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性点接地系统比接地系统供电
中性点接地和不接地的区别为:性质不同、单相接地故障不同、干扰不同。
一、性质不同
1、中性点接地:中性点接地的系统属于较大电流接地系统,一般通过接地点的电流较大,可能会烧坏电气设备。
2、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不接地的系统属于较小电流接地系统,一般通过接地点的电流较小,不会烧坏电气设备。
二、单相接地故障不同
1、中性点接地:中性点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存在短路回路,所以接地相电流很大,会启动保护装置动作跳闸。
2、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故障点不会产生大的短路电流,因此允许系统短时间带故障运行。
三、干扰不同
1、中性点接地:由于单相短路电流Is很大,开关及电气设备等要选择较大容量,并且还能造成系统不稳定和干扰通讯线路等问题。
2、中性点不接地:由于限制了单相接地电流,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对通讯的干扰较小;另外单相接地可以运行一段时间,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
2. 中性点接地系统比接地系统供电可能性
中心点不接地系统的可靠性比直接接地系统的可靠性要高。这是因为在中心点直接接地系统中,一旦任一根电线与地接触,就会引起较大的短路电流,从而导致电源保护动作,跳开电源。
而中心点不接地系统中,一旦有一根电线与地接触,由于只有电容电流流过,当电容电流小于5A的时候,可以允许电源不跳闸,带病继续运行一段时间。
但是,如果不接地系统的电源容量很大,供电电缆很长,其电容电流大于5A后,一旦电线接地就必须跳闸停电。所以,这两种接地方式在国内外都有采用,各有优缺点。
3. 中性点接地系统比不接地系统供电
这两者是隶属关系,不是哪个比哪个好的课题。按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划分,接地系统主要分为中性点接地,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孤线圈接地等三种。中性点接地系统广泛应用于低压系统和民用供电系统,中性点引出线可用于单相设备用电回路,保护接零等等。
4. 中性点接地系统比接地系统供电性可靠性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比不接地系统供电可靠性低。这种系统中一相接地时,出现除中性点以外的另一个接地点,构成了短路回路,接地故障相电流很大,为了防止设备损坏,必须迅速切断电源,因而供电可靠性低,易发生停电事故。
因为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短路电流很大,必须断开故障电路,中断对用户的供电,故供电可靠性较低。为了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线路上,广泛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当发生单相短路时,继电保护将电路断开,经一段时间后,自动重合闸装置再将电路重新合上。
如果单相短路是暂时性的,线路接通后对用户恢复供电,如果单相短路时永久性的,继电保护将再一次断开电路。据统计有70%以上短路时暂时性的,因为重合闸的成功率在70%以上。
单相短路电流很大,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发生单相短路时,相当于将电源的正负极直接短路,故短路电流很大,可能须选用大容量的开关,增加了投资。
5. 中性点接地系统比不接地系统供电可靠
中心点不接地系统中如果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不会产生跨步电压,所以让其继续运行两小时,给处理事故留出时间。
所谓跨步电压,是因为故障电流很大,从故障点向外扩散故障电流时,由于地电阻的原因,将出现电位梯度分布,如果人两条腿跨在这个区域,两条腿之间的电位差可能威胁人身安全。在中心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电流,就是供电系统线路电容产生的电容电流,这个电流一般不会大于几时安培,所以不可能形成跨步电压。
单相接地故障可以继续运行2小时是有条件的,就是当单相接地电流小于5安培的时候,规程允许只发出报警而不跳闸,可以处理事故。但是如果接地电流大于5安培时,就应当采取跳闸措施了,大于10安培的时候,就应当采取措施抑制接地电流,或者采用中心点高电阻接地方式了。
6. 中性点接地系统比接地系统供电好吗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系统的优缺点:
(1)优点:对电源中性点接地系统,若发生某单相接地,另两相电压不升高,这样可使整个系统绝缘水平降低;另外,单相接地会产生较大的短路电流Is ,从而使保护装置(继电器、熔断器等)迅速准确地动作,提高了保护的可靠性。
(2)缺点:对电源中性点接地系统,由于单相短路电流Is 很大,开关及电气设备等要选择较大容量,并且还能造成系统不稳定和干扰通讯线路等;
7. 中性点接地系统比接地系统供电吗
中性点接地系统的对地绝缘只要求能够承受相电压的水平,而不接地系统的对地绝缘则要求能够承受线电压的水平。
所以相同的电压等级下,不接地系统的线路需要更高的杆塔以提供足够的安全距离和更多的绝缘材料以提供足够的绝缘,对于长距离的高压输电来说,建造线路需要的资金成倍增加。
所以高压输电系统中性点接地可以降低线路的绝缘投资。电压等级越高,降低投资的效果越明显。所以我国110KV电压等级以上多数采用中性点接地。
缺点:单相接地即构成短路,供电可靠性降低;以大地为短路电流回路,对通讯干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