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避雷针线路(避雷针线路与天然气管道需要距离多

来源:www.xrdq.net   时间:2023-01-22 09:40   点击:190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避雷针线路与天然气管道需要距离多少米

天然气运行场所必须按规定进行可靠接地,接地电队<10欧姆;

  设在空旷地带的场站单独设里避雷装里时,其接地电阻值应小于10Ω;

  当调压站内、外燃气管道为绝缘连接时,调压器及其附属设备必须接地,接地电阻应小于100Ω。

站场的避雷针布局是要非常巧妙的,能够先导泄雷的设计远比共地的安全。

2. 天然气管道距离电线安全距离

埋地敷设的电缆与可燃气体及易燃液体管道平行或交叉的最小净距(m)为1米。GB50303中12.2.1第5条规定电缆桥架应敷设在易燃易爆气体管道的下方,当设计无要求时,与管道平行和交叉的净距应小于0.5米。同时,强制性条文也有要求:

在电缆隧道和电缆沟道中,严禁有可燃气、油管路穿越。架空敷设的电缆与热力管路应保持足够的距离,控制电缆、动力电缆与热力管道平行

在密集敷设电缆的电缆夹层内,不得布置热力管道、油气管以及其他可能引起着火的管道和设备。

DLT 5210-2009<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 >也有如下内容:

严禁将电缆平行辐射于管道的上方或下方.特殊情况应按下列规定执行:电缆与热管道(沟)、油管道(沟)、可燃其他及易燃液体管道(沟)、热力设备或其他管道(沟)之间。

虽净距能满足要求,但检修管路可能伤及电缆时,在交叉点前后1米范围内,尚应采取保护措施;当交叉净距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将电缆穿入管中,其净距可减为0.25米。

扩展资料:

管道特点

1)输气管道系统是个连续密闭输送系统。

2)从输送、储存到用户使用,天然气均处于带压状态。

3)由于输送的天然气比重小,静压头影响远小于液体,设计时高差小于200米时,静压头可忽略不计,线路几乎不受纵向地形限制。

4)不存在液体管道水击危害。

5)发生事故时危害性大,波及范围广。管道一旦破裂,释放能量大,撕裂长度较长,排出的天然气遇有明火,还易酿成火灾。

电力排管除具备维纶纤维水泥电缆管的优良性能外还具备以下特点:

一、电力排管载流量高、热阻系数低。

二、电力排管使用时,与电缆间的摩擦系数低,电缆穿过时更方便。

三、电力排管加长了井距,减低了工井数量,降低了工程成本 。

电力排管产品适用范围说明 :

A类适用城乡电力电缆建设、交通路桥、工业园区电缆工程地下电力排管。

B类适用人行道和绿化带等非机动车道直埋敷设,也适用于有重载车辆通过的机动车道混凝土包封敷设。

C类适用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和重载车辆通过路段的直埋敷设.

主要道路电力排管规划

1.排管敷设方式适用于敷设电缆条数较多,且有机动车等重载的地段。如:市区道路、穿越公路、穿越绿化地带、穿越小型建筑物等。同路径电缆单排管敷设条数一般以8~24条为宜。钢筋混凝土浇制的排管衬管禁止使用石棉管;

2.电缆排管孔径为150、175mm,孔径150mm排管适应电缆外径120mm及以下时使用,孔径175mm排管适应电缆外径145mm及以下时使用。单排管最大孔数排列有2×10孔、3×8孔2种。电缆排管孔位应优先满足220kV电缆线路的需要,同时在排管设计时,应安排通信专用孔。

3.城市地下电缆线路路径应与城市其它地下管线统一规划,变电站出口进出线的通道,应按最终规模一次实施。

3. 避雷针的接地装置与道路出入口之间的距离

独立避雷针的接地装置与接地网的地中距离不应小于3米,是为防止避雷针落雷后,产生反击过电压而规定的。

“地中距离”是指独立避雷针的接地装置的接地网与变配电站的主接地网间在地下的最近距离。

之所以强调是“地中”,我认为是隐蔽工程完工后,从地表面是看不到二个地网之间距离的,而这句话上句规定“避雷针与变配电设备空间距离不得小于5米”是好检查的,规定“地中距离”就和地上联系起来,将地下地网的布置规定清楚了。

4. 避雷针可以管多远的距离

避雷针通过导线接入地下,与地面形成等电位差,利用自身的高度,使电场强度增加到极限值的雷电云电场发生畸变,开始电离并下行先导放电;避雷针在强电场作用下产生尖端放电,形成向上先导放电;两者会合形成雷电通路,随之泻入大地,达到避雷效果。实际上,避雷针是引雷针,可将周围的雷电引来并提前放电,将雷电电流通过自身的接地导体传向地面,避免保护对象直接遭雷击。

避雷针安装注意事项1、单独的避雷针和被保护物体要有大于五米的距离,防止打雷之后,避雷针发生反击。并且应当设单独的接地装备,同时要有大于三米的距离。2、三十五千伏和以下高压配电装备框架及屋顶上不能安装避雷针。安装于框架上的避雷针要和接地网连接,同时装设聚集的接地装备。3、变压器的门型框架上不能装设避雷针。4、避雷针接地装备距离道路和出口位置要小于三米,要不然因铺石子或沥青路五厘米-八厘米厚,确保人身不会受到跨步电压的伤害。

5. 避雷针与燃气管道距离

规程规定不应大于15米。

6. 避雷针与道路出入口距离

避雷针地线安全距离总共分为3类:

一类防雷建筑物为30米;

二类防雷建筑物为45米;

三类防雷建筑物为60米。  避雷针,又名防雷针,是用来保护建筑物、高大树木等避免雷击的装置。在被保护物顶端安装一根接闪器,用符合规格导线与埋在地下的泄流地网连接起来。避雷针规格必须符合GB标准,每一个防雷类别需要的避雷针高度规格都不一样。  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它使地面电场发生畸变。在避雷针的顶端,形成局部电场集中的空间,以影响雷电先导放电的发展方向,引导雷电向避雷针放电,再通过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体免遭雷击。

7. 燃气管道与避雷线安全距离

9.0.1 氢气站、供氢站的防雷,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的要求设置防雷、接地设施。

9.0.2 氢气站、供氢站的防雷分类不应低于第二类防雷建筑。其防雷设施应防直击雷、防雷电感应和防雷电波侵入。防直击雷的防雷接闪器,应使被保护的氢气站建筑物、构筑物、通风风帽、氢气放空管等突出屋面的物体均处于保护范围内。

9.0.3 氢气站、供氢站内按用途分有电气设备工作(系统)接地、保护接地、雷电保护接地、防静电接地。不同用途接地共用一个总的接地装置时,其接地电阻应符合其中最小值。

9.0.4 氢气站、供氢站内的设备、管道、构架、电缆金属外皮、钢屋架和突出屋面的放空管、风管等应接到防雷电感应接地装置上。管道法兰、阀门等连接处,应采用金属线跨接。

9.0.5 室外架空敷设氢气管道应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距建筑100m内管道,每隔25m左右接地一次,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20Ω。埋地氢气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亦应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

9.0.6 有爆炸危险环境内可能产生静电危险的物体应采取防静电措施。在进出氢气站和供氢站处、不同爆炸危险环境边界、管道分岔处及长距离无分支管道每隔50~80m处均应设防静电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9.0.7 氢气罐等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容器,当其壁厚大于4mm时可不装设接闪器,但应有可靠接地,接地点不应小于2处:两接地点间距不宜大于30m,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氢气放散管的保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要求。

9.0.8 要求接地的设备、管道等均应设接地端子。接地端子与接地线之间,可采用螺栓紧固连接;对有振动、位移的设备和管道,其连接处应加挠性连接线过渡。

条文说明

9.0.2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及本规范第1.0.3条的规定,氢气站、供氢站内部分房间以及氢气罐为1区爆炸危险环境。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凡属于1区爆炸危险环境为第一或第二类防雷建筑,因此本条规定:“氢气站、供氢站的防雷分类不应低于第二类防雷建筑。”应设有防直击雷、防雷电感应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通风风帽、氢气放散管等突出屋面的物体均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9.0.3 Ⅰ类防雷建筑物应设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或架空避雷网,并应有独立的接地装置。除此类建筑外的不同用途接地可共用一个总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应符合其中最小值。因此,作了本条的规定。

9.0.4 有爆炸危险房间内的较大型金属物(如设备、管道、构架等)应进行良好的接地处理,是防雷电感应的主要措施。在正常环境无锈的情况下,管道接头、阀门、法兰盘等接触电阻一般均在0.03Ω以下。但若管道接头生锈,会使接触电阻增大。根据试验,螺栓连接的法兰盘之间如生锈腐蚀,在雷电流幅值相当低(10.7kA)的情况下,法兰盘间也能发生火花。氢气站如不注意经常检查并测试管道接头等的过渡电阻,一旦接头处生锈,则十分危险。为此,规定所有管道,包括暖气管及水管法兰盘、阀门接头等均应采用金属线跨接。

9.0.5 本条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有关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止雷电波侵入措施“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应与防雷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距离建筑物100m内的管道,应每隔25m左右接地一次,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20Ω”等规定制定。

9.0.6 为加速管道上静电荷释放而制定,并参考《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中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本条。

9.0.7 本条的制定根据是:多年来大部分室外氢气罐等封闭式容器的防雷均采用容器外壁作为“接闪器”保护方式,已有多年的运行实践经验。9.0.8 凡需接地的设备、管道设接地端子,接地端子与接地线之间采用螺栓紧固连接以便于平时检修。为了接地连接可靠,对有振动、位移的设备和管道采用挠性过渡连接是必要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