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各省邻国数排序?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邻国是最多的。邻国依次有: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印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共八国。
2、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省相邻的国家有朝鲜、俄罗斯。
3.云南广西广东省相邻的国家有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缅甸、老挝、越南。
二、全国奥数竞赛各省排名?
从第38届奥赛一等奖(金牌)获奖名单省份排名来看,上海以31人位居第一,浙江以27人处于第二名,北京26人位居第三,广东有18人获得金牌,四川有17人,分列第四和第五,湖南和湖北各14人位居第六位。
三、2008年各省人口出生数?
2008年全年出生人口77.6万人,人口出生率9.54‰,比上年上升0.3个千分点;
死亡人口58.2万人,人口死亡率7.15‰;人口自然增长率2.39‰。年末常住人口81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万人,增长0.1%。全省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3043.6万人,乡村人口5094.4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37.4%,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第六次人口普查11月1日开始。
四、历届各省奥运金牌数排行?
本次东京奥运会上排名第一是辽宁省,马龙夺得了男子单打项目的冠军和男子团体比赛的冠军,然后是广东省,全红婵获得了跳水比赛的冠军,金牌的数量仅次于辽宁,然后是江苏省等
五、2021语数外各省平均分?
2021年我市普通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为463分
2021年高考及等级考各学科平均成绩
高考科目平均分为,语文105.9分(去年105.25分);数学100.62分(去年110.78分);外语99.38分(去年97.88分)。六门等级性考试科目实行等级赋分,赋分后的平均分每年相对固定,均在72分左右
六、我国大学在各省的招生人数为什么不按照各省高考考生数划分?
中国有2000多所高校,大家熟知的985和部分211名校,其实最多也就100所左右。剩下这90%的院校,都是普通一本,二本、三本乃至各种大专院校。
我们平常总是把目光聚集在985,其实这90%以上的各种院校才是中国大学主流,而这些学校基本上就只在省内招生。
所以,题主你问为什么大学不面向全国各省招生,按照各省考生比例招生,这个想法很奇怪。正常的情形,就是大多数高校,它就只在省内招生。为什么呢?因为大学建立在这个地区,就是服务于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
这就好比房子,大多数房子肯定是当地人住,外地人如果要来住的房子也有,但基本上集中在少数城市,具有投资价值的城市。所以大多数高校就相当于当地人买来住的房子,只有那些985和211名校,才是具有投资价值而被外地人购买的房子。这个比喻可能不是太恰当,但基本上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高等教育这回事,也具有很强的属地性啊。
好了,咱们不谈这些90%的基本上只在省内招生的院校,咱们说说这些985和211,它们招生其实也具有属地性。有个冷知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985名校招生除了优先照顾本省考生,也会照顾所在大区考生。
题主问有的省没有好学校,这很对。但是不管你的省份有没有好大学,你所在的大区,国家肯定配置了好大学。
那么,怎么确定大区呢?很简单,看身份证开头第一个数字,1开头的是华北大区,2开头东北大区,3开头华东大区,4开头中南大区,5开头西南大区,6开头西北大区。
好了,关于大区的情况咱们下面再说。
咱们具体说说,985名校如何照顾本大区。以复旦交大为例,前面咱们说了这2所高校非常照顾本地考生,除了上海招生数量多,复交还在哪些省份招生比较多呢?
看看这个表
这个表咱们局部放大一下
可以看出,复旦招生数量最多的省份有:江苏164人(30万考生)、广东113人(80万考生)、福建102人(20万考生)、安徽96人(50万考生)、四川93人(65万考生)、河南92人(100万考生)、山东88人(50万考生)......
这里面广东、河南、四川都是因为考生数量众多,才分给了多一点名额。其它几个省份都是3开头,和上海一样在华东大区。
有人会问了,怎么浙江才28人?因为这是高考统招人数,你看表里面上海也才114个名额,实际上复旦还有综合评价招生
复旦综合评价招生主要面对江浙沪包邮区,其中上海600个名额,浙江80个名额,所以复旦在浙江招生一共是108人,也非常多。
只有同为华东的江西,复旦招生数量略少点,但也有68人。
这里咱们要特别提一下云南67人,复旦之所以照顾云南,是因为当年上海知青下乡主要集中在云南,有这个渊源。
现在知道了吧?复旦招生基本上就集中在华东大区这片,尤其是江浙沪合计招生1000人,占复旦招生总数近三分之一。
除了华东大区,复旦在其它省份招生数量就少多了,比如咱们湖北省,考生素质也很高,复旦只给了55个名额,太少了。要知道,清华北大每年在湖北招生总数在350人左右(包括保送生等),是全国除了北京之外招生数量第3多的省份,清北都这么给湖北面子,复旦却瞧不上咱们湖北。
说起来,当年我高中的暗恋女神就以几分之差落榜复旦,要是复旦给咱们湖北多点名额,那指定上了啊。所以这复旦啊,真的是太不给咱们湖北面子了。
说完复旦,再看交大。
交大这2年的招生计划具体资料找不到,咱们看看2015年的情况,也差不多。
需要说明的是,这也只是统招人数,也不包括综合评价招生数量。
具体数字咱们就不分析了,大家自己对比着看。反正和复旦差不多,交大也是特别照顾华东大区的几个兄弟省份。
说完复旦交大,咱们再来看看我老家湖北所在的中南大区。
首先武大当然优先照顾湖北省,省内招生1615人。
然后就是临近2个省份,河南590人,湖南450人,尤其是河南省,作为全国最苦逼的高考大省,全国著名的985高校,只有武大华科在河南招生人数在600人左右,你再也找不到任何一个985名校在河南招生这么多了,就是因为大家同在中南大区。湖南也类似。
接下来广东295人,广西240人,这主要是因为广东省有中山大学,也是著名985名校,它在两广招生数量较多,所以武大就少招一点了,但也是除了河南、湖南之外人数最多了。因为大家身份证都是4开头,就连海南也有45人。
除了中南大区,武大给江西、安徽、四川招生人数也稍微多点,这主要是经济联系比较多。
好了,再具体的例子咱们就不一一细数了。总而言之,全国6个大区,每个大区的名校,肯定是在本大区招生最多。
东北大区,哈工、吉大、东北大学和大连理工,那肯定是在东北三省招生最多,没的说;
华北地区主要就靠首都了,北京的一票高校,除了照顾本地考生,在河北、山西、内蒙古这些省份招生数量都高于其它地区,具体数据大家可以去查。
当然,清华北大稍微例外,清北招生主要是看生源质量,除了北京,清北在江苏省、浙江省和湖北省这3个省招生人数最多,正是因为这3个省生源质量公认最好。怎么看生源质量,其实就是看每年奥赛国家队都来自哪些地区。
西南大区,川大肯定在西南各省招生数量比较多。
西北大区就靠西安交大了,当然咱们要强调一下,西安交大除了在陕西招生1000人以上最多,对甘肃、新疆招生数量并不是绝对多数,这主要是因为甘肃、青海、宁夏考生数量就比较少,但你要看比例的话,西安交大在这几个省真的是特别照顾了。
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全国除了清北,还真的没有特别全国性的高校了。因为所有的高校,都没有完全按照所在省份人口比例和考生比例进行招生,都是就近照顾本省以及本大区省份的考生。
那么,为什么985名校会照顾所在大区省份的考生呢?
这就要从中国的大区行政区历史变革说起了。
说到中国的6个大区,这还是建国初期特殊时期形成的局面。当时全国刚刚解放,中央还没有完全掌控全国,所以设立6大行政区,实行党政军一体化管理,所以6个大区各自成立了地方局。
关于6个大区历史就不具体展开了,反正这种格局深刻影响了新中国的方方面面。比方说一直到前些年,咱们还在说7大军区,这实际上就是大区制的遗留(为什么6个大区,反而有7个军区呢?筒子们可以研究研究)
不信的话,你看看国家中心城市名单,基本上就是兼顾城市本身地位和区域位置综合考量的结果。
其中城市所在区域就很重要。
当然,目前国家9大中心城市并不完全对应6个大区,至少东北没有国家中心城市。但国家中心城市基本上还是和7大经济区对应。
总而言之,咱们中国太大了。虽然中央控制各省力度很大,但30多个省份要面面俱到,还是力不从心,所以要再划出6个大区。
在建国初期,国家对6个大区的基本原则是,每个大区都要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表现在教育方面,就是每个大区都建立几所高水平大学,针对大区招生。
1956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其中一个大的原则,就是保证各个大区都要有相应的高校,为所在大区培养人才,以服务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所以很多沿海高校要支援内陆地区,最典型的事件就是位于上海的交通大学内迁到西安,成为后来的西安交大。至于西北工业大学的前身之一,西安航空学院,原本是华东航空学院,出自交大、浙大和南大的航空系。可以说如今西安也是西北地区最著名的2所985,其实都来自华东地区。
除此之外,如今陕西的很多高校,都或多或少有来自沿海发达地区高校的支援历史。成都的高校也有类似经历。就不展开了。
国家在1956年的院系调整计划,属于“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正是这次院系调整,奠定了今天国内高校格局,也让每个大区都有了足够的教育资源。
当年中国高考,那是真的追求公平。全国一盘棋,国家说是啥就是啥。你看交通大学这样的学校,说搬到西安就搬到西安了,如今的雄安新区,说了好几年要搬一些首都名校,你看这个事儿阻力有多大?
所以说这些大区的知名高校,从一开始就有义务面向整个大区省份招生。而且很长一段时期,大区名校真的是在大区各省份招生特别多,以武大为例,我高考的2003年,除了在湖北省招生近2000人,在河南省和湖南省也各自招生近千人,这是我在学校派出所勤工俭学期间,看到年级学生资料得知。
在更早的80年代,武大在中南大区招生比例更多,所以那个时候,像河南这样没有985名校(当然那个时候也没有985这个说法)的省份,其实得到的比例更高。
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央对地方的政策比较灵活了,不再是计划经济那个年代的全盘操控,而是要各个省自己闯出一条路,于是苏南经济模式起来了,当然响应的,地方上对高校招生话语权也越来越大,各个高校在自己省招生数量就越来越多了。
这些年,随着教育部对部属985高校的财政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教育部把招生分配话语权拿回了很多,所以985高校至少越来越面向全国了。
这个历史格局延续至今,虽然如今高校在各省招生计划额度或多或少都有调整变化,但基本面保留了下来。
这个历史过程要再展开,都可以出一本书了。加上我掌握的资料也比较少,就不敢再多说了。就此打住。
七、国际奥数金牌历年总数,各省排名?
01 湖南:111,其中金87,银22。
02 湖北:80,其中金61,银16
03 北京:73,其中金50,银16
04 上海:67,其中金53,银8;
05 江苏:59,其中金42,银16;
06 浙江:55,其中金48,银6
07 广东:39,其中金33,银5;
08 福建:37,其中金25,银9
09 河南:25,其中金19,银4;
09 四川:25,其中金19,银4;
觉得有用点个赞吧
八、2010年各省出生人口数?
各省2010年人口:
区域户籍人口(万人)常住人口(万人)出生率(%)
广东 8521.55 10441.00 11.18
山东 9536.00 9588.00 11.65
河南 10437.00 9405.00 11.52
四川 9001.30 8045.00 8.93
江苏 7466.59 7869.00 9.73
河北 7194.00 13.22
湖南 7089.53 6570.00 13.10
安徽 6827.00 5957.00 12.70
湖北 6176.00 5728.00 10.36
浙江 4747.95 5447.00 10.27
广西 5159.00 4610.00 14.13
云南 4601.60 13.10
江西 4462.00 13.72
辽宁 4251.70 4375.00 6.68
黑龙江 3833.00 7.35
陕西 3873.87 3735.23 9.73
福建 3693.00 11.27
山西 3574.00 10.68
贵州 4189.00 3479.00 13.96
吉林 2723.80 2747.00 7.91
甘肃 2560.00 12.05
内蒙古 2472.00 9.30
新疆 2185.00 15.99
海南 896.09 868.55 14.71
宁夏 633.00 14.14
青海 549.97 563.00 14.94
西藏 301.00 15.80
九、国际奥数历年金牌总数各省排名?
01 湖南:111,其中金87,银22。
02 湖北:80,其中金61,银16
03 北京:73,其中金50,银16
04 上海:67,其中金53,银8;
05 江苏:59,其中金42,银16;
06 浙江:55,其中金48,银6
07 广东:39,其中金33,银5;
08 福建:37,其中金25,银9
09 河南:25,其中金19,银4;
09 四川:25,其中金19,银4;
十、2021年全国各省养老金调剂数?
不过从调整幅度来看,不同省份调整的幅度还是有一些区别的,虽然人社部出台文件要求2021年全国养老金总体调整幅度是4.5%,但在具体落实的过程当中,不同省份调整的细则不一样,所以导致同等条件下不同省份的退休老人能够上调的养老金幅度是不一样的。
通过观察各省养老金调整方案,养老金上调比较多的,要么就是东部一些发达省份,要么就是西部那些养老金退休人数比较少的省份,而对于中部各省份来说,总体的养老金调整幅度相对就比较小。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