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架空避雷线接地
线路接地的作用就是降低雷击跳闸率。
雷电落在线路上可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雷直击杆塔顶部。此时如果被击中的杆塔没有接地装置,或是接地电阻过大,根据欧姆定律,巨大的雷电流经过后,会在杆塔上产生很大的对地电压,其对导线的电压也会很大,很可能会超出绝缘子耐受电压,而造成绝缘击穿,发生线路短路跳闸。
第二种是击在线路架空避雷线上。雷电流会沿避雷线向侧传递,到达邻近的杆塔后,接下来的情况与第一种就一样了,也会造成线路跳闸。
第三种是雷电绕过避雷线击在导线上。
无论哪种情况,如果杆塔接地电阻过高,都不能有效降低线路跳闸率。因此,需要尽可能地使其降低。
2. 架空线路防雷接地
小于等于10欧姆以下。这是根据电气设备接地设施施工验收规范要求,设置的标准。要求共分三种类别,1,电气设备工作接地不大于4欧姆。
2,防雷接地不大于10欧姆。
3,防静电设备接地不大于100欧姆。110kv杆塔线路主要是防雷保护接地,所以要求不大于10欧姆,而且每根杆塔必须要有一根接地极。
3. 架空地线是避雷线吗
可以。
直击雷接地引下线采用建筑结构钢筋时切不可与其他接地系统共用引下线,这样会发生地电位反击,由各系统的接地线引入雷电损坏设备。但是可以共用地面接地装置,只要引下线接地点错开一定距离就可以。
扩展资料:
组成防雷接地装置部分概念:
1、 雷电接受装置:直接或间接接受雷电的金属杆(接闪器),如避雷针、避雷带(网)、架空地
线及避雷器等。
2、引下线:用于将雷电流从接闪器传导至接地装置的导体。
3、 接地线:电气设备、杆塔的接地端子与接地体或零线连接用的正常情况下不载流的金属导体。
4、接地体(极):埋入土中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体。分为垂直接地体和水平接地体。
5、接地装置:接地线和接地体的总称。
6、接地网:由垂直和水平接地体组成的具有泄流和均压作用的网状接地装置。
7、接地电阻:接地体或自然接地体的对地电阻的总和,称为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其数值等于接地装置对地电压与通过接地体流入地中电流的比值。同时接地电阻也是衡量接地装置水平的标志 。
4. 架空避雷线接地规范要求
高层建筑的防雷高度按照规定是从31米开始设置避雷线,正常是从第十层开始设置,设置的范围是包括外围的窗,阳台护栏,每个窗均必须从结构的专用避雷线中引出至窗边和护栏边,在安装窗或护栏时时给予电焊于窗框之上和护栏的立杆之上,这样避雷测试也会全面贯通。
5. 架空线避雷器接地安装图
防雷器按照不同型号的和功能,有串接和并接两种方式: 电涌保护器接入模式:在TN制式中,一般情况下电涌保护器只需作共模接法,即接于相线中性线与保护地线之间。但在TN-S制式的起始位置,中性线与保护地线之间无须接入电涌保护器。
只有对A级防雷等级中的第三、四级和B级防雷等级中的第三级上的特别重要设备的电源端口,才需做差模接入,即增加接于相线与中性线之间的电涌保护器。
在TT制式中,当第一级电涌保护器位于漏电保护器之后,可作上述共模接法。
当第一级电涌保护器位于漏电保护器之前,且高压系统为中心点接地系统,电涌保护器应作“3+1”接法,即三个相线对中性线各接一个电涌保护器,中性线对保护地线再接一个电涌保护器。
在IT制式中,电涌保护器只作共模接法。
6. 架空线路避雷线
架空电力线路避雷线的设计,应根据线路电压、负荷性质和系统运行方式,并结合当地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地区雷电活动的强弱、地形地貌特点及土壤电阻率高低等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进行综合考虑。各级电压架空 电力线路的避雷线一般采用下列原则装设:
(1) 35kV输电线路,一般仅在进出变电站1~2km内装设避雷线。
(2) 110kV及以上输电线路宜全线架设避雷线,但在年平均雷电日不超过15天或根据运行经验证明雷电活动较微的地区,可不全线架设避雷线。
7. 架空线路避雷器接地引线要求
1、设于空旷地区的各种型式架空通信线路的下列电杆应设置避雷针及其接地:
一、终端杆、引入杆及与其毗邻的五根电杆;
二、分线杆、试线杆、飞线跨越杆、超过12米的高杆、位于高处的电杆以及角深大于1米的角杆;
三、装有放电器、避雷器、放电间隙的电杆;
四、与1千伏及以上的电力线路交越时两侧的电杆;
五、在雷电活动频繁的地区,每隔5-10根电杆;
六、遭受过雷击的电杆。
2、与终端杆、引入杆毗邻的五根电杆规定需设置避雷针的钢筋混凝土电杆、宜将避雷针引接到电杆顶部的钢筋作为避雷针接地。
3、装有放电器、避雷器、放电间隙的电杆的避雷针可利用其接地装置作为避雷针接地。有拉线的电杆可利用拉线装置作为避雷针接地。
4、与1千伏及以上的电力线路交叉跨越时两侧的木电杆及与110千伏及以上的电力线路平行受到危险影响的木电杆的避雷针的接地线应在离地面2米处留有5厘米间隙。
5、电杆的避雷针接地线可沿杆敷设至底端作为接地。
6、空旷地区的架空明线进入电信站或中间电缆处的电杆应设置避雷器及接地,并应从该杆向外约2千米范围内设置分级保护接地。
7、位于空旷地区的电信站引入杆或进站、介入电缆终端杆附近的200~250米长度的线路,以及重复雷击地段可装设架空地线。架空地线应接地,接地间隔不应大于100米。在引入杆、终端杆及装有分级保护放电间隙的电杆处,架空地线不应接地。
8、接至空旷地区电缆或明线线路的用户终端设备应设置保护装置,其避雷器应接地。
8. 架空避雷线接地规范
防雷接地跨接施工工程要采用TN-S 制接地系统,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工程接闪器采用避雷针与避雷带相结合的方式。
防直接雷:在室外较高点与女儿墙四周设置避雷带,用40*4 镀锌扁钢,并构成不大于15m×15m的网格作为接闪器,利用建筑物柱内二根≥φ18mm 的主钢筋作为引下线与地梁和基础内钢筋组成接地装置。
防侧击雷:引下线利用结构内主钢筋并利用结构圈梁钢筋及金属门窗构成均压环,以防侧击雷。从首层起,每隔三层设沿建筑物四周的水平均压环,所有引下线、建筑物内金属构架和竖向金属管道等均连在环上。均压环利用建筑物各层圈梁外侧的水平钢筋(楼面标高处,不少于二根)。接地极利用联合接地体。
保安接地:接地极利用大楼桩基的联合体。接地电阻不大于1 兆欧。变压器中心点直接接地,低压配电系统采用TN-S 系统(中心线与接线严格分开),接地线采用黄绿双色线,所有各个外露可导电部分均作可靠的接地连接。
9. 避雷线接地吗
不可以!
对于避雷网来说,雷击时,所有低电位的连线都是放电的通道,只不过回路的阻值不同,放电的电流不同而已,但也不是电器设备能承受的。
有些设备接地与避雷接地会共用一套接地网,但这时避雷网与设备接地的接入点是不直接连通的,并且在避雷网接入点附近是有接地极的,所以能有效限制放电的影响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