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及运行
继电保护技术: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主要包括了电力系统的故障分析、各种继电保护原理及实现方法、继电保护的设计、继电保护运行及维护等技术。其分类方法繁多。
(1)按照被保护的对象分类 :输电线路的保护、电气设备的保护 (2)按照保护原理分类 :过电流、低电压、过电压、功率方向、阻抗距离 、差动保护 等(3)按照保护所反映的故障类型分类 :相间短路保护、接地故障保护、非全相运行保护、失步保护、失磁保护等。
(4)按继电保护装置的实现技术分类 :电磁型保护、晶体管型保护、集成电路型保护、微机型保护(目前广泛使用)
(5)按保护所起的作用分类:主保护、后备保护、辅助保护等。
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及运行论文
保护的控制字呢,顾名思义是对保护的一些控制方式的设置。控制字是靠保护的逻辑来实现的,和保护的硬压板一样,同时或分别控制保护一些功能、运行方式、保护参数的投入或退出。
例如线路保护的距离1段投入还是退出,可以通过修改控制字来设置。很多功能的实现是控制字和硬压板同时作用下实现的,如上文的距离1段保护,也就是在控制字上投入了这个功能,硬压板也投入该功能才能实现。
但是在目前的智能变电站中,常常取消硬压板,将所有的功能都像控制字一样来实现。楼主既然写论文需要,那么还是建议通过某具体的保护来研究,例如可以从上搜索四方的线路CSC103线路保护说明书,里面对控制字的设置描述很清楚,通过实例会更好理解。
3.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及运行书籍
继电保护装置必须具有正确区分被保护元件是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还是发生了故障,是保护区内故障还是区外故障的功能。保护装置要实现这一功能,需要根据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前后电气物理量变化的特征为基础来构成。
不对称短路时,出现相序分量,如两相及单相接地短路时,出现负序电流和负序电压分量;单相接地时,出现负序和零序电流和电压分量。这些分量在正常运行时是不出现的。利用短路故障时电气量的变化,便可构成各种原理的继电保护。
分类:
继电保护可按以下4种方式分类。
①按被保护对象分类,有输电线保护和主设备保护(如发电机、变压器、母线、电抗器、电容器等保护)。
②按保护功能分类,有短路故障保护和异常运行保护。前者又可分为主保护、后备保护和辅助保护;后者又可分为过负荷保护、失磁保护、失步保护、低频保护、非全相运行保护等。
③按保护装置进行比较和运算处理的信号量分类,有模拟式保护和数字式保护。一切机电型、整流型、晶体管型和集成电路型(运算放大器)保护装置,它们直接反映输入信号的连续模拟量,均属模拟式保护;采用微处理机和微型计算机的保护装置,它们反应的是将模拟量经采样和模/数转换后的离散数字量,这是数字式保护。
④按保护动作原理分类,有过电流保护、低电压保护、过电压保护、功率方向保护、距离保护、差动保护、纵联保护、瓦斯保护等。
拓展资料
要完成继电保护任务,除了需要继电保护装置外,必须通过可靠的继电保护工作回路的正确工作,才能完成跳开故障元件的断路器、对系统或电力元件的不正常运行发出警报、正常运行状态不动作的任务。
继电保护工作回路一般包括:将通过一次电力设备的电流、电压线性地转变为适合继电保护等二次设备使用的电流、电压,并使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隔离的设备,如电流、电压互感器及其与保护装置连接的电缆等;断路器跳闸线圈及与保护装置出口间的连接电缆,指示保护动作情况的信号设备;保护装置及跳闸、信号回路设备的工作电源等。
4.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工作原理
基本原理 继电保护装置必须具有正确区分被保护元件是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还是发生了故障,是保护区内故障还是区外故障的功能。保护装置要实现这一功能,需要根据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前后电气物理量变化的特征为基础来构成。 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后,工频电气量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1) 电流增大。 短路时故障点与电源之间的电气设备和输电线路上的电流将由负荷电流增大至大大超过负荷电流。 (2) 电压降低。当发生相间短路和接地短路故障时,系统各点的相间电压或相电压值下降,且越靠近短路点,电压越低。 (3) 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改变。正常运行时电流与电压间的相位角是负荷的功率因数角,一般约为20°,三相短路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是由线路的阻抗角决定的,一般为60°~85°,而在保护反方向三相短路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则是180°+(60°~85°)。 (4) 测量阻抗发生变化。测量阻抗即测量点(保护安装处)电压与电流之比值。正常运行时,测量阻抗为负荷阻抗;金属性短路时,测量阻抗转变为线路阻抗,故障后测量阻抗显著减小,而阻抗角增大。 不对称短路时,出现相序分量,如两相及单相接地短路时,出现负序电流和负序电压分量;单相接地时,出现负序和零序电流和电压分量。这些分量在正常运行时是不出现的。 利用短路故障时电气量的变化,便可构成各种原理的继电保护。 此外,除了上述反应工频电气量的保护外,还有反应非工频电气量的保护。 分类 继电保护可按以下4种方式分类。 ①按被保护对象分类,有输电线保护和主设备保护(如发电机、变压器、母线、电抗器、电容器等保护)。 ②按保护功能分类,有短路故障保护和异常运行保护。前者又可分为主保护、后备保护和辅助保护;后者又可分为过负荷保护、失磁保护、失步保护、低频保护、非全相运行保护等。 ③按保护装置进行比较和运算处理的信号量分类,有模拟式保护和数字式保护。一切机电型、整流型、晶体管型和集成电路型(运算放大器)保护装置,它们直接反映输入信号的连续模拟量,均属模拟式保护;采用微处理机和微型计算机的保护装置,它们反应的是将模拟量经采样和模/数转换后的离散数字量,这是数字式保护。 ④按保护动作原理分类,有过电流保护、低电压保护、过电压保护、功率方向保护、距离保护、差动保护、高频(载波)保护等。
5.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及应用
电力系统的保护原理是当电气设备或线路发生事故时,为了避免设备或故障线路事故进一步扩大甚至损坏设备,要求对发生事故的部分设备和线路立即断电,通过事故有关参数设定并动作,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保护的对象是故障电气设备,故障电路,甚至人身伤害等。
6.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及运行原理
最大运行方式并不仅仅是对继电保护来说的,而是对整个电网。
所谓最大运行方式,一般就是电网内所有机组全开机,所有输变电设备均投入运行,而且变电站内主变并列运行(不允许并列的除外)的方式。
根据电路基本原理——电阻越并联阻值越小,在系统最大运行方式下,电网的等值阻抗最小,这样当发生短路时,短路电路最大。
计算最大运行方式下的短路电流有这么一个作用:继电保护的选择性要求逐级配合,对于过电流原理的继电保护装置,上级保护就得躲过下级保护范围内发生短路的最大电流,这个电流只有在最大运行方式下保护出口处故障才会最大。
7.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基本原理
继电保护主要利用电力系统中元件发生短路或异常情况时的电气量(电流、电压、功率、频率等)的变化,构成继电保护动作的原理,也有其他的物理量,如变压器油箱内故障时伴随产生的大量瓦斯和油流速度的增大或油压强度的增高。大多数情况下,不管反应哪种物理量,继电保护装置将包括测量部分(和定值调整部分)、逻辑部分、执行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