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防直击雷可用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和避雷器(避雷

来源:www.xrdq.net   时间:2023-01-17 14:56   点击:173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避雷针避雷网是用于防止直击

不是。防止雷电破坏电力设备的主要措施不是避雷针、 避雷带而是避雷器。

雷击防护就是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将雷电流的能量尽可能的疏导引入到大地。

直击雷的防护

主要依据是国际电工委员会,防避直击雷都是采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作为接闪器,然后通过良好的接地装置迅速而安全把它送回大地。

感应雷的防护

(1)电源防雷

根据楼房建设的要求,配电系统电源防雷应采用一体化防护,不同避雷器的避雷器的性能特点也不尽一致。

(2)信号系统防雷

与电源防雷一样,通讯网络的防雷采用通讯避雷器防雷。通常根据通讯线路的类型、通讯频带、线路电平等来选择通讯避雷器,将通讯避雷器串联在通讯线路上。

(3)等电位连接

等电位连接的目的,在于减小要防雷的空间内各金属部件和各系统之间的电位差。

防止雷电反击。以最短的线路连到最近的等电位连接带或其它已做了等电位连接的金属物上,且各导电物之间的尽量附加多次相互连接。

(4)金属屏蔽及重复接地

在做好以上措施基础上,还应采用有效屏蔽,重复接地等办法,避免架空导线直接进入建筑物楼内和机房设备,尽可能埋地缆进入,并用金属导管屏蔽,屏蔽金属管在进入建筑物或机房前重复接地,最大限度衰减从各种导线上引入雷电高电压

2. 避雷针是用于防止直击雷的保护装置

  为防止直击雷危害,(35)KV及以下的高压变配电装置宜采用独立避雷针或避雷线。

  当雷电先导头部发展到接近人们的附近或头顶上方时,在强烈的雷电电场作用下,在人们头上会感应出很强的与雷电电荷极性相反的电荷。并且在雷电电场作用下,人们的头发和眉毛就会有竖立起来的感觉。如果人们没有来得及躲避到安全的地区,或者躲避的地方本来就不安全,那就有可能遭受直接雷击了。

  在下行先导头部的极大的电场的作用下,从受害者的头部产生一个向上的迎击先导,去迎接下行的雷电放电先导,当迎击先导与下行先导相遇时,雷电主放电发生了。其结果就是可怕的极大的雷电主放电电流从受害者的头部进入身体,而从脚底流出,进入大地。

  直接雷击是指雷电放电电流的全部流经受害人的身体。

  雷电主放电电流很大,其数量级为几十千安到百千安以上。那么大的电流流过受害者的躯体,首先伤害的是受害者的大脑和心脏。因为人类的心脏只要几毫安的电流就足以使它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停搏,雷电流也会致使呼吸系统麻痹而停止呼吸,从而致人丧命。此外雷电流的极大的机械效应足以撕裂受害者的皮肤和肌肉,而强烈的热效应也足以烧焦受害者的躯体。

  除直击雷强大的电压和电流对人身体的伤害外,伴随而来的还有强烈的震荡声波和强烈的电光刺激对人体的伤害。

3. 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是防护直击雷的主要措施

自身安全防护

1、在两次雷击之间一分钟左右的间隙,应尽可能躲到能够防护的地方去。不具备上述条件时,应立即双膝下蹲,向前弯曲,双手抱膝。

2、在野外也可以凭借较高大的树木防雷,但千万记住要离开树干、树叶至少两米的距离。依此类推,孤立的烟囱下、高大的金属物体旁、电线杆下都不宜逗留。此外,站在屋檐下也是不安全的,最好马上进入建筑物内。

3、雷雨中若手中持有金属雨伞、高尔夫球棍、斧头等物,一定要扔掉或让这些物体低于人体。还有一些所谓的绝缘体,像锄头等物,在雷雨天气中其实并不绝缘。

4、雷雨时,室内开灯应避免站立在灯头线下。

5、不宜使用淋浴器。因为水管与防雷接地相连,雷电流可通过水流传导而致人伤亡。

家用电器保护

1、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在电源入户处安装电源避雷器,并在有线电视天线、电话机、传真机、电脑MODEN调制解调器入口处、卫星电视电缆接口处安装信号避雷器。但是安装时要有好的接地线,同时做好接地网。

2、每天收听气象预报,得知当天有雷暴时应在上班前将家用电器的电源插头、信号插头拔掉,并且出门时不要忘记关门窗,以防止滚球雷的侵入。[1]

防雷方法

建筑物的保护

1、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避雷网(带)应按本规范附录二的规定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10m×10m或12m×8m(网格密度按建筑物类别确定)的网格。所有避雷针应采用避雷带相互连接。

2、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18m(引下线间距按建筑物类别确定)。当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度设引下线,但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18m。

3、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防直击雷接地宜和防雷电感应、电气设备、信息系统等接地共用同一接地装置,并宜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当不共用、不相连时,两者间在地中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表达式的要求,但不应小于2m:

在共用接地装置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的情况下,接地装置宜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

4. 避雷针是直击雷的防护措施

1.

装设避雷针保护整个变配电所的建筑物,以免遭直接雷击。

避雷针可防护直击雷,其保护范围可用滚球法确定。 1)滚球法是一种计算接闪器保护范围的方法。

避雷针可单独立杆,也可利用户外配电装置的构架或投光灯的杆塔。但变压器的门型构架不能用来装设避雷针,以防止雷击产生的过电压对变压器发生闪络放电。

2.

装设架空避雷线及其他避雷装置,作为变配电所进出线段的防雷保护 。

5. 避雷针避雷网,消雷器是用于防止直击雷的保护装置

一、接闪器

其中接闪器是专门用来接收直击雷的金属物体。接闪的金属杆称为避雷针,接闪的金属线称为避雷线,接闪的金属带金属网称为避雷带或避雷网。所有接闪器必须接有接地引下线与接地装置良好连接。

接闪器一般用于建筑防雷。在GB 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对于接闪器的用材、制作和安装等技术要求做出了详细的规范要求。接闪器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就是直接接受直击雷(因为它往往安装在建筑物、铁塔等设施的最高处),将其雷电流通过引下线、接地装置而泄入大地。

二、消雷器

消雷器是一种新型的主动抗雷设备。它由离子化装置、地电吸收装置及连接线组成,其工作机理是金属针状电极的尖端放电原理。当雷云出现在被保护物上方时,将在被保护物周围的大地中感应出大量的与雷云带电极性相反的异性电荷,地电吸收装置将这些异性感应电荷收集起来通过联接线引向针状电极(离子化装置)而发射出去,向雷云方向运动并与其所带电荷中和,使雷电场减弱,从而起到了防雷的效果。实践证明,使用消雷器后可有效地防止雷害的发生,并有取代普通避雷针的趋势。

6. 避雷针避雷网是用于防止直击雷的保护装置

架空电力线路是电力系统的大动脉,把强大的电力输送到四面八方。由于它分布很广,线路很长,因此遭受雷击的机会就比较多。电力系统中的雷害事故有很大一部分发生在架空线路上,在漫长的送电线路上,只要有任何一处发生雷击造成短路,就会使整条线路跳闸,引起送电中断。因此,选择每条线路具体的防雷技术措施时,必须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到区别对待,因地制宜,以便在节约的原则下做好防雷工作,这是极为重要的。

  

  1.架空电力线路防雷保护原则

   制定架空线路的防雷保护措施时,主要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1 防止直接雷击

  架空电力线路最有效的保护是采用接地的避雷线。线路电压越高,采用避雷线的效果也就越好,而且避雷线在线路造价中所占的比例也越低。因此110-550kV的铁塔和钢筋混凝土电杆的送电线路应沿全线装设避雷线。60kV的线路,当负荷重要且经过地区平均雷电日在30日以上时,宜沿全线装设避雷线,以防止直接雷击。

  1.2 防止发生反击

  避雷线上落雷击后雷电流沿避雷线流入杆塔,由于杆塔或其它接地引线的电感和杆塔的接地电阻上的压降仍会造成停电事故。防止发生反击最有效的方法是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此外,还可以采取适当加强绝缘、增大避雷线对导线的耦合系数等辅助方法来防止发生反击,但主要还应从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入手。

  1.3 防止雷电闪络后建立工频短路电弧

  一般店里线路的绝缘在雷击闪络后,不会每次都建立稳定的短路电弧。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20-60kV系统中,当线路绝缘发生单相对地的冲击闪络时,绝大部分电弧都会自行熄灭,不致使电路跳闸,保持正常运行。对无避雷线的20-60kV铁塔或钢筋混凝土电杆的线路,应将杆塔可靠接地,并尽可能降低其接地电阻,以防止发生相间短路而引起线路跳闸。对经过雷电活动较强的山区丘陵地区的110kV送电线路,运行中雷击跳闸频繁,而电路网结构简单,不能满足安全供电的要求,且对系统发展联网影响不大时,可考虑将系统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1.4 保证线路不间断供电

  根据运行经验电力线路雷击闪络或短路多为瞬间性故障,当线路跳闸后电弧就会自行熄灭,绝缘子的电气强度即可完全恢复,如将线路重新合闸,就能恢复供电,保证用户正常生产。因此,各级电压的架空电力线路应广泛采用自动重合闸装置,对提高供电可靠性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只要线路的断路器遮断容量足够,就应普遍加装重合闸装置,对没有操作电源的手动开关,则可桩用机械重合闸。

  1.5 特殊杆塔的保护

  对于电力线路上个班绝缘比较薄弱和需要重点保护的杆塔或设备,例如木杆塔线路中的个别铁塔、变电所进线段首端以及线路交叉档、大跨越档特殊高的杆塔和换塔等均须加以保护,一般可以加装避雷器或间隙保护,同时对特殊杆塔还应考虑适当加强其绝缘,以防止发生事故。实际运行经验证明:线路的跳闸往往由于个别绝缘弱点在雷击时发生闪络而引起的,所以应消除这些绝缘弱点并加强对它们的保护。

  2.架空电力线路防雷保护

  2.1 架设避雷线

   避雷线在防雷方面有以下功能:①防止雷击导线;②雷击杆塔顶时对雷电流有分流作用,减少流入杆的雷电流,使杆顶电位降低;③对导线有耦合作用,降低雷击杆塔时塔头绝缘上的电压;④对导线有屏蔽作用,降低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

   送电线路的雷电过电压保护方式应根据线路的电压等级、负荷性质、系统运行方式、当地原有线路的运行经验、雷电活动的强弱、地形地貌的特点和土壤电阻率的高低等条件,通过技术经济等方面比较确定。

  2.2 装设线路型避雷器

  装设管型避雷器或间隙

  管型避雷器主要用来保护发电厂和变电所的进出线,以防止线路上传来的雷电进行波对电器设备的危害。在线路中绝缘弱点,如木杆线路中的个别金属杆塔、大跨越档距的高杆塔和耐雷水平较低的换位塔等,不仅在线路遭受直接雷击时可能发生闪络,而且在远处落雷时,沿线路传来的雷电波也可能引起闪络,因此,这些重点杆塔均应装设管型避雷器或保护间隙。

  安装线路型氧化锌避雷器

  ZnO避雷器是变电站雷电侵入波保护的基本措施。线路型避雷器与绝缘子串并联,其冲击放电电压和残压均低于绝缘子串的放电电压。当雷击杆塔或绕击导线在绝缘子串两端产生的过电压超过避雷器的放电电压时,避雷器首先动作导通,释放雷电流,之后在工频电压下呈现高祖,工频续流截断,从而保护绝缘子串免于闪络,开关并不跳闸。

  2.3 采用重合闸

   架空送电线路上的故障约为80%以上是瞬时性的。送电线路遭受直接雷击时,绝缘子发生闪络就是属于瞬时性的故障。因此,完全可以采用重合闸装置来消除对用户的停电事故。根据统计,一般送电线路上约有60%-70%能够由于重合闸装置发挥作用而使系统保护不间断供电。所以,广泛地装设重合闸就可以大大地减少线路的停电事故。

   重要线路在条件许可时,还可采用二次自重合闸。对110kV及以上的送电线路,电力网中性点一般直接接地,线路一相接地就会引起跳闸。由于这种线路往往两个系统解列之后恢复并列运行需要一定的时间,如能装用捕捉同期重合闸就能解决这一问题,而使两个系统迅速恢复并列运行。如果断路器条件许可,也可以采用单相重合闸。线路一相有故障时,只跳开一相,这样可以保证对用户的不间断供电,减少系统正常运行遭受破坏,而重合时也不必考虑同期问题,有很大的优越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