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低频pcb板布线技巧?

168 2024-01-04 01:38 admin   手机版

一、低频pcb板布线技巧?

1、输入与输出分开走

当输入是一个小信号,而输出是一个被放大了的比较强的功率信号,布板时应避免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走的太近,万不得已时,小信号与功率信号也不能平行走线

2、信号与电源分开走

在系统工作的时候,电源的成分并不纯净,为防止引起干扰,信号线应避免与电源的正极平行走线,尤其是以开关电源供电的高频电路

3、,高频与低频分开走

这个不用解释,高频信号辐射也能引起低频部分的稳定和噪声

4、预留足够的线径与安全间距

现在的PCB制造技术越来越精密了,但我们也不能走极限,虽然现在很多厂家的线径都能做到0.15mm,间距0.15mm,在实际的产品设计时,如果电路不是需要特别小,我们还是至少大于0.2mm为妥当,这样可以提高PCB制作的可靠性,免得出现PCB短路和断路的现象

5、过孔等于大于0.4mm,太小了PCB加工的时候不方便,太小的孔容易断钻头,插件元器件的焊盘孔径要大于引脚0.2mm以上,尤其是双面板的金属化孔,元器件引脚的直径是0.5,搞个焊盘的孔也是0.5,金属化孔后就会小于引脚的直径

6、走线的时候避免走90度直角,高频信号中严禁避免,防止信号线变天线往外辐射,走斜线还可以缩短走线距离

7、常规情况下,电路板的电流密度按1mm1A来估算,并尽量露锡,增加散热和导电面积

8、频率比较高的信号和电流比较大的走线需要加粗,比如数字电路中的时钟线,还有系统中的电源线,一般要求电源大于信号线1.5倍以上,地线要等于大于电源线,电源线和地线尽可能的短、粗

8、一个系统中有小信号,也有比较强的信号,一般要求电源先给强信号供电,比如电路中的功放级,后给小信号供电,比如小信号的前置放大级,当系统中有高频电路和低频电路的时候,需要各自单独供电,地线也要单独分开走

9、低频的电路中,小信号与功率信号的地线尽量分开走,到电源输出端处汇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点接地,避免大面积铺地,高频电路中要尽量就近接地,最好是大面积铺地,以防止高频信号的肌肤效应造成地之间的电位差引起的系统不稳定

10、贴片元件下面避免走线,这样不安全,也会有可能造成干扰,尤其是在晶振、电感、变压器等元器件下面绝对避免走信号线,最好也是离的远远的

二、PCB布线中哪些是电源线?

PCB布线中1.2~2.5mm的是电源线。

尽量加宽电源线、地线宽度,最好是地线比电源线宽。它们的关系是:地线>电源线>信号线,通常信号线宽为:0.2~0.3mm,最经细宽度可达0.05~0.07mm,电源线为1.2~2.5 mm。 对于两层板来说,最好这样规划:表层走多条电源信号,另一层走多条地信号,让电源和地信号像“井”字形排列,基本上不走环线。

三、ad单面板pcb布线技巧?

布线的时候可以用一些1206的电阻,防止走线布不通。

四、四层pcb布线技巧详解?

四层板, 正反面走线, 中间2层电源和地。 当然要过孔。 电源层可以布线,根据需要来,我以前一般都是分割成区域,然后再上面过孔

一般的情况下, 中间两层是不走信号线的,但是有的时候考虑其他方面, 可以考虑走线,如:过孔太多, 板面积有限等

一般pcb四层板,如下安排:顶层和底层为信号层,中间2层分别为电源层和地层。电源层与地线层在中间可以起到隔离作用,减少干扰的作用。

对于尺寸较大的pcb四层板,元器件比较宽松的PCB板也可以用两层完成,如果两层布局困难,排不开的话,容易造成干扰的,可以使用4层解决过分拥挤的困难。

多层板布线时所应该注意的事项

  1、 3点以上连线,尽量让线依次通过各点,便于测试,线长尽量短。

  2、引脚之间尽量不要放线,特别是集成电路引脚之间和周围。

  3、不同层之间的线尽量不要平行,以免形成实际上的电容。

  4、布线尽量是直线,或45度折线,避免产生电磁辐射。

  5、地线、电源线至少10-15mil以上(对逻辑电路)。

  6、尽量让铺地多义线连在一起,增大接地面积。线与线之间尽量整齐。

  7、注意元件排放均匀,以便安装、插件、焊接操作。文字排放在当前字符层,位置合理,注意朝向,避免被遮挡,便于生产。

  8、元件排放多考虑结构,贴片元件有正负极应在封装和最后标明,避免空间冲突。

  9、目前印制板可作4-5mil的布线,但通常作6mil线宽,8mil线距,12/20mil焊盘。布线应考虑灌入电流等的影响。

  10、功能块元件尽量放在一起,斑马条等LCD附近元件不能靠之太近。

  11、过孔要涂绿油(置为负一倍值)。

  12、电池座下最好不要放置焊盘、过空等,PAD和VIL尺寸合理。

  13、布线完成后要仔细检查每一个联线(包括NETLABLE)是否真的连接上(可用点亮法)。

  14、振荡电路元件尽量靠近IC,振荡电路尽量远离天线等易受干扰区。晶振下要放接地焊盘。

  15、多考虑加固、挖空放元件等多种方式,避免辐射源过多。

五、PCB布线中,地线,电源线,过孔,尺寸问题?

问题有点多,一个个来,另外我对MIL没啥概念,用mm表示了 过孔建议0.5/0.8,太小有的PCB板厂家做不了,如果板子空间有限只能做这么小,那你就要提前跟板厂确认一下,太大过炉的时候锡容易跑到板面。

对于电流大的线,过孔可以多放几个 线宽一般取1A/0.3MM(常规铜箔厚度),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越粗越好 同一网络线宽你可以随便调,电流能力够就好,不过也不要太随意,不然太难看了,最后一个问题也是同样的解答

六、pcb电源线和地线的布线规则?

以下是PCB电源线和地线布线的一些规则:1. 分离布线:为了防止电源干扰地线的信号,电源线和地线应尽量分开布线。它们可以平行布线,但最好不要重叠或交叉。2. 短而粗:电源线应该短而粗,以减小电阻和电感,并提供稳定的电源。3. 电源穿越:电源线应避免穿越敏感的信号线或高频线路,以减少EMI(电磁干扰)。4. 双层布线:对于复杂的电源布线,可以考虑使用双层PCB布线,将电源线和地线分别布置在不同的层次上,以减少干扰。5. 环形布线:尽量避免在电源和地线上形成环路。环路会增加电磁辐射和EMI。6. 避免角点:尽量避免电源线和地线出现锐角,这样可以减小电阻和电感,并降低EMI。7. 平行布线:在不可能避免平行布线的情况下,电源线和地线应该保持平行,并尽量保持相同的长度,以减小互感和电阻。8. 宽地:地线应该尽可能宽,以减小电阻,提供更好的接地。9. 填充铜:可以通过在电源线和地线附近添加填充铜,增加接地面积,以减小接地电阻。10. 电源降压:如果有可能,可以考虑在距离目标器件较近的位置降压,减少长距离输送电源的问题。以上是一些建议,具体的布线规则还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信号特点进行调整。

七、pcb布线距离?

1/1OZ的成品铜厚,可以做到4mil,也就是0.1mm. 如果是半oz,可以做到3mil,甚至2mil。但是中国很少厂能做到这种能力。 建议你做6mil比较保险,如果你的布线密度不大的话。

八、pcb布线算法?

01

常规布线:不详细说了,是个人就知道怎么弄。需要说明的是在布线过程中,可按小键盘的*键或大键盘的数字2键添加一个过孔;按L键可以切换布线层;按数字3可设定最小线宽、典型线宽、最大线宽的值进行切换。

02

总线式布线:通俗的讲就是多条网络同事布线的问题。具体方法是,按住SHIFT,然后依次用光标移到要布线的网络,点击鼠标左键即可选中一条网络,选中所需的所有网络以后,单击工具栏汇的总线布线图标,在被选网络中任意单击即可开始多条网络同时布线。布线过程中可以按键盘上左右尖括号<>调节线间距。

03

差分对布线:差分网络是两条存在耦合的传输线,一条携带信号,另一条则携带它的互补信号。使用差分对布线前要对设定差分对网络进行设置。设置可以在原理图中设置,也可以在PCB中进行设置。

a 原理图中添加差分对规则: 在命名差分对网络时,必须保证网络名的前缀是一样的,后缀中用下划线带一个N和一个P字母即可。命名好之后点击菜单Place-Directives-DifferntialPair命令,在差分对上放置两个差分对图标。单击菜单Design-Update PCB Document ****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重新传差一次修改规则即可在PCB中进行差分对布线。

b.在PCB中添加差分对布线规则:快捷菜单PCB打开PCB面板,从面板第一栏中选择Differential Pairs Editor,单击add,在打开的差分对设置对话框中选定要定义成差分对的网络,然后在Name栏内输入一个差分对名称单击OK退出设置,之后就可以进行差分布线了。

单击工具栏中的差分对布线图标,软件自动将网络高亮显示,在差分对网络上单击开始布线,布线过程中可以添加过孔、换层等操作。

04

蛇形走线:单击工具栏中的交互式布线图标进入交互布线,在布线过程中按键盘SHIFT+A即可切换到蛇形布线模式,按数字1、2键可调整蛇形线倒角,按3、4键可调节间距,按<>键可调节蛇形线幅度。

05

等长布线 :Design-Classes命令,弹出类操作对话框。右键单击Net Classes,左键单击Add Class添加网络类,可重命名网络类名称。先将等长网络中最长的一根先布好线,并尽量短,其他线布尽量的宽松。按T+R键单击一根走线,再按TAB键,弹出等长线设置对话框,等长线的约束类型选择F

九、pcb布线顺序?

顺序大多看经验或者喜好吧,一般情况下,我先把各个功能模块局域化,比如,电源部分,MCU部分,显示部分,高速电路部分,每块都布好局,保证位置不会有太大变动了。

然后每功能模块布线,当然功能模块布线顺序也看具体情况,我喜欢先布电源,然后调整MCU 与各功能模块的位置关系后,(保证电路板协调,不要左边一堆元件,右边没有元件)再布功能模块,然后再从MCU连接功能模块

十、pcb布线时为什么加宽电源线和地线?

1. 降低线路电阻:电源线和地线是电路中最重要的线路,它们的电阻直接影响电路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加宽电源线和地线可以降低线路的电阻,减少线路功率损耗,提高电路的效率。

2. 降低线路电感:电源线和地线的电感也是影响电路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加宽电源线和地线可以降低线路的电感,减少线路的电磁干扰和互感干扰,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3. 提高线路通流能力:加宽电源线和地线可以提高线路的通流能力,使电路能够承受更大的电流负载,从而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
下一篇:PADS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