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监控杆生产设备(监控杆立杆)

来源:www.xrdq.net   时间:2023-01-30 04:15   点击:189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监控杆立杆

1 、监控杆为圆锥钢杆,立杆高5.5m,臂长0.4m,壁厚4mm。监控杆上口直径90mm,下口直径180mm。监控立杆的支臂直径60mm,壁厚3mm。底法兰厚度14mm。

2 、监控立杆钢材材质为国际标准低硅低碳高强度Q235,立杆表面热镀锌后用专用设备对其表面进行抛光处理,采用活碳酸漆,再静电喷塑对其表面处理。镀锌层厚度≥85um,塑层厚度≥85um,抗风能力≥45m/s,表面层保用五年,摄像机立杆保用二十年,紧固件螺钉及螺母为不锈钢。

3 、摄像机立杆

基础底座灌浇水泥尺寸为0.6m*0.6m*1.2m,预埋件尺寸为0.4m*0.4m*1.0m。 基础钢板上钢筋配镀锌螺丝,平光垫圈和弹簧垫圈。 材料要求:杆件基础结构件钢板不小于3.5mm、钢筋不小于20mm、混凝土标号C30、PVVC弯管不小于2英寸;加装接地体。

4 、立杆接地采用TN-C-S系统,在电源进线处零线作重复接地。接地坑要求2000m×1500mm×1000mm,接地电阻不超过4欧姆。

5 、摄像机立杆颜色为乳白色。

6、立杆直立后,使用经纬仪对杆的两向垂直度做检验,垂直度偏差小于5%。

2. 监控专用立杆

30斤左右 不锈钢20斤左右

3. 监控杆立杆地锚高度误差

病害1:道岔与前后线路衔接不良,线路方向和高低超限。

(1)原因分析:一是渡线道岔线路的设计线间距与实际线间距有误差,道岔发生纵向位移,造成铺设后线路方向不良;二是道岔大修及道岔换填施工过程中,岔区前后及道岔夹直线未换填或挖砟换填深度、宽度、长度不符合要求,捣固不实,造成道岔不均匀沉降,岔区出现高低偏差;三是大机捣固安排线路多,道岔少,未提前测量标注起道量,造成岔区与前后线路不平顺;四是大机作业前未提前测量岔后线路拨量,大机自动拨道,造成线岔结合部方向不良;五是线路缺砟,曲股线路捣固不实,道岔侧向过车冲击大,形成岔区水平或方向偏差。

(2)整治方案:

①道岔大修前,采用全站仪对道岔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对既有线间距进行测量,对线间距不符合要求的线路进行全面拨改,确保道岔平纵断面位置精确。

②按照标准对岔区及岔区夹直线进行换砟,配合道岔大机捣固,采用冲击式捣镐对道岔曲股线路及道岔连接杆、绝缘接头处所进行起道捣固,消除岔区暗坑和一侧水平。

③道岔区及前后各不少于100-150m线路为一作业单元,道岔大机捣固前精确计算道岔起拨道量,每隔5m将直拨道量于线路上,以便大机进行精确拨道。对纵向发生位移的道岔要拨移到位。

④精确测量计算岔前、后曲线拨量,大机捣固作业前补足道砟,作业后及时恢复安装道岔地锚拉杆。对过车较多的侧向道岔,转折部位加密地锚桩,严格控制道岔方向变化。

⑤日常拨道作业时,有定位观测桩 首先测量线路横向位移量,利用测量结果确定拨道方向和拨道量;无定位观测桩的,首先要从线路前后两个方向来确定拨道方向,然后根据方向偏差,确定各部位拨道量并合理确定回弹量。

(3)整治标准:岔区方向顺直,与线路中心位置最大横向偏差控制在±2mm以内,最大垂向偏差控制在±3mm以内。

病害2:轨距超限。

(1)原因分析:一是道岔预铺过程中,道岔轨距调整块号码安设不对;二是岔枕横纵向发生位移,造成轨距挡板不能按标准设置;三是轨距挡板、大垫板螺栓锈蚀磨耗,造成挡板及螺孔扩大离缝;四是扣件松动,在动载冲击下,轨距发生变化;五是顶铁不密靠,动态扩大。

(2)整治方案:

①在道岔预铺时,严格按照道岔设计图铺设岔枕和安装联结零件,并严格进行预铺检查验收。

②在日常养护维修作业中,加强轨枕间距及横向位移的检查,按照铺设标准对轨枕进行方正,调整轨距块。

③及时更换和补充失效、锈蚀和缺少的轨距挡板。

④加强车工电联合检查,全面改正道岔转辙部分轨距。

⑤加强扣件养护工作,及时复紧连接零件和更换立螺栓,减少旷动间隙。

⑥加装经发行的绝缘轨距杆。

(3)整治标准:轨距误差控制在±1mm。

病害3:轨向不良(包括钢轨不均匀侧磨)

(1)原因分析:一是轨距变化不均匀;二是与区间无缝线路锁定轨温差超标,钢轨发生纵向位移,限位铁(限位器)扭曲或顶死;三是铝热焊头支嘴形成硬弯;四是局部一侧水平或暗坑吊板,造成两股钢轨受力不均匀;五是钢轨交替不均匀侧磨。

(2)整治方案:

①以岔区直股股钢轨为基准股,调整轨向轨距。

②对无缝道岔进行应力调整,消除道岔应力集中。

③整治失格铝热焊接接头。

④对线路方向容易发生变化处所,安装地锚拉杆。

⑤对不均匀侧磨的轨件及时调边、打磨或更换。

(3)整治标准:用20m弦测量,连续轨向偏差控制在±1mm以内,单个轨向偏差控制在2mm以内。消灭接头、辙叉、尖轨、钢轨作用边肥边和轨顶内铡不圆顺。

病害4:高低超限。

(1)原因分析:一是道床污染板结、排水不良,造成线路暗坑吊板和翻浆;二是接头、焊道凸凹不平;三是可动心轨部分与翼轨间存在高低不平顺;四是道岔转辙部分及可动心轨、电务转辙机等无法实施正常捣固,道床不密实;五是尖轨及心轨变截面处轨面出现坑洼;六是钢轨母材垂直方向轨面原始不平达0.8-1mm。

(2)整治措施:

①对道床板结的道岔及前后平直线进行清筛换砟,恢复道床弹性。

②对接头焊缝进行仿型打磨,消除接头焊道轨面不平顺,消除或减缓附加冲击力。

③进行尖轨、可动心轨的轨面修理,消除或减缓附加冲击力。

④加强道岔转辙及可动心轨部分的捣固工作,消除暗坑吊板。

(3)整治标准:以整个道岔群为整治单元,20m弦测量高低控制在2mm以内。

病害5:直尖轨拱腰变形。

(1)原因分析:一是道岔锁定轨温过高或过低,基本轨发生纵向位移;二是对岔区没有完全锁定,造成钢轨伸缩量大;三是尖轨顶铁顶碰尖轨轨底,或滑床板摩擦阻力过大。

(2)整治措施:

①规范无缝道岔管理工作,按照跨区间无缝线路管理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无缝道岔进行应力调整,恢复尖轨与基本轨设计位置,调整限位铁。

②加强岔区锁定,岔区连接零件必须齐全、完好、有效,对道岔曲股及岔后150m线路加强锁定。

③对变形的尖轨进行直轨处理。

病害6:尖、基本轨离缝。

(1)原因分析:一是尖轨拱腰变形;二是转辙部分暗坑吊板;三是曲股轨距过大;四是顶铁磨耗;五是电务转辙设备调整不到位。

(2)整治方案:

①认真落实病害六整治措施要求,解决好尖轨拱腰问题。

②整治岔区连接零件病害,消灭转辙部分的暗坑吊板。

③及时消灭曲股大轨距,保证曲股圆顺,在曲股轨距准确情况下,对顶铁加插片,保证尖轨、基本轨密贴。

④调整拉杆及顶铁,消灭尖轨、基本轨离缝。

病害7:钢轨歪斜。

(1)原因分析:轨下垫片位置不正或铁垫板下垫普通垫片。

(2)整治措施:道岔内取消垫片作业,改为冲击捣固镐捣固。

1.2个性问题

(1)可动心轨道道岔

病害1:心轨离缝。

①原因分析:基本轨外侧轨撑离缝、顶铁不密、扣件松动造成轨距扩大。

②整治措施:在电务配合下进行调整。

病害2:心轨滑床板、轨撑折断。

①原因分析:心轨处道床不密实,暗坑吊板严重,扣件松动,列车通过时造成折断。

②整治措施:回填道砟,复紧扣件,用冲击式捣镐捣固密实。

病害3:可动心辙叉轨顶面刨切坑洼不平,心轨与翼轨相对高度不符合要求,心轨拱腰、离缝。

整治措施:打磨轨面及工作边顶面圆弧,打磨心轨前部或在翼轨轨底垫片,调整心轨及翼轨相对高度。

4. 监控立杆支架

300mm

伸出长度问题,脚手架规范里规定:支撑架的可调底座、可调托撑螺杆伸出长度不宜超过300mm,插入立杆内长度不得小于150mm。 模板安全技术规范也有规定:支模钢管立柱顶部应设可调支托, U 型支托与楞梁两侧间如有间隙,必须楔紧,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 mm ,螺杆外径与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顶托丝伸出长度我们一般是300mm.

5. 监控杆立杆恢复标准

一、 每个机位必须保证三道支座,提升时可以是两道支座。

二、 每个支座上必须有防坠、防倾装置及承重顶撑。

三、 每个支座(钢梁、装配支座、板梁)必须保证双螺栓且螺栓必须外露三丝。

四、 穿墙螺栓垫块放法(两横或一横一竖)。

五、 底部和第三步翻板不得有缺失(注:翻板尺寸不得小于45cm)。

六、 架体上不得堆放任何材料。

七、 每次架体提升完毕后及时关闭小电盒开关,拔掉电葫芦插头并把线盘好,控制柜断电并拔掉大插头。

八、 禁止利用架体支撑钢模及模板。

九、 禁止拆除和移动架体上的安全防护措施。

一十、 禁止任意拆除架体构件或松动连接件。

一十一、 禁止利用架体调运物料。

一十二、 架体提升时必须保证不低于3人在不同位置监督检查架体提升。

一十三、 架体提升过程中禁止任何人在架体上作业和任意走动。

一十四、 禁止作业人员酒后上岗。

一十五、 调动葫芦、穿墙螺栓、承重顶撑定期上油保养(至少每月一次)。

一十六、 架体上的杂物、垃圾及时清理。

一十七、 定期检查架体上的螺栓是否有松动。

一十八、 电动葫芦预紧受力不得超过8小时。

一十九、 电动葫芦、电箱、电线必须有防雨防潮措施。

二十、 架体提升到位后将两道承重顶撑顶好,并将电动葫芦链条松开,摘除下挂钩。

二十一、 提升前必须检查架体周围是否有障碍物,清除所有障碍物后方可提升。

二十二、 每次提升前必须通知安全员、工长、监理(工长通知)上楼检查,检查合格后签字确认方可提升,提升到位后必须复查,每一次提升必须履行签字确认程序(每次提升验收表,地标表7.3.3)。

二十三、 支座地板必须与墙体、梁体贴实,不得有任何材料,不得有扭转、抬头、低头现象。

二十四、 料台两侧及断口必须封堵严密,不得让人随意通过。

二十五、 夜间及遇到6级以上大风不得提升架体。

二十六、 预紧电葫芦时,操作人员必须单人单机单个依次预紧,不得几个电葫芦同时预紧。

二十七、 当爬架停工超过一个月或遇六级以上大风停工时,顶部必须做相应拉结(洞口拉结);复工时,应进行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二十八、 当架体提升过程遇塔吊附臂时,架体向下拆除一层,不可多拆,架体提升到位后及时恢复。

二十九、 当架体处于静止状态时,所有翻板必须盖严。

三十、 电动葫芦不得有绞链、扭链、翻链现象。

三十一、 升降作业必须统一指挥,发现问题及时停止,待问题解决方可继续作业。

三十二、 及时更换开裂、破损安全网。

施工班组签字:

工长签字:

安全员签字:

6. 移动式监控立杆

脚手架是房屋建设过程中用到的支架,移动脚手架就是可移动性质的,那么搭设移动脚手架搭设规范要求是什么呢?

1、移动式脚手架立杆离墙面净距离宜大于150mm;大于150mm时应采取内挑架板或其他离口防护的安全措施。

2、移动式脚手架内外两侧均应设置交叉支撑并与脚手架立杆上的锁销锁牢。

3、在脚手架的操作层上应连续满铺与脚手架配套的挂扣式脚手板,并扣紧挡板,防止脚手板脱落和松动。

4、脚手架必须采用连墙件与建筑物做到可靠连接。

5、在脚手架的转角处(一字型、槽型)脚手架的丙端应增设连墙件,其竖向间距不应大于4米。

6、当洞口宽度为一个跨距时,应在脚手架洞口上方的内外侧设置水平加固杆,在洞口两上角加斜撑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