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机继电保护(继电保护装置)

来源:www.xrdq.net   时间:2023-01-20 14:02   点击:66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继电保护装置

不包括经济性

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

1)选择性。选择性是指当系统内发生故障时,保护装置仅将故障元件切除,系统中非故障部分仍保持继续运行,使停电范围尽量缩小的性能。继电保护装置的选择性是保证安全可靠供电的重要条件之一,在设计和保护装置定值整定时必须予以保证。

 2)速动性。速动性就是快速切除故障。快速切除故障可避免故障扩大,可减小短路电流对故障设备的损坏程度,可减小对用电设备用电的影响,可保障系统安全运行。

3)灵敏性。继电保护装置的灵敏性是指对其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的反应能力。要求在其保护范围内,不论短路点的位置、短路类型及系统运行方式如何,保护装置都能灵敏反应。

 4)可靠性。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是指在其保护范围内发生属于它动作的故障时,应可靠动作,不能拒动;当系统中发生的故障不属于它动作的,它坚决不动作,不能误动。保护装置如果不能满足可靠性要求,则保护装置本身就成为扩大事故或造成事故的根源。为了使保护装置动作可靠,除正确设计保护系统,正确计算继电保护动作定值,选用优质的继电保护元件外。 还应对继电保护装置加强维护管理,要进行定期校验和试验。

2. 继电保护装置按被保护的对象

继电保护可按以下4种方式分类。

1、按被保护对象分类,有输电线保护和主设备保护(如发电机、变压器、母线、电抗器、电容器等保护)。

2、按保护功能分类,有短路故障保护和异常运行保护。前者又可分为主保护、后备保护和辅助保护;后者又可分为过负荷保护、失磁保护、失步保护、低频保护、非全相运行保护等。

3、按保护装置进行比较和运算处理的信号量分类,有模拟式保护和数字式保护。一切机电型、整流型、晶体管型和集成电路型(运算放大器)保护装置,它们直接反映输入信号的连续模拟量,均属模拟式保护;采用微处理机和微型计算机的保护装置,它们反应的是将模拟量经采样和模/数转换后的离散数字量,这是数字式保护。

4、按保护动作原理分类,有过电流保护、低电压保护、过电压保护、功率方向保护、距离保护、差动保护、高频(载波)保护等。

3. 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原理

继电保护装置必须具有正确区分被保护元件是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还是发生了故障,是保护区内故障还是区外故障的功能。保护装置要实现这一功能,需要根据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前后电气物理量变化的特征为基础来构成。

4. 继电保护装置是由什么组成的

基本原理   继电保护装置必须具有正确区分被保护元件是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还是发生了故障,是保护区内故障还是区外故障的功能。保护装置要实现这一功能,需要根据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前后电气物理量变化的特征为基础来构成。   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后,工频电气量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1) 电流增大。 短路时故障点与电源之间的电气设备和输电线路上的电流将由负荷电流增大至大大超过负荷电流。   (2) 电压降低。当发生相间短路和接地短路故障时,系统各点的相间电压或相电压值下降,且越靠近短路点,电压越低。   (3) 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改变。正常运行时电流与电压间的相位角是负荷的功率因数角,一般约为20°,三相短路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是由线路的阻抗角决定的,一般为60°~85°,而在保护反方向三相短路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则是180°+(60°~85°)。   (4) 测量阻抗发生变化。测量阻抗即测量点(保护安装处)电压与电流之比值。正常运行时,测量阻抗为负荷阻抗;金属性短路时,测量阻抗转变为线路阻抗,故障后测量阻抗显著减小,而阻抗角增大。   不对称短路时,出现相序分量,如两相及单相接地短路时,出现负序电流和负序电压分量;单相接地时,出现负序和零序电流和电压分量。这些分量在正常运行时是不出现的。   利用短路故障时电气量的变化,便可构成各种原理的继电保护。   此外,除了上述反应工频电气量的保护外,还有反应非工频电气量的保护。 分类   继电保护可按以下4种方式分类。   ①按被保护对象分类,有输电线保护和主设备保护(如发电机、变压器、母线、电抗器、电容器等保护)。   ②按保护功能分类,有短路故障保护和异常运行保护。前者又可分为主保护、后备保护和辅助保护;后者又可分为过负荷保护、失磁保护、失步保护、低频保护、非全相运行保护等。   ③按保护装置进行比较和运算处理的信号量分类,有模拟式保护和数字式保护。一切机电型、整流型、晶体管型和集成电路型(运算放大器)保护装置,它们直接反映输入信号的连续模拟量,均属模拟式保护;采用微处理机和微型计算机的保护装置,它们反应的是将模拟量经采样和模/数转换后的离散数字量,这是数字式保护。   ④按保护动作原理分类,有过电流保护、低电压保护、过电压保护、功率方向保护、距离保护、差动保护、高频(载波)保护等。

5. 继电保护装置的四个基本要求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relay protection of power system)

最早的继电保护装置是熔断器。以后出现了以断路器为核心的电磁式继电保护装置、电子式静态继电保护装置,发展迅速的以远动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

继电保护装置必须满足的四个基本要求:

1 选择性:当系统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只将故障设备切除,使停电范围尽量缩小,保证无故障部分继续运行。

2 速动性: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要求能快速切除故障以提高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减少用户在电压降低的异常情况下的运行时间,使电动机不致因电压降低时间过长而处于停止转动状态,并利于电压恢复时电动机的自起动,以加速恢复正常运行的进程;此外,还可避免扩大事故,减轻故障元件的损坏程度。

3 灵敏性:是指保护对其保护范围内的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的反应能力,对于保护范围内故障,不论短路点的位置在哪里,短路类型如何,运行方式怎样变化,保护均应灵敏正确地反应。

4 可靠性:就是在保护范围以内发生属于它应该动作的故障时,不应该由于它本身的缺陷而拒绝动作;而在其它任何不属于它动作的情况下,不应该误动作。

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外界因素(如雷击、鸟害等)、内部因素(绝缘老化,损坏等)及操作等,都可能引起各种故障及不正常运行的状态出现,常见的故障有:单相接地;三相短路;两相短路;两相接地短路;断线等。

电力系统非正常运行状态有:过负荷,过电压,非全相运行,振荡,次同步谐振,同步发电机短时失磁异步运行等。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是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和不正常运行情况时,用于快速切除故障,消除不正常状况的重要自动化技术和设备。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危及其安全运行的事件时,他们能及时发出告警信号,或直接发出跳闸命令以终止事件。

1.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

(1)自动迅速,有选择的跳开特定的断路器(2)反映电气元件的不正常运行状态

2.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速动性,选择性,灵敏性,可靠性。

6. 继电保护装置有哪些类型

指防止电力系统失去稳定性、防止事故扩大、防止电网崩溃、恢复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各种自动装置总称。如稳定控制装置、稳定控制系统、失步解列装置、低频减负荷装置、低压减负荷装置、过频切机装置、备用电源自投装置、自动重合闸、水电厂低频自启动装置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