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针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计算
避雷针的工作原理就其本质而言,避雷针不是避雷,而是利用其高耸空中的有利地位,把雷电引向自身,承受雷击。同时把雷电流泄入大地,起着保护其附近比它矮的建筑物或设备免受雷击的作用。
简单一点说,一级保护是以30米为半径、二级保护是45米为半径、三级保护是60米为半径做弧的保护范围。
2. 单针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计算规则
由于楼高超过hr,所以塔楼必须采取防侧击雷措施。对雷达天线的防护,只要计算出避雷针在雷达天线罩顶端和侧面的保护范围即可达到保护的目的。
确定单支避雷针安全保护范围的新方法,是将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划分为安全落雷范围和安全保护范围2部分。当被保护物在避雷针的安全保护范围之内时,落在安全落雷范围内的雷电将击中避雷针。
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避雷针高为h,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为1.5hp。
3. 单支避雷针保护角度为多少
意思是避雷针的高度为h;单支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大部分的防雷工程都是要求避雷针设置在屋顶的,将屋顶作为地面的来计算避雷针保护范围的方法是有条件的,各种规范当中都会有详细的说明。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一般半径为r=1.5h。式中r为保护半径(米);h为避雷针的高度(米)。在被保护物的高度hx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则为rx=(h-hx)p=hap、rx=(1.5h-2hx)p。
4. 简述避雷针的保护原理和单根保护范围的计算
避雷针,又名防雷针,是用来保护建筑物等避免雷击的装置。
在高大建筑物顶端安装一根金属棒,用金属线与埋在地下的一块金属板连接起来,利用金属棒的尖端放电,使云层所带的电和地上的电逐渐中和,从而不会引发事故。
避雷针规格必须符合GB标准,每一个级别的防雷需要的避雷针规格都不一样。
5. 独立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公式
一定高度的避雷针下面有一个安全区域,此区域内的物体基本上不受雷击。把这个安全区域称为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保护范围的大小与避雷针的高度有关。
单支避雷针保护附近比它矮的建筑物或设备免受雷击是有一定范围的。这范围像一顶以避雷针为中心的圆锥形的帐篷,罩在帐篷里面空间的物体,可以免遭雷击,这就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