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是一个什么(单支避雷针的

来源:www.xrdq.net   时间:2023-01-28 03:42   点击:148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单支避雷针的保护半径为多少

避雷针的工作原理就其本质而言,避雷针不是避雷,而是利用其高耸空中的有利地位,把雷电引向自身,承受雷击。同时把雷电流泄入大地,起着保护其附近比它矮的建筑物或设备免受雷击的作用。

简单一点说,一级保护是以30米为半径、二级保护是45米为半径、三级保护是60米为半径做弧的保护范围。计算方法避雷针的保护半径与高度(h)有关,以及与所现的滚球半径有关,D为滚球半径(闪击距离)

第一类建筑物为D=30米第二类建筑物为D=45米第三类建筑物为D=60米保护范围采用规范之计算公式:Rx=½{h(2hr-h)}-½{hx(2hr-hx)}其中Rx为避雷针在距离地面hx米处的保护半径(米);hr为滚球半径,根据建筑物类别取值30、45、60;hx为被保护物的高度一般来说,避雷针越高,保护范围就越大,保护效果也越好,但考虑到避雷针建设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避雷针大多建设在35米-45米之间。

2. 单支避雷针的地面保护半径

避雷针有多长没有规定,而避雷效果只于其安装高度有关,单支避雷针的避雷范围是以其针尖为顶端,避雷针的高度为半径的圆锥面的范围内

3. 单支避雷针保护角度为多少

据中国的规范规定,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是一个锥体,高度为h的避雷针,其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r=1.5h;在被保护物高度hx的水平面上,其保护半径rx为:rx=(1.5h-2hx)P。

4. 避雷针的有效保护半径

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的滚球半径分别为30m、45m、60m。按GB 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相应于I类、II类、III类建筑物的滚球半径D分别为30m、45m、60m;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应按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附录四《滚球法确定接闪器的保护范围》规定的方法进行计算。

若达不到设计要求,可通过加接杆将避雷针升高,或者选用提前放电避雷针。

在保护对象的范围很宽时,可考虑用多根避雷针来满足设计要求。

5. 单支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为避雷针高度

由于楼高超过hr,所以塔楼必须采取防侧击雷措施。对雷达天线的防护,只要计算出避雷针在雷达天线罩顶端和侧面的保护范围即可达到保护的目的。

确定单支避雷针安全保护范围的新方法,是将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划分为安全落雷范围和安全保护范围2部分。当被保护物在避雷针的安全保护范围之内时,落在安全落雷范围内的雷电将击中避雷针。

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避雷针高为h,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为1.5hp。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