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避雷带和避雷网(避雷带和避雷网是什么的一种

来源:www.xrdq.net   时间:2023-01-19 08:56   点击:153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避雷带和避雷网是什么的一种

不是的,是两种避雷网结构。

避雷网是指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网作为雷电保护的方法(必要时还可以辅助避雷网),也叫做暗装避雷网。它是根据古典电学中法拉第笼的原理达到雷电保护的金属导电体网络。

暗装避雷网是把最上层屋顶作为接闪设备。根据一般建筑物的结构,钢筋距面层只有6-7cm,面层愈薄,雷击点的洞愈小。但有些建筑物的防水层和隔热层较厚,入彀钢筋距面层厚度大于20cm,最好另装辅助避雷网。辅助避雷网一般可用直径为6mm或以上的镀锌圆钢,网格大小可根据建筑物重要性,分别采用5m′5m或10m′10m的圆钢制成。避雷网又分明网和暗网,其网格越密可靠性越好。

建筑物顶上往往有许多突出物,如金属旗杆、透气管、钢爬梯、金属烟囱、风窗、金属天沟等,都必须与避雷网焊成一体做接闪装置。在非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上,可采用明装避雷网。做法是首先在屋脊、屋檐等到顶的突出边缘部分装设避雷带主网,再在主网上加搭辅助网。

避雷带和避雷网的结构设计

避雷带和避雷网一般采用圆钢或扁钢,其尺寸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圆钢直径为8mm,扁钢截面积为48mm2,扁钢厚度为4mm。

避雷线一般采用截面积不小于35mm2的镀锌钢绞线架设。

安装避雷带和避雷网要注意下面事项:

1、避雷带及其连接线经过沉降沟(沉降沟:一座较长的多层建筑物,往往在横向上把建筑物分成几段,段与段之间留有一段空隙,防止各段下沉不一致,引起建筑物损坏)时,应备有10-20cm以上的伸缩余裕的跨越线。

2、 有女儿墙的平顶房屋,其宽度小于24m时,只须沿女儿墙上部敷设避雷带;宽度大于24m时,须在房面上两条避雷带之间加装明装连接条,连接条的间距不大于20m时,只在屋檐上装避雷带;宽度大于20m时,需在屋面上加装明装连接条,连接条间距不大于20m。

3、瓦顶房屋面坡度为27°-35°,长度不超过75m时,只沿屋脊敷设避雷带。四坡顶房屋,应在各坡脊上装上避雷带。为使檐角得到保护,应在屋角上装短避雷针或将避雷带的引下线从檐角上绕下来。如果屋檐高度高于12m,且长度大于75m时,要在屋脊和房檐上都敷设避雷带。

4、当屋顶面积非常大时,应敷设金属网格,即避雷网。避雷网分明网和暗网,网格越密,可靠性越好,网格的密度视建筑物重要程度而定,重要建筑物采用5′5m的密网格,一般建筑物用20′20m的网格即可。

在非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上,可采用明装避雷网。做法是首先在屋脊、房檐等到顶的突出边缘部分装设避雷带主网,再在主网上加搭辅助网,避雷网格大小按上述要求。采用避雷带和避雷网保护时,屋顶上的烟囱、混凝土、排气楼、天窗及建筑装饰等突出于屋顶上部的结构物和其他突出部分,都要装设短避雷针或避雷带保护,或暗装防护线,并连接到就近避雷带或避雷网上。对金属旗杆、金属烟囱、钢爬梯、风帽、透气管等必须与就近的避雷带、避雷网焊接。

采用避雷带和避雷网保护时,每一座房屋至少有两根引下线(小于50m2的建筑物可只用一根)。最好对称布置,例如两根引下线成"一"字或"Z"字形,四根引下线要做成"工"字形,引下线间距离不应大于20m,当大于20m时,应在中间多引一根引下线。见《雷电与避雷工程的避雷带和避雷网的结构设计》 。

2. 什么叫避雷带

避雷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措施,躲避因为雷电而产生的对人体、建筑等的危害。

雷电是一种自然放电现象。雷击是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设备、房屋设施的损坏,而且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甚至还可能伤害人、畜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避雷器都是经常采用的避雷装置。一套完整的避装置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上述的针、线、网、带都只是接闪器,而避雷器是一种专门的避雷装置。详细介绍了雷电的成因、种类、危害以及避雷的措施、装置、误区和人身避雷。

3. 避雷带和避雷网的区别图片

有区别,一个接入空气,一个接机器外壳,不能共用

避雷小于10,一般接地小于4,特殊的接地小于1,

接地装置: 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所需要的接地。例如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的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其作用是稳定电网对地电位,从而可使对地绝缘降低。

避雷装置的种类基本上分四大类型:

一是接闪器,如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

二是电源避雷器(安装时主要是并联方式,也可是串联方式)。

三是信号型避雷器,多数用于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上,安装的方式是串联。

四是天馈线避雷器,它适用于有发射机天线系统和接收无线电信号设备系统,连接方式也是串联。

4. 避雷带是避雷网吗

   避雷带和避雷针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第一,避雷带适用于面积比较大的楼顶,或者其他很高,顶面比较平的建筑物。

    避雷针适用于比较高,尖顶,顶面面积比较小的建筑物。

    第二,避雷带是在建筑物的边缘,用钢筋做成一个圈形成避雷带。然后用导线引入大地。避雷带与导线是焊接在一起的。

    避雷针是在建筑物的最高处竖起一个尖状的金属柱子,然后引入大地。金属柱子与导线是焊在一起的。

5. 避雷器,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都

避雷线与避雷针相比,避雷针的范围大。

1、定义不同

避雷线:避雷线是铁质的,避雷针是铜质(也可以是银质的),避雷针顶端向天,避雷线连接避雷网埋地,避雷线连接避雷针,雷雨季节,雷电从天空从避雷针进入避雷线直至埋地的避雷网,是消除雷击保护建筑物或仪器的设施。

避雷针:避雷针,又名防雷针、接闪杆,是用来保护建筑物、高大树木等避免雷击的装置。在被保护物顶端安装一根接闪器,用符合规格导线与埋在地下的泄流地网连接起来。避雷针规格必须符合GB标准,每一个防雷类别需要的避雷针高度规格都不一样。

2、组成不同

避雷线:避雷线分圆截面和扁截面两大类型。接复层金属包基体金属的不同分为:铅包钢、铅包铜、铜包钢避雷线。

避雷针用于高层建筑、烟囱或油罐上。下引可用避雷线连接。避雷针由针体及安装类别结构件组成。针类采用不锈钢;针体须用铜包钢圆棒或钢管为基材。

避雷针:常规防雷电可分为防直击雷电、防感应雷电和综合性防雷电。防直击雷电的避雷装置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

3、保护范围不同

避雷线:避雷线是水平悬挂的狭长线,因而用于保护狭长的电气设备(如架空线路)较为妥当,其保护角为25度角,保护范围为有一定宽度的长带状。

避雷针:避雷针是一个尖端,电场比较集中,雷云对它易放电,因而保护范围较大:单针时其保护范围象一个帐篷,保护角(空间立面内的边缘线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为45度角,多针时互相配合可适用于保护一块占地一定面积的发电厂或变电所。

6. 避雷网和避雷带宜采用

答:工艺流程

接地体→接地干线→支架→引下线明敷→避雷针→避雷网→避雷带或均压环四、操作工艺

(一)人工接地体安装:

(1)接地体加工:根据设计要求的数量、材料、规格进行加工,材料一般采用钢管和角钢切割,长度不应小于2.5m。如采用钢管打入地下应根据土质加工成一定的形状遇松软土壤时,可切成斜面形,为了避免打入时受力不均使管子歪斜,也可以加工成扁尖形;遇土质很硬时,可将尖端加工成圆锥形。如选用角钢时,应采用不小于40mm*40mm*4mm 的角钢,切割长度不应小于2.5m,角钢的一端应加工成尖头形状。

(2)沟槽开挖:根据设计图要求,对接地体(网)的线路进行测量弹线,在此线路上挖掘深为0.8~1m,宽为0.5m 的构槽,沟顶部稍宽,底部渐窄,沟底如有石子应清除。

(3)安装接地体(极):构槽开挖后应立即安装接地体和敷设接地扁钢,防止土方倒塌。先将接地体放在沟槽的中心线上,打入地下。一般采用大锤打入,一人扶着接地体,一人用大锤敲打接地体顶部。使用大锤敲打接地体时要平稳,锤击接地体正中,不得打偏,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当接地体顶端距离地面600mm 时停止打入。

(4)接地体间扁钢敷设:扁钢敷设前应调直,然后将扁钢放置于沟内,依次将扁钢与接地体用电(气)焊焊接。扁钢应侧放而不可放平,侧放时散流电阻较小。扁钢与钢管连接的位置距接地体最高点约100mm 。焊接时应将扁钢拉直,焊后清除药皮,刷沥青做防腐处理,并将接地线引出至需要的位置,留有足够的连接长度,以待使用。

(二)接地干线安装

室外接地干线敷设:

(1)首先进行接地干线的调直、测位、打眼、煨弯,并安装断接卡子及接地端子。

(2)敷设前按设计要求的尺寸位置先开挖沟槽,然后将扁钢侧放埋入。回填土应压实,接地干线末端露出地面应不超过0.5m,以便接引地线。

(三)支架安装

(1)应尽可能随结构施工预埋支架或铁件。

(2)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弹线及分档定位。

(3)用手锤、錾子进行剔洞,洞口的大小应里外一致。

(4)首先埋设一条直线上的两端支架,然后用铅丝拉直线埋设其他支架。在埋设前应先把洞内用水湿润。

(5)如用混凝土支座,将混凝土支座分档摆好,先在两端支架间拉直线,然后将其他支架用砂浆找平找直。

(6)如果女儿墙预留有预埋铁件,可将支架直接焊在铁件上,支架的找直方法同前。

(四)避雷引下线敷设

7. 避雷带跟避雷网是一样的吗?

1.防雷接地是指防雷设施(如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避雷器)的接地。

2.基础接地是指利用建筑物的地下基础内的钢筋网做接地体,代替人工接地极用的。

3.联合接地方式

联合接地方式也称单点接地方式,即所有接地系统共用一个共同的“地”

8. 避雷网和避雷带区别

防雷接地和基础接地没啥本质区别。

1.防雷接地是指防雷设施(如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避雷器)的接地。

2.基础接地是指利用建筑物的地下基础内的钢筋网做接地体,代替人工接地极用的。

3.联合接地方式也称单点接地方式,即所有接地系统共用一个共同的“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