级分别是220KV/110KV/35KV,就要从电压等级低的负荷甩,先停35KV,110KV,220KV,如果是送电,顺序正好相反,先送220KV当然,这已经成为了规定,如果要说真的原因的话,大概就是,从低压侧停电的暂态过程没有高压侧的对设备影响大,其中包括暂态的过电压,拉弧等,电压等级越高,过电压,电弧等也就越大,对设备寿命影响也越大----------------------就比如说10KV配变吧,你停一个带负荷的变压器和停一个空载的变压器,你看到的令克(跌落开关)拉弧肯定是不一样的如果先停高压侧,相当于停一个带负荷的变压器,如果先停低压再高压,相当于停空载变压器
二、主变压器停电为什么先停低压侧再停高压侧呢?
主变压器停电为什么先停低压侧再停高压呢,主变压器一般来说功率都是比较大的,所带的负荷也是比较多的,可能还分为一类负荷二类负荷等等。
所以说再停主变压器时必须先通知一类负荷,等,如果不先停低压侧,直接停高压侧,那对变压器来说它要有一个反电势冲击变压器,这个反向电势有可能造成变压器损坏,所以必须先停低压系统。
三、变压器停电为什么先低压侧后高压侧?
对于变压器来说不论电源侧是高压侧还是低压侧,装设的保护均较负荷侧多而全,为防止停电时发生误操作,电源侧保护可靠动作切断变压器各侧电源,隔离故障点,已起到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目的,而送点时先送电源侧可提前投入变压器得各种保护装臵,以免送负荷侧时发生误操作而(例如带负荷送电等)可及时动作。
四、变压器停电先停高压还是低压?
按照正常操作流程,变压器停电是先停高压然后再停低压的。一般如变压器需维修保养时,先切断高压开关,然后再切断低压。
五、变压器高压侧停中压侧低压侧运行可以么?
你的意思,仅由中压与低压运行,而高压为空载(运行),是吗?如果是这样,完全是可以的。三绕组变压器,当两绕组变压器用。但高压仍然是带电压的
六、为什么变压器一般都是先送高压侧,后送低压侧?
减小产生电弧.因为接负载时变压器的低压绕驵通过较大的电流,如果这时切断高压变压器线圈中会产生很大的自感电动势.而产生电火花.容易损坏设备.所以要先切断负载.负载断时只有变压器的很小的空载电流,这时再停高压侧,产生的电弧就小多了. 送电时要相反也是为减小电火花的产生.自己分析一下就知道了.
七、变压器放电为什么从低压侧?
因为负荷都集中在低压侧,停变压器的原则是逐级甩负荷,所以先停负荷侧
比如一个3绕组的主变,电压等级分别是220KV/110KV/35KV,就要从电压等级低的负荷甩,先停35KV,110KV,220KV,
如果是送电,顺序正好相反,先送220KV
当然,这已经成为了规定,如果要说真的原因的话,大概就是,从低压侧停电的暂态过程没有高压侧的对设备影响大,其中包括暂态的过电压,拉弧等,电压等级越高,过电压,电弧等也就越大,对设备寿命影响也越大
八、变压器投入时能先合低压侧开关吗?
不能。
根据用电合闸送电安全操作规范,合闸是从电源侧向负载侧合闸,所以应该先合高压侧断路器,再合变压器,再合低压总出断路器,然后是低压各出路断路器。
如果低压闸合着,不知道负载有多大,启动电流很大,这时候投入变压器会有安全隐患。
九、为什么变压器停电要先停负荷侧后停电源侧,送电先送电源侧而后送负荷侧?
对于变压器来说不论电源侧是高压侧还是低压侧,装设的保护均较负荷侧多而全,为防止停电时发生误操作,电源侧保护可靠动作切断变压器各侧电源,隔离故障点,已起到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目的,而送点时先送电源侧可提前投入变压器得各种保护装置,以免送负荷侧时发生误操作而(例如带负荷送电等)可及时动作。
十、为什么变压器低压侧电流大于高压侧电流?
最简单的答案就是:变压器升降电压只是手段(减少传输中的线损I2R),其根本目的是能量传输中的一个环节,所以要考虑电流。 P=IU (单相)或者P=1.732IU(三相)。
大学电路课会研究得更深入。选择变压器首先要确定容量和双侧电压等级。n=N1/N2只是计算中的简便算法(概括),其核心是“变压器两侧能量交换的媒介是铁芯中的交变磁通Φm”,而Φm=N I。也就是说相比100:50,2:1的双侧匝数太小了,会导致电流特别大, 增加变压器内部铜损(I2R)。为减少绕组发热,线圈就要变粗,而这又会引入趋肤效应导致的涡流损耗(电力线缆不是一根单导线,而是若干细导线缠在一起的原因)。
工作后,如果从事变压器设计,又会研究主磁通,漏磁通,各种不同的损耗,工艺成本,工艺难度若干。这就不是一两句话说清的了。
另:一般电力变压器的变比很少有2:1这么小的比值,用尽少的变压器完成中低压配电和高压输电的转换,就需要比较大的比值。2:1的小比值在CT中比较常见,这其中又会涉及精度和负载(burden)的要求,绕组数量多更容易满足这个要求。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