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避雷线的主要作用是
答:工艺流程
接地体→接地干线→支架→引下线明敷→避雷针→避雷网→避雷带或均压环四、操作工艺
(一)人工接地体安装:
(1)接地体加工:根据设计要求的数量、材料、规格进行加工,材料一般采用钢管和角钢切割,长度不应小于2.5m。如采用钢管打入地下应根据土质加工成一定的形状遇松软土壤时,可切成斜面形,为了避免打入时受力不均使管子歪斜,也可以加工成扁尖形;遇土质很硬时,可将尖端加工成圆锥形。如选用角钢时,应采用不小于40mm*40mm*4mm 的角钢,切割长度不应小于2.5m,角钢的一端应加工成尖头形状。
(2)沟槽开挖:根据设计图要求,对接地体(网)的线路进行测量弹线,在此线路上挖掘深为0.8~1m,宽为0.5m 的构槽,沟顶部稍宽,底部渐窄,沟底如有石子应清除。
(3)安装接地体(极):构槽开挖后应立即安装接地体和敷设接地扁钢,防止土方倒塌。先将接地体放在沟槽的中心线上,打入地下。一般采用大锤打入,一人扶着接地体,一人用大锤敲打接地体顶部。使用大锤敲打接地体时要平稳,锤击接地体正中,不得打偏,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当接地体顶端距离地面600mm 时停止打入。
(4)接地体间扁钢敷设:扁钢敷设前应调直,然后将扁钢放置于沟内,依次将扁钢与接地体用电(气)焊焊接。扁钢应侧放而不可放平,侧放时散流电阻较小。扁钢与钢管连接的位置距接地体最高点约100mm 。焊接时应将扁钢拉直,焊后清除药皮,刷沥青做防腐处理,并将接地线引出至需要的位置,留有足够的连接长度,以待使用。
(二)接地干线安装
室外接地干线敷设:
(1)首先进行接地干线的调直、测位、打眼、煨弯,并安装断接卡子及接地端子。
(2)敷设前按设计要求的尺寸位置先开挖沟槽,然后将扁钢侧放埋入。回填土应压实,接地干线末端露出地面应不超过0.5m,以便接引地线。
(三)支架安装
(1)应尽可能随结构施工预埋支架或铁件。
(2)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弹线及分档定位。
(3)用手锤、錾子进行剔洞,洞口的大小应里外一致。
(4)首先埋设一条直线上的两端支架,然后用铅丝拉直线埋设其他支架。在埋设前应先把洞内用水湿润。
(5)如用混凝土支座,将混凝土支座分档摆好,先在两端支架间拉直线,然后将其他支架用砂浆找平找直。
(6)如果女儿墙预留有预埋铁件,可将支架直接焊在铁件上,支架的找直方法同前。
(四)避雷引下线敷设
2. 避雷线的主要作用是啥
避雷装置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接闪器又分为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防感应雷电的避雷装置主要是避雷器。对同一保护对象同时采用多种避雷装置,称为综合性防雷电。避雷装置要定期进行检测,防止因导线的导电性差或接地不良起不到保护作用。
3. 避雷线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雷
答:避雷器是防止雷电波的防护装置。
1:根据雷电形成的原理,造成雷电灾害应是二种,一个是直接雷击;一个是感应雷击。这两种雷击的防护是不一样的,以下说说两种雷击防护装置。
1:(1)先说一下直击雷防护装置,它有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也就是雷电直接击中物体上通过该装置,将雷电压迅速流向大地降低电压,减轻雷电灾害。
(2)再说一下防感应雷装置,雷电通过各种线路所产生的电磁脉冲(强感应电流),这种雷电电磁脉冲(也就是题目说的雷电波),该雷电波如通过输电线、信号线等造成电器损坏灾害,如电器爆炸或烧坏。防感应雷电防护装置叫《防感应电磁脉冲避雷器》(SPD),该装置在各种线路中(根据型号不同)有串联和并联两种,但都是为迅速降低雷电压,尽量避免或减轻雷电电磁脉冲造成的损失。
2:总的来说雷电灾害是自然界很难避免的,但通过以上两种避雷装置都会减轻或避免雷电造成的各种损失和灾害。
4. 避雷线的作用主要有
架空输电线路的作用是输送电力。
1、它把发电厂、变电所和用户连接起来,构成输电网和配电网。由于它用以传导电流的导线是用绝缘子和金具架设在杆塔上的,故称架空线路和架空电力线路。架空线路一般由导线、绝缘子、金具、杆塔及其基础、避雷线和接地装置等构成。
2、导线的主要作用是传导电流,它是线路的基本部分。导线在传导电流时,因为要保持三相之间互相绝缘,并对地绝缘,因此需要绝缘子。
3、杆塔是为了架设导线,以使导线对地及其三相之间均有一定距离。金具是安装于杆塔上的金属附件,用来连接导线和绝缘子等。
4、避雷线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导线,防止雷电直接击中导线。
5、接地装置是为了连接避雷线与土壤,以便把雷电流引入地下。
5. 避雷线的主要作用是防止
避雷带是指沿屋脊、山墙、通风管道以及平屋顶的边沿等最可能受雷击的地方敷设的导线。它是为了保护建筑的表层不被击坏而设置的。避雷带宜采用镀锌圆钢或扁钢,应优先选用圆钢,其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宽度不应小于12mm,厚度不应小于4mm。
6. 简述避雷线的作用
避雷线:为了保护设备,避免雷击而安装的引雷入地的导线。也称防雷线。
中文名:避雷线
外文名:Lightning Protecting Wire
别称:防雷线
应用学科:信息通信
特点:引雷、入地、导线、雷电防护
避雷线是铁质的,避雷针是铜质(也可以是银质的),避雷针顶端向天,避雷线连接避雷网埋地,避雷线连接避雷针,雷雨季节,雷电从天空从避雷针进入避雷线直至埋地的避雷网,是消除雷击保护建筑物或仪器的设施。
避雷线为什么能够防雷呢?其实雷电是客观的自然现象,是无法防止的。避雷线实际上叫做引雷线可能更合理。避雷线是约定俗成的称呼。它的工作原理和避雷针是一样的,它是架设在通信线路上方的金属导线,并接地良好。又称它为架空地线。它能有效地将雷电的放电引入大地。
当通信线缆着雷时,可能打在线缆上,也可能打在电杆上。雷击线缆时,在线缆上将产生远高于线路电压的所谓"过电压"。而避雷线可以保护住通信线缆,使雷尽量落在避雷线上,并通过电杆上的金属部分和埋设在地下的接地装置,使雷电流流入大地。
7. 避雷线的主要作用是传输电能
避雷针发明者
富兰克林。
现代避雷针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的。富兰克林认为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在1752年7月的一个雷雨天,冒着被雷击的危险,将一个系着长长金属导线的风筝放飞进雷雨云中,在金属线末端拴了一串银钥匙。当雷电发生时,富兰克林手接近钥匙,钥匙上迸出一串电火花。手上还有麻木感。幸亏这次传下来的闪电比较弱,富兰克林没有受伤。
注意:这个试验是很危险的,千万不要擅自尝试。1753年,俄国著名电学家利赫曼为了验证富兰克林的实验,不幸被雷电击死,这是做雷电实验的第一个牺牲者。
在成功地进行了捕捉雷电的风筝实验之后,富兰克林在研究闪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的一致性时,他就从两者的类比中作出过这样的推测:既然人工产生的电能被尖端吸收,那么闪电也能被尖端吸收。他由此设计了风筝实验,而风筝实验的成功反过来又证实了他的推测。他由此设想,若能在高物上安置一种尖端装置,就有可能把雷电引入地下。富兰克林把这种避雷装置:把一根数米长的细铁棒固定在高大建筑物的顶端,在铁棒与建筑物之间用绝缘体隔开。然后用一根导线与铁棒底端连接。再将导线引入地下。富兰克林把这种避雷装置称为避雷针。经过试用,果然能起避雷的作用。避雷针的发明是早期电学研究中的第一个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技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