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式和非制式的区别?
制式是用来规范严格定义某一种服务、产品的具体的参数、功能、样式的标准。
如电视制式:世界上主要使用的电视广播制式有PAL、NTSC、SECAM三种,欧洲、中国大部分地区使用PAL制式,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与美国等国家使用NTSC制式,俄罗斯则使用SECAM制式。
手机制式:全球手机制式主要包括GSM、CDMA、3G、4G、5G四种。手机自问世至今,经历了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2.5代移动通信技术CDMA和第三-五代移动通信技术3-5G。
非制式即非统一标准,具有不确定性。
二、NTSC制式和PAL制式的区别?
1、长宽比例不同。
PAL长宽比(aspect ratio):4:3;NTSC高宽比:电视画面的长宽比(电视为4:3;电影为3:2;高清晰度电视为16:9)
. 2、扫描线行数不同。
PAL是625行(扫描线)/帧,25帧/秒(40 ms/帧),50场/秒;NTSC是525行/帧, 30帧/秒(29.97fps, 33.37 ms/frame)。
3、扫描场不同。
PAL隔行扫描,2场/帧,312.5行/场;NTSC隔行扫描,一帧分成2场(field),262.5线/场。
4、颜色模型不同。
PAL的颜色模型是YUV;NTSC的颜色模型是YIQ。
5、制式分辨率不同。
PAL制式使用的是720×576;而NTSC制式使用的是760×480。
三、p制式和n制式的区别?
1、所代表的电视标准的不同:
(1)P制式:每秒记录25幅画面,有时亦被用来指625线,每秒25格,隔行扫瞄,PAL色彩编码的电视制式,PAL制式的画面解析度720*576,约40万像素。
(2)N制式:每秒记录30幅画面,它属于同时制,帧频为每秒29.97(简化为30),扫描线为525,逐行扫描,画面比例为4:3,分辨率为720x480。
2、全球应用范围的不同:
(1)P制式:其标准主要应用于中国、中东地区和欧洲一带。
(2)N制式:其标准主要应用于日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等。
四、PAL制式与NTSC制式的区别?
1、长宽比例不同。PAL长宽比(aspect ratio):4:3;NTSC高宽比:电视画面的长宽比(电视为4:3;电影为3:2;高清晰度电视为16:9).
2、扫描线行数不同。PAL是625行(扫描线)/帧,25帧/秒(40 ms/帧),50场/秒;NTSC是525行/帧, 30帧/秒(29.97fps, 33.37 ms/frame)。
3、扫描场不同。PAL隔行扫描,2场/帧,312.5行/场;NTSC隔行扫描,一帧分成2场(field),262.5线/场。
4、颜色模型不同。PAL的颜色模型是YUV;NTSC的颜色模型是YIQ。
5、制式分辨率不同。PAL制式使用的是720×576;而NTSC制式使用的是760×480。
扩展资料:
PAL制式和NTSC制式的不同,一般数码摄像机厂商在发行数码摄像机的时候,都会发行两种数码摄像机:一种是PAL制式的,一种是NTSC制式的。
而型号也会有所不同,比如佳能的中高端数码摄像机MVX150i,其NTSC制式的对应机型为OPTURA 20,三星的PAL制式一般是VP-D107,而对应的NTSC制式为SDV107。只要了解机身的型号,一般都能辨认出是NTSC制式还是PAL制式。
五、我国的电视制式是什么制式?
世界上主要使用的电视广播制式有PAL、NTSC、SECAM三种,中国大部分地区使用PAL制式,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与美国等欧美国家使用NTSC制式,俄罗斯则使用SECAM制式。中国国内市场上买到的正式进口的DV产品都是PAL制式。 电视信号的标准简称制式,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用来实现电视图像或声音信号所采用的一种技术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播放节目时所采用的特定制度和技术标准)
六、微机直流电源输出插头的红线表示什么?
黑线一般表示负极 红线表示正极 电脑电源中的红色线表示5V正极端。
七、宋代大门的制式?
宋代大门一般指的是“实榻大门”是板门的一种,而且它是一种安于中柱之间的板门,常用于宫殿、王府等较高等级的建筑群入口处。宋代时的板门就专指“实榻大门”。实榻大门的具体形式是,其门芯板与大边一样厚,因此整个门板显得非常坚固、厚实。
八、中国的广播制式?
世界上主要使用的电视广播制式有PAL、NTSC、SECAM三种,中国大部分地区使用PAL制式,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与美国等欧美国家使用NTSC制式,俄罗斯则使用SECAM制式。中国国内市场上买到的正式进口的DV产品都是PAL制式。 电视信号的标准简称制式,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用来实现电视图像或声音信号所采用的一种技术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播放节目时所采用的特定制度和技术标准)
九、唐代马车的制式?
在唐朝时期车子的整体设施就有了很大的进步了。首先是车轮,经过几代人的工业革命人们在唐朝以前就发明出了带有辐条的车轮了,而这种车轮较原来的“辁”在磨损、损坏、耐用等方面上是有着极大的提高的。
仿古代车轮
而除了带有辐条的车轮外,唐朝风格的车在整体形象上也是极为美观的,与以往最为不同的是,唐车在车厢的左右立有栏杆和木板,古人称之为“轸”。
而且在其上方还有木质的顶盖,顶盖也大都采用了精巧的设计,造型飞檐回廊、极为精美。车厢的左右又开小窗,小窗的设计雕刻也花样百出,镂空雕刻便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马车后面的车斗
除这些外,唐车还在车的四周布置有丝绸帷幔,顶盖四角还都挂有铜铃。车子行走起来时有铜铃悦耳的声音响起,帷幔飘起也会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而最为难得的是这种样式的车子在当时是极为普遍的,从此处我们也可以看出大唐时期我国的经济繁荣是达到了一个顶峰的时期的。
我国有名的诗人卢照邻也曾在诗文《长安古意》中写道“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通过这几句简略的诗词我们便可以知晓唐车是有多么的华丽了,而且从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一种浓烈的盛唐文化扑面而来。
精美的马车造型
最难为可贵的是唐车与春秋时期的车相比,在整体构造上也是大不相同的。在春秋先秦时期,车子与马的连接部分大都是一根横木,横木上又布置有几个环扣,分别用来管理前面的几匹马,而唐车与马的连接处大都是两根直木,直木上又配有锁扣连接马鞍从而做到控制马匹。
这种驾车方式的改造,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控制马匹数量的减少,原来的横目能够同时控制好几匹马,动力强机动性也十分灵活。而唐车的一马一驾就明显没有这些特性,但它本身却又具有了平稳、舒适的特点,而这也是横木驾车所没有的地方。
马车的发展到了唐朝时期已经达到了顶峰的地位
十、古代服饰的制式?
1.形制:连裳制
曲裾,全称曲裾袍,考古报告称绕襟袍。属上下分裁式,归类于“深衣类汉服”,故又称曲裾深衣、绕襟深衣。当代汉服复兴中制作的曲裾袍包括仿照文物制作的单绕曲裾、参考俑推测制作的多绕曲裾、露出衬裙的“短曲裾”等。其历史款式原型流行于先秦至汉代。
2、袄裙
形制:上衣下裳制
袄裙是一种上衣下裳的款式的称呼,因上衣是一种叫做袄的双层上衣而得名。下着褶裙或者马面裙为常见的搭配。袄裙这种服装从唐代开始就有衣物疏记录,一直到民国。由于有明一代,是袄裙的繁荣期,所以现代一般谈论袄裙时候指的是明代的裙袄着装。由于受明朝的影响,李朝初朝鲜也依照明朝的袄裙,并且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并演变成现代朝鲜服常见的赤古里裙样式。
3、半臂襦裙
形制:上衣下裳制
半臂襦裙,既上衣着半袖短外衣搭配下身长裙的穿着形式。沈从文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解释说:“半臂又称半袖,是从魏晋以来上襦发展而出的一种无领(或翻领)、对襟(或套头)短外衣,它的特征是袖长及肘,身长及腰。”半臂最初流行于隋代宫廷内,先为宫中内官、女史所服,唐代逐渐传至民间。
4、褙子
形制:上衣下裳制
褙子,又名背子、绰子。褙子在宋代女子服装中通常作为常服类的一种,在“汉服热”的现当代也较为常见此类款式。通常为上衣下裳制直领对襟、下摆两侧开高权的长上衣搭配抹胸或交领上襦,下身一般搭配褶裙。到了明代,多把大袖褙子称为披风。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