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于丹是院士吗?
于丹不是是院士,是研究员。
于丹,出生日期:1960年6月,博士——中科院研究员,研究工作与方向:主要从事统计推断理论和应用课题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包括工业统计与信号处理
1979.9-1984.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概率统计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8.9-1991.7:北京大学概率统计系、概率统计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4.9-1996.9: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概率统计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1984.7-1988.9北京理工大学,工业管理工程系,管理数学教研室助教。
1991.7---现在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统计与信息研究室工作。
1996.10晋级副研究员。
2002.12任研究室常务副主任。
2003.12任研究室主任。
2006.2晋级研究员。
二、于登云院士的家乡?
于登云,1961年11月出生,湖南绥宁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联卫星商业化应用委员会主席、国家百万人才工程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三、于敏当选院士时多大?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于敏先生,因病于2019年1月16日13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于敏先生1926年8月16日出生于河北宁河。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49年至1951年在北京大学研究生学习。1951年至1965年在原子能研究所工作。1965年调入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前身),历任理论部副主任、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副院长、院科技委副主任、院高级顾问、核工业总公司科技委副主任等职务。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于敏先生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在氢弹研制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础问题,开创性地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型基本完整的设想,发挥了理论研究设计开拓者、领军人的关键作用,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做出了重大贡献。他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解决了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对我国核武器发展做出了显著成就。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尤其是我国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于敏先生1984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85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7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2年获光华奖特等奖,1994年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中国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4年获国家最高科技奖,2015年获全国敬业奉献模范荣誉称号,2018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于敏先生一生胸怀赤子之心,理想信念坚定,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襟怀坦荡,光明磊落,敢为人先,崇尚实干;他的一生是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国防强大不懈奋斗的一生,他的丰功伟绩和崇高品德将永远记载在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上。
四、于振海是院士吗?
答:于振海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于振海院士,男,1956年10月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中共党员,于1978年8月从山东潍坊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分配到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工作。
于振海院士现任: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外科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普通外科研究治疗中心主任、血管外科学组组长;
山东省普外专业质控中心主任;
山东省临床营养专业质控中心主任;
山东省医院协会医疗质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普外医师分会主任委员,临床营养医师分会主任委员。
于振海院士长期从事普通外科及血管外科工作,师从于全国著名外科专家李兆亭教授;国际著名血管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血管外科学组主任委员汪忠镐教授。
于振海院士擅长各种类型门脉高压症、布加氏综合症的诊断治疗、胸腹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的介入或手术治疗、急性动脉栓塞、动脉损伤、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手术治疗及微创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治疗、各种急腹症的诊断治疗。
于振海院士1988年荣获了“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1994年被评为“山东省救灾防病先进个人”;
1996年至1999年连续4年被评为“山东省卫生厅厅直优秀共产党员”;
1997年在中宣部等10部委发起的全国卫生、文化、科技“三下乡”活动中荣膺先进个人;
1999年在山东省卫生厅厅直开展的“三学三创”活动中树为标兵;
2000年被评为“济南市‘十佳’文明市民标兵”;同年又被评为本院“行风评建先进个人”;
2001年被评为“山东省工会积极分子”;
2002年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2011年荣获山东省杰出医师。
五、于志刚是院士吗?
于志刚,男,汉族,1973年5月生,河南洛阳人,199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1年7月参加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刑法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
于志刚目前还不是院士。
六、清华大学电气院士有多少人?
清华大学电气院士有两位:中科院院士 1位, 卢强(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1位, 韩英铎 。
七、院士分为工程院士和什么院士?
院士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截至目前,中科院有院士676位。2003年增选了58位院士,他们的平均年龄是自1991年院士增选工作制度化以来最低的一次,年龄最小者37岁。
中科院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每次增选,先要推荐院士候选人,然后进行学部评审和选举。 推荐候选人有院士推荐和归口初选部门推荐两个途径,不受理本人申请。
每位院士最多推荐2名候选人。2003年增选时,要求65岁以上的候选人需有6名或6名以上院士推荐,且至少有4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被推荐人相同方为有效。
学部评审要进行两轮,第一轮评审产生初步候选人,第二轮评审产生正式候选人。从2003年起,第一轮评审全部采用通信评审。评审院士们通过阅读被推荐人的有关材料,独立判断,行使选举权利。
然后就是选举,由各学部常委会组织本学部院士对本学部的正式候选人进行无记名投票,获得赞同票超过投票人半数的候选人,按本学部应增选名额,根据获得赞同票数依次入选,满额为止。如遇有获得赞同票数相同而超过增选名额时,则对票数相同者再投票表决,以增选名额为限,取票数多者入选。
中国工程院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2003年新当选的院士包括两名女性,她们是解放军南京军区总医院的刘志红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血研所的陈赛娟。新院士平均年龄62岁,60岁以下的占35%,50岁以下的占9%,其中年龄最小的44岁,他们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欧进萍和南京军区总医院的刘志红。至此,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总人数达到663名,其中女性36名,平均年龄为69.6岁。
八、哈尔滨医科大学于波评为院士没有?
于波是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兼心内科主任。
2021年4月22日入选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人名单。
九、院士石林
近日,有关中国科学院院士石林的新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石林院士是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致力于地球遥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石林院士的学术成就
石林院士自1982年在中国科学院遥感遥控研究课题组工作以来,一直专注于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资源调查和灾害评估等领域的应用研究。他在遥感图像去噪、特征提取、分类与识别等关键技术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提高了地球遥感数据处理和解译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作为遥感技术领域的权威专家,石林院士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并出版了多本专著,为国内外遥感研究与应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气候变化、资源调查、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并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石林院士还长期从事遥感技术人才培养工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遥感专业人才。他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推动遥感及相关前沿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院士石林的社会贡献
石林院士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有着突出的成就,还积极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他深入基层,通过地方合作开展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科学支持和技术保障。
石林院士还关注农村地区的发展,一直致力于农村遥感监测与农业资源管理的研究,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参考。他的工作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做出了杰出贡献。
此外,石林院士还积极倡导环保理念,在公众教育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多次参与环境保护组织的活动,并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呼吁人们保护生态环境,共筑绿色家园。
石林院士的荣誉与奖项
石林院士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和突出的贡献获得了众多国内外的荣誉和奖项。他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重要奖项,被誉为中国遥感技术领域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石林院士的成就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和赞誉。他多次受邀担任国际会议主席或重要报告人,并担任多个国际学术组织的重要职务。他的研究和贡献对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学术地位和科技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石林院士的未来展望
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遥感技术领域的顶尖专家,石林院士表示,他将继续致力于遥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动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资源调查、农业发展等领域的应用创新。
他表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他将继续引领团队,培养更多的遥感人才,推动遥感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解决现实问题、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做出更大贡献。
石林院士的学术研究和社会贡献让人肃然起敬,他的辛勤付出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期待石林院士未来更加杰出的成就,为中国科技创新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html近日,有关中国科学院院士石林的新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石林院士是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致力于地球遥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石林院士的学术成就
石林院士自1982年在中国科学院遥感遥控研究课题组工作以来,一直专注于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资源调查和灾害评估等领域的应用研究。他在遥感图像去噪、特征提取、分类与识别等关键技术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提高了地球遥感数据处理和解译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作为遥感技术领域的权威专家,石林院士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并出版了多本专著,为国内外遥感研究与应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气候变化、资源调查、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并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石林院士还长期从事遥感技术人才培养工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遥感专业人才。他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推动遥感及相关前沿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院士石林的社会贡献
石林院士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有着突出的成就,还积极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他深入基层,通过地方合作开展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科学支持和技术保障。
石林院士还关注农村地区的发展,一直致力于农村遥感监测与农业资源管理的研究,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参考。他的工作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做出了杰出贡献。
此外,石林院士还积极倡导环保理念,在公众教育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多次参与环境保护组织的活动,并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呼吁人们保护生态环境,共筑绿色家园。
石林院士的荣誉与奖项
石林院士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和突出的贡献获得了众多国内外的荣誉和奖项。他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重要奖项,被誉为中国遥感技术领域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石林院士的成就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和赞誉。他多次受邀担任国际会议主席或重要报告人,并担任多个国际学术组织的重要职务。他的研究和贡献对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学术地位和科技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石林院士的未来展望
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遥感技术领域的顶尖专家,石林院士表示,他将继续致力于遥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动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资源调查、农业发展等领域的应用创新。
他表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他将继续引领团队,培养更多的遥感人才,推动遥感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解决现实问题、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做出更大贡献。
石林院士的学术研究和社会贡献让人肃然起敬,他的辛勤付出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期待石林院士未来更加杰出的成就,为中国科技创新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十、分析 院士
分析院士的学术贡献
院士是学术界的最高荣誉之一,而分析院士更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一群人。他们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分析,为学术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分析院士的学术贡献。
数据分析
分析院士在数据分析方面具有深厚的研究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通过对数据的研究和分析,揭示了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为学术界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在科学研究中,数据分析是至关重要的,而分析院士在这一点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研究
分析院士在科学研究方面也具有非常高的造诣。他们通过对科学数据的分析和研究,推动了科学研究的进展,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分析院士的研究成果不仅具有理论价值,同时也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人才培养
分析院士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科研人才,为学术界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科研人才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为学术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总结
分析院士在学术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分析,为学术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数据分析、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是分析院士所关注的重点,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推动了学术界的进步和发展。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