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19年上半年河南煤炭市场(2019年5月份,我国原煤产量3.1亿吨)

来源:www.xrdq.net   时间:2023-02-13 20:57   点击:115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2019年5月份,我国原煤产量3.1亿吨

2019年中国的煤炭消耗量超过了40亿吨,2019年中国共进口煤炭29967.4万吨(近3亿吨,位居全球第一),同比增长6.3%。同期,中国出口的煤炭只有600多万吨。   2019年全年,中国的煤炭净进口量超过了2.9亿吨。2019年全年,中国自己的的煤炭产量超过了37.455亿吨——简单计算下,2019年中国消耗掉的煤炭总量正好超过了40亿吨。 

二、2020年全国煤炭产量及消费量?

2020年全国原煤产量39亿吨 煤炭消费量增长0.6%

2021/03/30 国家统计局

  据了解,2020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原煤产量39亿吨,比上年增长1.4%。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49.8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2%,其中煤炭消费量增长0.6%,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8%,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共死亡27412人,其中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0.059人,下降28.9%。

三、中国煤炭出口大省?

内蒙古煤炭出口大省。

煤炭产量10.06亿吨、同比增长1.3%,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多,与2019年相比基本持平。2月6日,记者从内蒙古煤炭生产创历史新高新闻发布会了解到上述消息。

内蒙古能源局副局长张占军表示,2020年全年内蒙古煤炭生产呈现“前低后高”的特点。前三季度,全区煤炭产量7.1亿吨、同比减少5100万吨,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疫情影响,煤炭市场需求不足所致;进入第四季度,“六稳”“六保”政策效应明显发挥作用,全国煤炭市场需求逐步增加,各地区积极支持煤炭企业复产复工、增产保供,第四季度生产煤炭2.87亿吨,同比增长19%,也是近5年来产量最高的季度。鄂尔多斯、锡林郭勒日均产量均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全年外销煤炭超过5.7亿吨,其中,供应东北地区1.4亿吨左右,与2019年基本持平。

四、2021年我国标准煤生产总量?

2021年,我国的煤炭产量稳中有升——同比增长0.9%,总产量达到了38.4亿吨。其中,有两大省份的煤炭产量超过了10亿吨,分别是:山西省(达到了10.6亿吨,增长8.2%)、内蒙古(约10.01亿吨)。

时隔四年,山西省再度成为第一

据报道,在2016年之前,山西省曾连续多年成为我国的第一大煤炭开采省份。到了2016年,内蒙古的煤炭产量提升至8.38亿吨,超过了山西省(约8.16亿吨),成为中国煤炭产量“新的冠军”。

之后在2017年、2018年、2019年,即内蒙古连续四年超过山西省,稳居全国煤炭产量第一名。但由于疫情的困扰,到了2020年内蒙古煤炭的产量出现了7.8%的缩减——由2019年的10.35亿吨,降至当前的10.01亿吨。

与之相比,山西省却更早地推动煤矿绿色智能开采,推动煤炭分质分级梯级利用,抓好煤炭供需的平稳增长。尤其是2020年冬季气温偏低。全国各地的煤炭需求大增,山西省为了保证全国用煤的稳定供应,加大了煤炭的开采力度和对外运输力度。

2021年中国煤炭产量约为全球51%

与我国经济较早复苏态势不同,全球煤炭产量却因为疫情导致的需求下滑出现了减产——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2020年全球煤炭产量约为74.38亿吨,同比缩减6.5%。除中国外,俄罗斯、印尼、澳大利亚、蒙古国、印度、美国等国煤炭产量预计都将下滑。

2021我国煤炭产量为38.4亿吨,全球总量是74.38亿吨,即我国的煤炭产量全球占比高达51%,已经超过了“所有外国”。同时,南生也注意到:整个2020年,全国共进口煤炭3.04亿吨,同比增长1.5%。

不仅如此,2021年我国进口的煤炭总量还创下了2014年以来的新高,继续稳居全球煤炭的最大进口国地位。对此我们不禁好奇了,我国的煤炭产量如此之大,超过全球总量的51%,那为什么还需要大量进口呢?

我国为什么还需要大量进口煤炭呢?

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是全球发电量最大的国家,最近几年都超过了全球发电总量的四分之一。其中,以煤炭为主力的火力发电量依然超过70%——仅仅是我国的火力发电量,就已经远超美国的总发电量。

如此巨大的电力需求,如此巨大的能源需求,对煤炭的需求量无疑的非常庞大的。另一方面,我国煤炭主产地是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等,而经济发达且对能源需求度很高的经济大省却分布是沿海地区——价格低廉的海运优势凸显,从经济利益角度来看,选择从国外进口大量煤炭是可取的。

第三个重要原因则是为了保证能源(尤其是电力)的稳定供应。与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相比,煤炭发电具备较强的稳定性。在能源需求高峰时期,燃煤发电能发挥其优异的作用,这是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暂时不能替代的

五、东北煤产量大吗?

产能收缩使东北三省的煤炭产量持续下降,吉林、辽宁、黑龙江2018年产量分别为1518、3376、5792万吨,较2015年分别下降-27%、-36%、-5%;根据数据,三省煤炭消费量分别为9355、17587、14469万吨,均为煤炭大幅调入省份,与2017年三省合计10687万吨产量相比,调入规模合计3.1亿吨,对外依存度高达74%,缺口较以往年份不断扩大。

六、我国综合国力?

2020年,我国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正增长,经济总量迈上百万亿元新台阶。

一、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

2020年,我国GDP迈上百万亿元新台阶。分季度看,一至四季度GDP增速分别为-6.8%、3.2%、4.9%和6.5%,经济显现出持续恢复势头,展现出我国经济发展强大韧性。

四季度,我国GDP为29629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6.5%,增速比三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整体保持稳步回升态势。

二、各行各业有序恢复,信息行业支撑作用显著

2020年,除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外,其他行业均实现正增长。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为16.9%,实现两位数增长;金融业增加值增速为7.0%,比2019年提高0.4个百分点。这两个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达到54.1%,有力支撑了经济较快恢复。

四季度,全部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的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分别由三季度的-5.1%和-6.9%转为增长2.7%和2.2%,年内首次实现由负转正。

三、投资保持增长,消费稳步复苏

投资对稳定经济发挥重要作用。稳投资政策持续发力,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20年,资本形成总额拉动GDP增长2.2个百分点。

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稳步回升。与投资需求相比,消费受疫情影响更加明显,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向下拉动GDP0.5个百分点。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消费市场逐步复苏,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季回升,一至四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分别拉动GDP增长-4.3、-2.3、1.4和2.6个百分点。

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提升。2020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拉动GDP增长0.7个百分点。

四、新动能引领作用增强,新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新动能保持高速增长。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1%,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3个百分点。以新技术为引领的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保持增长,1至11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12.0%、11.0%和8.6%。2020年,网上商品零售保持较快增长,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比2019年增长14.8%。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生猪生产较快恢复

农村司司长 李锁强

2020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发展,积极克服洪涝灾害等影响,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生产,全力落实生猪稳产保供政策措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生猪产能快速恢复,禽蛋奶产量稳定增长。

一、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390亿斤,比上年增加113亿斤,增长0.9%,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52亿亩,比上年增加1056万亩,增长0.6%。

分季节看,夏粮、早稻、秋粮均实现增产。2020年,全国夏粮产量2857亿斤,比上年增加25亿斤,增长0.9%;早稻产量546亿斤,增加21亿斤,增长3.9%;秋粮产量9987亿斤,增加67亿斤,增长0.7%。

二、生猪生产较快恢复,牛羊禽生产稳定增长

2020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7639万吨,比上年略减10万吨,下降0.1%。猪肉产量略有下降,牛羊肉、禽肉、禽蛋和牛奶产量不同程度增长。

生猪存栏持续较快恢复,出栏降幅明显收窄。2020年末全国生猪存栏40650万头,同比增长31.0%。2020年,全国生猪出栏52704万头,比上年减少1715万头,下降3.2%,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8.5个百分点。

牛羊生产稳中略增,牛奶产量增加。2020年,全国肉牛出栏4565万头,比上年增加32万头,增长0.7%;牛奶产量3440万吨,增加239万吨,增长7.5%。2020年,全国羊出栏31941万只,比上年增加242万只,增长0.8%。

家禽生产稳定增长,禽肉、禽蛋产量增加。2020年,全国家禽出栏155.7亿只,比上年增加9.3亿只,增长6.3%;禽肉产量2361万吨,增加122万吨,增长5.5%;禽蛋产量3468万吨,增加159万吨,增长4.8%。

三、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较多,涨幅逐季回落

2020年全国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比上年上涨15.0%,在15.0%的涨幅中有14.3个百分点为生猪价格所拉动,但随着生猪价格涨幅回落,农产品生产者价格呈现逐季回落的走势。

2020年玉米、大豆生产者价格比上年分别上涨7.6%和5.5%,稻谷、小麦价格分别上涨0.8%和0.5%;蔬菜价格上涨5.2%;牛羊市场需求旺盛,活牛和活羊价格分别上涨10.5%和10.4%;生猪价格上涨55.7%,随着生猪生产持续恢复,市场供应逐步改善,生猪价格涨幅逐季回落,四季度生猪生产者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2.3%。

工业生产逐季回升 企业效益持续改善

工业统计司司长 卢 山

2020年,企业复产水平稳步提升,工业生产持续稳定恢复,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断改善。

一、工业生产逐季回升,出口规模接近上年水平

复工复产持续推进,2020年二季度以来复产水平持续向好。截至12月下旬,达到正常生产水平八成以上的企业比例为77.9%,较6月中旬提高9.5个百分点。

工业增速逐季回升,四季度增长较快。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8%,其中,四季度各月均保持较快增长。分行业看,41个大类行业中,25个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较前三季度增加5个。

二、装备制造业有力支撑工业增长,新动能发展强劲

装备制造业增势稳健,持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2020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6%,增速与2019年基本持平,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

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新兴产品增长强劲。2020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1%,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

三、原材料制造业平稳增长,消费品制造业逐步恢复

原材料制造业稳中有升,重点产品生产稳定。2020年,原材料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3%,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全年呈现逐季回升态势。

消费品制造业逐步恢复,医药制造增长较快。2020年,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0.6%,其中四季度增速为2.9%,较三季度加快2.4个百分点。

四、产能利用率逐季回升,企业效益持续改善

产能利用率逐季回升,装备制造业升至较高水平。2020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4.5%,四季度产能利用率已提升至2013年以来高点。

企业收入由降转增,利润增速继续回升。2020年1至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1%,增速年内首次实现由负转正;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4%,较1至10月份加快1.7个百分点。

同时也要看到,企业应收账款较快增长和库存增加问题突出,小微企业仍面临市场需求不足、成本上升的制约,工业经济全面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下一阶段,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持续激发市场活力,提升供给体系对需求的适配性,着力畅通经济循环,保持工业经济稳定向好态势。

能源供应保障有力 能耗强度继续下降

能源统计司司长 刘文华

2020年,我国能源生产稳中有增,进口较快增长,能源供应能力和水平不断巩固提升。全年看,能源消费逐步回升,结构持续优化,能耗强度继续下降,节能降耗取得新进展。

一、能源生产稳中有增

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能源生产稳定增长。原煤生产实现增长,全年原煤产量38.4亿吨,比上年增长0.9%。

油气生产加工持续增加。油气生产企业持续提高生产负荷,加强油气供应力度,全年原油产量1.95亿吨,比上年增长1.6%,增速比上年加快0.8个百分点,连续两年企稳回升;天然气产量188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9.8%。

电力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发电量7.4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7%。分品种看,火电增长1.2%;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电力保持快速增长,分别增长5.3%、5.1%、10.5%、8.5%。

二、能源进口较快增长

2020年,根据国内能源供需形势,我国灵活利用国际市场,充分发挥进口补充调节作用,积极进口能源特别是油气资源,全年能源进口保持较快增长。

根据海关总署快报数据,2020年,原油进口5.4亿吨,比上年增长7.3%;天然气进口1.0亿吨,增长5.3%;煤炭进口3.0亿吨,增长1.5%。

三、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清洁电力生产比重大幅提高。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一次电力生产占全部发电量比重为28.8%,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升。初步核算,2020年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四、能源消费逐步回升

2020年,我国经济社会秩序持续稳定恢复,能源需求逐步回升。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比上年增长2.2%,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1.3个百分点,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别下降0.2%、3.1%。能耗强度继续下降,全年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0.1%,扭转前三季度上升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0.4%,降幅比前三季度扩大0.3个百分点。

服务业稳步复苏 新动能势头强劲

服务业统计司司长 杜希双

2020年,服务业生产经营在年初大幅下滑后,下半年实现稳步复苏,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改善,新动能表现活跃,幸福产业较快发展,市场信心不断增强,全年呈稳定恢复态势。

一、服务业逐步回归常态

服务业持续稳步恢复。初步核算,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553977亿元,比上年增长2.1%。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4.5%,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四季度服务业增加值152728亿元,同比增长6.7%。

企业生产经营继续复苏。12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7%,较上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1至11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较1至10月份加快1.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8.4%,降幅较1至10月份收窄4.3个百分点。

服务贸易逆差大幅减少。1至11月份,我国服务贸易规模下降,但服务出口表现明显好于进口;服务贸易逆差同比大幅减少7129.6亿元。

二、新动能支撑作用凸显

现代服务业发展活力不断释放。2020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16.9%、7.0%和2.9%,合计拉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7个百分点,有力支撑了总体经济的恢复。

服务业转型升级态势稳健。线上购物、直播带货、网上外卖等新消费模式强势增长,2020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4.8%,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8.7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9%;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833.6亿件,比上年增长31.2%。在线办公、在线教育、远程问诊等新消费需求持续旺盛,1至11月份,全国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1495.0亿GB,同比增长35.1%;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0.7%和15.7%。

三、幸福产业较快发展

幸福产业发展提速。2020年,“互联网+问诊”、健康大数据与云计算等加速了医疗健康需求的快速增长;京东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56岁以上用户增强免疫消费、“95后”养生消费增长均超2倍。1至11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社会工作、家庭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3%和5.7%。

四、服务业景气稳定扩张

服务业景气保持较高水平。12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8%;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7个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扩张区间,服务业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0.1%,连续6个月位于高位景气区间,企业对市场稳定恢复持续看好。

居民消费热情不减。“十一”长假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4亿人次,同比恢复近八成;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同比恢复近七成。“双11”期间各大平台销售额再创新高,实现销售额5249亿元,同比增长28%。

2021年,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服务业转型升级有望深入推进,新动能进一步激发,发展潜力显著增强,助力“十四五”良好开局。

七、煤炭龙头股有哪些?

煤炭股就是上市公司的主业为煤炭业,也就是以煤炭为主业的企业股票。我国的煤炭的龙头股有很多种,比如有:

000552 靖远煤电

000835 四川圣达

000933 神火股份

000937 金牛能源

000968 煤 气 化

000983 西山煤电

002128 露天煤业

600123 兰花科创

600188 兖州煤业

600348 国阳新能

600395 盘江股份

600408 安泰集团

600508 上海能源

600740 山西焦化

我国的焦炭股简介

焦炭生产上市公司目前有:

1. 国际实业(000159):公司焦炭权益产能42万吨。

2. 美锦能源(000723):公司控股股东陕西美锦能源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焦化企业之一,年产焦炭330万吨。

3. 四川圣达(000835):公司是四川省重点支持发展的7家大型焦炭企业之一,2010年上半年共生产焦炭产品31.16万吨。

4. 煤气化(000968):公司出资3000万元参股太原东盛焦化煤气公司,并与该公司和中煤集团共同组建中煤焦炭公司,新公司在太原市煤气市场占有率50%左右。

5. 西山煤电(000983):公司收购西山煤气化后规划焦炭产能120万吨/年。

6. *ST黑化(600179)

7. 安泰集团(600408):公司焦炭年产能175万吨,其中80%出口国际市场,毛利率20%左右。

8. ST百花(600721):公司拥有100%股权的鸿基焦化目前焦炭产能为80万吨/年。

9. 云维股份(600725):公司拥有305万吨/年焦炭产能,且在2010年扩大至400万吨/年 ;曲靖大为焦化(54.8%股权)、云南大为制焦(96.36%股权)分别拥有焦炭生产装置200万吨、105万吨。

10. *ST山焦(600740):公司2010年将达到500万吨焦炭产能,公司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商品焦生产和出口基地。

11. 开滦股份(600997):公司持有49.68%股权的迁安中化和持有94.08%股权的中润化工焦炭设计产能为420万吨/年。

12. 潞安环能(601699):公司有用焦炭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5%。

13. 中煤能源(601898):公司焦炭产能430万吨/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