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相间无功补偿(无功补偿三种方式)

来源:www.xrdq.net   时间:2023-01-26 11:00   点击:256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无功补偿三种方式

共补:针对3相系统,一次性将3相上的补偿投入

分补:针对3相系统,一次只将其中一相上的补偿投入

集中补偿:把整个系统内的电容补偿(其他形式的补偿)放到一个地方(同一个开关柜下或者同一个变电所内)

就地补偿:针对每种生产设备,并接在生产设备开关柜上或者直接并接在生产设备进线附近。例如电动机的就地补偿

2. 无功补偿常用哪些方法

无功补偿控制器在线路中采集电流,电压(低压补偿设备电流均从前级开关柜采集,电压从本补偿设备中电压互感器二次侧采集;高压电流电压均从前级开关柜采集),从而根据控制器投切原则(高低压均可根据电压、无功、功率因数门限投切;一般低压采用功率因数门限投切,高压采用电压、无功综合门限九宫格投切,国外控制器如ABB控制器多采用功率因数门限投切)自动投切补偿设备。

控制器中一般需要设置过压保护门限、过流保护门限、开口三角保护门限(高压设备);同时还要确定投切门限,如功率因数投切门限、无功投切门限、电压投切门限;在电流电压采集时还要设置电流互感器(CT)变比、电压互感器(PT)变比等。控制器所要设置因数基本在产品手册中均有说明,如果楼主有一定的行业理论实践基础,设置时配合说明书应该不是问题。

3. 无功补偿的4种补偿方式

既然是自动无功补偿,那么调节方式一般就是步进式和平滑式。

步进式就是电容器支路一路一路投切,是按照电容器支路发出的无功功率增加,形象点就是上下楼梯; 平滑式,就是无功功率是随电子功率开关调节,即升降电梯。

4. 无功补偿几种方式

是无功补偿的一种情况。

控制器显示无功过补,可能是控制器取样电流线错误。

无功补偿,全称无功功率补偿,是一种在电力供电系统中起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的作用,降低供电变压器及输送线路的损耗,提高供电效率,改善供电环境的技术。

所以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在电力供电系统中处在一个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位置。

合理的选择补偿装置,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减少电网的损耗,使电网质量提高。

反之,如选择或使用不当,可能造成供电系统,电压波动,谐波增大等诸多因素。详细介绍了无功补偿的基本原理、意义、投切方式、线路、控制器、高低压装置、补偿方式、存在的问题等。

5. 无功补偿的三种方式

无功补偿是指电网输出的功率包括两部分:一是有功功率;二是无功功率。

直接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热能、化学能或声能。利用这些能作功,这部分功率称为有功功率;不消耗电能,只是把电能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能,这种能作为电气设备能够作功的必备条件,并且,这种能是在电网中与电能进行周期性转换,这部分功率称为无功功率,如电磁元件建立磁场占用的电能,电容器建立电场所占的电能。

电流在电感元件中作功时,电流超前于电压90℃,而电流在电容元件中作功时,电流滞后电压90℃。在同一电路中,电感电流与电容电流方向相反,互差180℃。如果在电磁元件电路中有比例地安装电容元件,使两者的电流相互抵消,使电流的矢量与电压矢量之间的夹角缩小,从而提高电能作功的能力。

反之则是有功补偿。

6. 补偿无功的方法

一般是根据补偿柜的额定电流选取,,补偿容量一般按变压器容量的40%来考虑;

如200kva的变压器,无功补偿80千乏左右即可,互感器选用略大于电容额定电流即可;

如:ic=120a,用150/5的互感器就行。

7. 无功补偿三种方式有哪些

变压器负载率大于60%,功率因数考核标准为0.9时,无功补偿在0.86~0.95间波动属正常范围。

月平均功率因数低于该值罚款,高于该值奖励。

计算公式:有功电度+变损有功电度/根号(有功电度+变损有功电度)平方+(无功电度+变损无功电度)平方配电网无功补偿的主要方式有五种:变电站补偿、配电线路补偿、随机补偿、随器补偿、跟踪补偿。意义⑴ 补偿无功功率,可以增加电网中有功功率的比例常数。

⑵ 减少发、供电设备的设计容量,减少投资,例如当功率因数cosΦ=0.8增加到cosΦ=0.95时,装1Kvar电容器可节省设备容量0.52KW;反之,增加0.52KW对原有设备而言,相当于增大了发、供电设备容量。

因此,对新建、改建工程,应充分考虑无功补偿,便可以减少设计容量,从而减少投资。⑶ 降低线损,由公式ΔΡ%=(1-cosθ/cosΦ)×100%得出其中cosΦ为补偿后的功率因数,cosθ为补偿前的功率因数则:cosΦ>cosθ,所以提高功率因数后,线损率也下降了,减少设计容量、减少投资,增加电网中有功功率的输送比例,以及降低线损都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

所以,功率因数是考核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规划、实施无功补偿势在必行。电网中常用的无功补偿方式包括:

① 集中补偿:在高低压配电线路中安装并联电容器组;

② 分组补偿:在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和用户车间配电屏安装并联补偿电容器;

③ 单台电动机就地补偿:在单台电动机处安装并联电容器等。

加装无功补偿设备,不仅可使功率消耗小,功率因数提高,还可以充分挖掘设备输送功率的潜力。确定无功补偿容量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 在轻负荷时要避免过补偿,倒送无功造成功率损耗增加,也是不经济的。

② 功率因数越高,每千伏补偿容量减少损耗的作用将变小,通常情况下,将功率因数提高到0.95就是合理补偿。

扩展资料:低损耗变压器铁芯损耗的控制变压器损耗中的空载损耗,即铁损,主要发生在变压器铁芯叠片内,主要是因交变的磁力线通过铁芯产生磁滞及涡流而带来的损耗。

最早用于变压器铁芯的材料是易于磁化和退磁的软熟铁,为了克服磁回路中由周期性磁化所产生的磁阻损失和铁芯由于受交变磁通切割而产生的涡流,变压器铁芯是由铁线束制成,而不是由整块铁构成。

1900年左右,经研究发现铁中加入少量的硅或铝可大大降低磁路损耗,增大导磁率,且使电阻率增大,涡流损耗降低。

经多次改进,用0.35mm厚的硅钢片来代替铁线制作变压器铁芯。

1903来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研究生产节能材料,变压器的铁芯材料已发展到最新的节能材料——非晶态磁性材料如2605S2,非晶合金铁芯变压器便应运而生。

使用2605S2制作的变压器,其铁损仅为硅钢变压器的1/5,铁损大幅度降低。变压器系列的节能效果上述非晶合金铁芯变压器,具有低噪音、低损耗等特点,其空载损耗仅为常规产品的1/5,且全密封免维护,运行费用极低。

我国S7系列变压器是1980年后推出的变压器,其效率较SJ、SJL、SL、SL1系列的变压器高,其负载损耗也较高。80年代中期又设计生产出S9系列变压器,其价格较S7系列平均高出20%,空载损耗较S7系列平均降低8%,负载损耗平均降低24%,并且国家已明令在1998年底前淘汰S7、SL7系列,推广应用S9系列。

S11是推广应用的低损耗变压器。S11型变压器卷铁心改变了传统的叠片式铁心结构。硅钢片连续卷制,铁心无接缝,大大减少了磁阻,空载电流减少了60~80,提高了功率因数,降低了电网线损,改善了电网的供电品质。

连续卷绕充分利用了硅钢片的取向性,空载损耗降低20~35。运行时的噪音水平降低到30~45dB,保护了环境。

8. 无功补偿怎么补偿

电网中的电力负荷如电动机、变压器等,大部分属于感性负荷,在运行过程中需向这些设备提供相应的无功功率。

在电网中安装并联电容器等无功补偿设备以后,可以提供感性负载所消耗的无功功率,减少了电网电源向感性负荷提供、由线路输送的无功功率,由于减少了无功功率在电网中的流动,因此可以降低线路和变压器因输送无功功率造成的电能损耗,这就是无功补偿

9. 无功补偿三种方式是什么

静态补偿只是根据功率因数投切固定(按顺序)的电容,而动态补偿是根据功率因数相差的大小而又选择的投切电容不对。

无功补偿器是一种补偿装置,在电子供电系统中所承担的作用是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降低供电变压器及输送线路的损耗,提高供电效率,改善供电环境。

所以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在电力供电系统中处在一个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位置。合理的选择补偿装置,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减少网络的损耗,使电网质量提高。反之,如选择或使用不当,可能造成供电系统,电压波动,谐波增大等诸多因素。

无功功率补偿控制器有三种采样方式,功率因数型、无功功率型、无功电流型。

选择那一种物理控制方式实际上就是对无功功率补偿控制器的选择。控制器是无功补偿装置的指挥系统,采样、运算、发出投切信号,参数设定、测量、元件保护等功能均由补偿控制器完成。十几年来经历了由分立元件--集成线路--单片机--DSP芯片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其功能也愈加完善。

就国内的总体状况,由于市场的需求量很大,生产厂家也愈来愈多,其性能及内在质量差异很大,很多产品名不符实,在选用时需认真对待。在选用时需要注意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国内生产的控制器其名称均为"XXX无功功率补偿控制器",名称里出现的"无功功率"的含义不是这台控制器的采样物理量。

采样物理量取决于产品的型号,而不是产品的名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