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避雷针也叫引雷针吗
避雷针的原理并不是阻挡雷电,而是引雷,沿着安全的路径使云层里的电荷和地面的电荷中和,从而保护建筑物免受雷电的袭击。
扩展资料:
避雷针,又名防雷针、接闪杆,是用来保护建筑物、高大树木等避免雷击的装置。在被保护物顶端安装一根接闪器,用符合规格导线与埋在地下的泄流地网连接起来。避雷针规格必须符合GB标准,每一个防雷类别需要的避雷针高度规格都不一样。
唐代《炙毂子》一书在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汉朝时柏梁殿遭到火灾,一位巫师建议,将一块鱼尾形状的铜瓦放在层顶上,就可以防止雷电所引起的天火。
屋顶上所设置的鱼尾开头的瓦饰,实际上兼作避雷之用,可认为是现代避雷针的雏形。而早在以前,中国已经有了避雷针,一般以龙头为装饰,龙嘴里有避雷针头。
2. 避雷针的作用是引雷还是避雷
避雷线和避雷针的作用是什么?避雷器的作用是什么?避雷线和避雷针的作用是防止直击雷。使用在它们保护范围内的电气设备( 架空输电显露及变电站设备)遭直击雷绕击的几率减小。 避雷器的作用是通过并联放电间隙或非线性电阻的作用,对入侵流动波进行削幅,降低被保护设备所受过电压值。避雷器既可用来防护大气过电压,也可用来防护操作过电压。
3. 避雷针也叫引雷针吗对吗
避雷器与避雷针的区别:
1、概念区别:避雷器是用于保护电气设备免受高瞬态过电压危害并限制续流时间也常限制续流赋值的一种电器;避雷针,又名防雷针,是用来保护建筑物、高大树木等避免雷击的装置。
2、种类区别:避雷针主要有直击雷避雷针、特殊避雷针、提前预放电避雷针等;避雷器分为有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线路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无间隙线路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全绝缘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可卸式避雷器等。
3、适用范围区别:避雷器适用于变压器、输电线路、配电屏、开关柜、电力计量箱、真空开关、并联补偿电容器、旋转电机及半导体器件等过电压保护。1根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当避雷针的高度h≤hr时。
4、原理区别:避雷针的防雷是它能把闪电从保护物上方引向自己并安全地通过自己泄入大地,因此,其引雷性能和泄流性能是至关重要的;避雷器的作用是用来保护电力系统中各种电器设备免受雷电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工频暂态过电压冲击而损坏。
扩展资料:
电源开关防雷知识:
1、现代通信开关电源为实现无人值守,均具备远程监控功能,例如遥信、遥测、遥控,而与之相联的信号线接口通信距离长,极容易遭受感应雷损坏而造成停机等事故,根据信产部要求应加装相应的信号防雷器予以保护。
2、加装直流防雷器是最近发布的防雷标准中才提出的,因为直流防雷器的残压大大低于交流防雷器,因此能有效地提高通信开关电源通信站内敏感设备抵御雷电电磁脉冲的能力。
3、防雷器的防雷能力与安装方式有密切关系,主要是引线电感会产生额外的残压,应尽可能地缩短电力线与防雷器的连线和防雷器与接地汇接板连线的长度。
4、多级布置防雷器可减小引线电感带来的额外残压,因为前级防雷器已将大部分雷电流泄放入地,在后级的防雷器只泄放少部分雷电流,雷电流的减小必然导致引线上的附加残压减小。为保证防雷器前后级的能量配合,防雷器之间的电力电缆长度应不小于15米,否则应采用退耦器进行能量配合。
5、进局电力电缆的防雷容易引起重视,而其它进出通信站的电力线常常被忽视,如照明路灯线、塔灯电力线、非电信设施租用电信电力线等。现在宜采用太阳能塔灯,可减少一个雷击入侵渠道。其它出局电力线应在防雷系统的保护范围内,否则应采取专门的防雷措施。
4. 避雷针也叫引雷针吗为什么
其实,避雷针应叫“引雷针”才合适. 在雷雨天气,高楼上空出现带电云层时,迅雷针和高楼顶部都被感应上大量电荷,由于避雷针针头是尖的,而静电感应时,导体尖端总是聚集了最多的电荷.这样,避雷针就聚集了大部分电荷.避雷针又与这些带电云层形成了一个电容器,由于它较尖,即这个电容器的两极板正对面积很小,电容也就很小,也就是说它所能容纳的电荷很少.而它又聚集了大部分电荷,所以,当云层上电荷较多时,避雷针与云层之间的空气就很容易被击穿,成为导体.这样,带电云层与避雷针形成通路,而避雷针又是接地的.避雷针就可以把云层上的电荷导人大地,使其不对高层建筑构成危险,保证了它的安全.
5. 什么叫避雷针
避雷针有接地引线和接地装置,避雷针将雷电引入,把雷电流泄入大地,从而使建筑物免遭雷电,也就保护了建筑物。
6. 避雷针为什么叫避雷针
避雷针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的。
富兰克林认为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在1752年7月的一个雷雨天,冒着被雷击的危险,将一个系着长长金属导线的风筝放飞进雷雨云中,在金属线末端拴了一串银钥匙。当雷电发生时,富兰克林手接近钥匙,钥匙上迸出一串电火花。手上还有麻木感。幸亏这次传下来的闪电比较弱,富兰克林没有受伤。 注意:这个试验是很危险的,千万不要擅自尝试。1753年,俄国著名电学家利赫曼为了验证富兰克林的实验,不幸被雷电击死,这是做雷电实验的第一个牺牲者。 在成功地进行了捕捉雷电的风筝实验之后,富兰克林在研究闪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的一致性时,他就从两者的类比中作出过这样的推测:既然人工产生的电能被尖端吸收,那么闪电也能被尖端吸收。他由此设计了风筝实验,而风筝实验的成功反过来又证实了他的推测。他由此设想,若能在高物上安置一种尖端装置,就有可能把雷电引入地下。富兰克林把这种避雷装置:把一根数米长的细铁棒固定在高大建筑物的顶端,在铁棒与建筑物之间用绝缘体隔开。然后用一根导线与铁棒底端连接。再将导线引入地下。富兰克林把这种避雷装置称为避雷针。经过试用,果然能起避雷的作用。避雷针的发明是早期电学研究中的第一个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技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