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液氨气化器图片(液氨气化装置)

来源:www.xrdq.net   时间:2023-01-23 08:57   点击:57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液氨气化器图片

氨分解制氢是一种化学反应,是指液氨加热至800~850℃,在镍基催化剂作用下,将氨进行分解,可以得到含75%H2、25%N2的氢氮混合气体。

用此法制得的气体是一种良好的保护气体,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半导体工业、冶金工业,以及需要保护气氛的其他工业和科学研究中。有汽化器内,电加热元件,氨气减压阀,等主要部件组成,

用液氨分解来制取保护气体,在工业上是很容易实现的,这是因为:

1、氨易分解:常压,800~850℃在催化剂作用下,即使空速较大,氨分解度仍可超过99%。

2、气体精制容易:作为液氨纯度是很高的,其中挥发性杂质只有少是惰性气体和水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含O2极微,同时,氨分解时不可能有副反应发生。由此可见,氨分解后气体只要设法除去比较容易除去的少量水分就能得到精制了,半导体工业上所不希望存在的金属离子cl、CO2等问题都不存在了。

3、原料液氨容易得到。价格低廉,而且原料消耗也比较少(每公斤氨可产生2.6M3混合气体。)

2. 液氨气化装置

液氨气化后体积膨胀22-4倍。

3. 液化气气化器图片

可以。

如果燃烧器采用液化气瓶供气,必须安装专用液化气汽化器和液化气调压阀,燃气供气压力调节到燃烧器所需的压力,否则燃烧器不能点火。

4. 氨气 液化

1.NH3比PH3易液化的原因:因为NH3的分子中含有氢键,使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所以NH3易液化。而PH3氢键微弱,分子间作用力很小,相对就不容易液化。

2.NH3氨,或称“氨气”,氮和氢的化合物,分子式为NH?,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700倍体积氨,水溶液又称氨水。降温加压可变成液体,液氨是一种制冷剂。氨也是制造硝酸、化肥、炸药的重要原料。氨对地球上的生物相当重要,它是许多食物和肥料的重要成分。氨也是所有药物直接或间接的组成。氨有很广泛的用途,同时它还具有腐蚀性等危险性质。由于氨有广泛的用途,氨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无机化合物之一,多于八成的氨被用于制作化肥。由于氨可以提供孤对电子,所以它也是一种路易斯碱。

3.PH3磷化氢是一种无色、剧毒、易燃的储存于钢瓶内的液化压缩气体。该气体比空气重并有类似臭鱼的味道。如果遇到痕量其它磷的氢化物如乙磷化氢,会引起自燃。磷化氢按照高毒性且自燃的气体处理。吸入磷化氢会对心脏、呼吸系统、肾、肠胃、神经系统和肝脏造成影响。

5. 氨水气化器的结构

氯酸铵化学式NH4ClO3。分子 量101.49。无色单斜系针状晶体。有刺激味。熔点102℃ (爆炸),相对密度1.80。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加热至 120℃时剧烈爆炸,分解为氯、一氧化二氮和水,与可燃物共同研混也能引起爆炸,易被强酸分解,是良好的氧化剂。

氯酸铵可用作氧化剂、保鲜剂及添加剂等。其应用举例如下:

1. 用作保鲜剂的值制备,主要用于制备一种保水型植物保鲜剂及营养液,所述的这种保水型植物保鲜剂及营养液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植物保鲜剂保鲜时间短,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2. 用作添加剂制成一种适用于汽化器式、直喷式的汽油、柴油内燃机及燃油工业炉的高效节能燃料油添加剂。本发明全部采用工业纯、化学纯化工原料,其组分含有煤焦油、乙醇、丙酮、苯、菜油、甘油、二硫化钼、石墨、聚四氟乙烯、铝粉、锌粉、氨水、水、硫酸铜、氯化亚锡、尿素、硝酸铵、硝酸钠、硝酸铜、硝酸锌、亚硝酸钠、高锰酸钾、氯酸钾、高氯酸铵、高氯酸钠、氯酸钠、氯酸铵、硝化棉、三硝基甲苯、硝酸钾、亚硝酸钾、硝化甘油等。

6. 液氨气化器图片大全

额,我们以前的液化天然气厂的汽化器距离天然气储罐可是非常远的,好像得有20米,中间还有好几个阀门,不用的时候都需要氮气吹扫,相邻罐组储罐间的距离为16m,天然气和液氨都是易燃易爆气体,汽化器放在储罐旁边,万一出现事故,储罐有可能就爆了。过近的话,感觉是有隐患的。

7. 液氨气化工艺流程图

  (1)原料气制备:将煤和天然气等原料制成含氢和氮的粗原料气。对于固体原料煤和焦炭,通常采用气化的方法制取合成气;渣油可采用非催化部分氧化的方法获得合成气;对气态烃类和石脑油,工业中利用二段蒸汽转化法制取合成气。

  (2)净化:对粗原料气进行净化处理,除去氢气和氮气以外的杂质,主要包括变换过程、脱硫脱碳过程以及气体精制过程。

  ①一氧化碳变换过程在合成氨生产中,各种方法制取的原料气都含有CO,其体积分数一般为120合成氨需要的两种组分是H2和N2,因此需要除去合成气中的CO。变换反应如下:CO+H2O→H2+CO2 ΔH=-41.2kJ/mol

  由于CO变换过程是强放热过程,必须分段进行以利于回收反应热,并控制变换段出口残余CO含量。第一步是高温变换,使大部分CO转变为CO2和H2;第二步是低温变换,将CO含量降至0.3右。因此,CO变换反应既是原料气制造的继续,又是净化的过程,为后续脱碳过程创造条件。

  ②脱硫脱碳过程各种原料制取的粗原料气,都含有一些硫和碳的氧化物,为了防止合成氨生产过程催化剂的中毒,必须在氨合成工序前加以脱除,以天然气为原料的蒸汽转化法,第一道工序是脱硫,用以保护转化催化剂,以重油和煤为原料的部分氧化法,根据一氧化碳变换是否采用耐硫的催化剂而确定脱硫的位置。工业脱硫方法种类很多,通常是采用物理或化学吸收的方法,常用的有低温甲醇洗法(Rectisol)、聚乙二醇二甲醚法(Selexol)等。

  粗原料气经CO变换以后,变换气中除H2外,还有CO2、CO和CH4等组分,其中以CO2含量最多。CO2既是氨合成催化剂的毒物,又是制造尿素、碳酸氢铵等氮肥的重要原料。因此变换气中CO2的脱除必须兼顾这两方面的要求。

  一般采用溶液吸收法脱除CO2。根据吸收剂性能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理吸收法,如低温甲醇洗法(Rectisol),聚乙二醇二甲醚法(Selexol),碳酸丙烯酯法。一类是化学吸收法,如热钾碱法,低热耗本菲尔法,活化MDEA法,MEA法等。

  ③气体精制过程:经CO变换和CO2脱除后的原料气中尚含有少量残余的CO和CO2。为

了防止对氨合成催化剂的毒害,规定CO和CO2总含量不得大于10cm3/m3(体积分数)。因此,原料气在进入合成工序前,必须进行原料气的最终净化,即精制过程。

  在工业生产中,最终净化方法分为深冷分离法和甲烷化法。深冷分离法主要是液氮洗法,是在深度冷冻(<-100℃)条件下用液氮吸收分离少量CO,而且也能脱除甲烷和大部分氩,这样可以获得只含有惰性气体100cm3/m3以下的氢氮混合气,深冷净化法通常与空分以及低温甲醇洗结合。甲烷化法是在催化剂存在下使少量CO、CO2与H2反应生成CH4和H2O的一种净化工艺,要求入口原料气中碳的氧化物含量(体积分数)一般应小于0.7甲烷化法可以将气体中碳的氧化物(CO+CO2)含量脱除到10cm3/m3以下,但是需要消耗有效成分H2,并且增加了惰性气体CH4的含量。甲烷化反应如下:

  CO+3H2→CH4+H2O=-206.2kJ/mol0298HΔ

  CO2+4H2→CH4+2H2O=-165.1kJ/mol0298HΔ

  (3)氨合成:将纯净的氢、氮混合气压缩到高压,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氨。[1] 氨的合成是提供液氨产品的工序,是整个合成氨生产过程的核心部分。氨合成反应在较高压力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由于反应后气体中氨含量不高,一般只有100故采用未反应氢氮气循环的流程。氨合成反应式如下:

  N2+3H2→2NH3(g)=-92.4kJ/mol

8. 液氨气化器原理

氨分解制氢氨水受热分解方程式为:NH3·H2O=加热=NH3↑ + H2O↑

这是一种化学反应,是指液氨加热至800~850℃,在镍基催化剂作用下,将氨进行分解,可以得到含75%H2、25%N2的氢氮混合气体。

用此法制得的气体是一种良好的保护气体,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半导体工业、冶金工业,以及需要保护气氛的其他工业和科学研究中。有汽化器内,电加热元件,氨气减压阀,等主要部件组成,

用液氨分解来制取保护气体,在工业上是很容易实现的,这是因为:

氨易分解:常压,800~850℃在催化剂作用下,即使空速较大,氨分解度仍可超过99%。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