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六分力传感器)

来源:www.xrdq.net   时间:2023-01-28 23:44   点击:283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六分力传感器

主要有艇体、操纵系统、动力装置、武器系统、导航系统、探测系统、通信设备、水声对抗设备、救生设备和居住生活设施等。

艇体

双壳潜艇艇体分内壳和外壳,内壳是钢制的耐压艇体,保证潜艇在水下活动时,能承受与深度相对应的静水压力;外壳是钢制的非耐压艇体,不承受海水压力。内壳与外壳之间是主压载水舱和燃油舱等。单壳潜艇只有耐压艇体,主压载水舱布置在耐压艇体内。

个半壳潜艇,在耐压艇体两侧设有部分不耐压的外壳作为潜艇的主压载水舱。潜艇艇体多呈流线型,以减少水下运动时的阻力,保证潜艇有良好的操纵性。

耐压艇体内通常分隔成3~8个密封舱室,舱室内设置有操纵指挥部位及武器、设备、装置、各种系统和艇员生活设施等,以保证艇员正常工作、生活和实施战斗。

艇体中部有耐压的指挥室和非耐压的水上指挥舰桥。在指挥室及其围壳内,布置有可在潜望深度工作的潜望镜、通气管及无线电通信、雷达、雷达侦察告警接收机、无线电定向仪等天线的升降装置。

操纵系统

用于实现潜艇下潜上浮,水下均衡,保持和变换航向、深度等。潜艇主压载水舱注满水时,增加重量抵消其储备浮力,即从水面潜入水下。用压缩空气把主压载水舱内的水排出,重量减小,储备浮力恢复,即从水下浮出水面。

艇内设有专门的浮力调整水舱,用于注入或排出适量的水,以调整因物资、弹药的消耗和海水密度的改变而引起的潜艇水下浮力的变化。

艇首、艇尾还设有纵倾平衡水舱,通过调整首、尾平衡水舱水量以消除潜艇在水下可能产生的纵倾。艇首和尾部各设有一对水平升降舵,用以操纵潜艇变换和保持所需要的潜航深度。艇尾装有螺旋桨和方向舵,保证潜艇航行和变换航向。

动力装置

柴电动力

最早期曾经尝试过做为潜艇动力来源的有压缩空气、人力、蒸气、燃油和电力等等。而真正成熟的第一种潜艇动力来源是以柴油机配合电动马达(柴电)做为共同的动力来源。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潜艇开始使用柴油机配合电动马达作为潜艇的动力来源。这种动力是第一种潜艇用机械动力。柴油机负责潜艇在水面上航行以及为电瓶充电的动力来源,在水面下,潜艇使用预先储备在电瓶中的电力航行。

由于电瓶所能够储存的电力必须提供全舰设备使用,即使采取很低的速度,也无法在水面下长时间的航行,必须浮上水面充电。后来出现的呼吸管则使得潜艇的潜航能力增加。

呼吸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荷兰开发出来,其后由德国进一步的改良并首先使用在他们的潜艇上面。呼吸管的基本构造很简单,就是一个可以伸长的通气管,将外界的空气引导至柴油引擎,产生的废气也经由呼吸管排送出去,另外再附加防止海水进入以及将进入的海水排除的管线。

通过使用呼吸管可以让潜艇在潜望镜深度情况下使用柴油机,这样潜艇就不必上浮即可补充电力。呼吸管的使用大幅改变当时潜艇的作业方式与弹性。

在使用呼吸管以前,潜艇一定要浮出海面进行换气和充电的作业,而这个作业时间限制在夜间。采用呼吸管之后,潜艇只需要将呼吸管伸出海面就得以进行充电的工作,不仅降低潜艇被发现的机率,也扩展潜艇可以充电的时机。

针对这个威胁,盟军是利用巡逻机携带的特殊雷达来寻找微小的呼吸管,即使无法击沉潜艇,至少也要迫使它无法充电而没有能力持续的追踪与攻击。

核动力

核动力是继柴电动力之后发展的又一种动力。核动力的原理是通过核子反应炉产生的高温让蒸汽机中产生蒸气之后驱动蒸气涡轮机,来带动螺旋桨或者是发电机产生动力。

最早成功在潜艇上安装核子反应炉的是美国海军的鹦鹉螺号潜艇,目前全世界公开宣称拥有核子动力的国家有5个,其中以美国和俄罗斯的使用比例最高。美国甚至在1958年宣布不再建造非核动力潜艇。

核动力潜艇相比于传统的柴电潜艇,具有动力输出大,动力续航高(由于核动力潜艇的燃料的补充更换通常在10年以上,相比于仅仅几周或几月的柴电动力潜艇要大大增加,所以也通常被视为无限续航),速度快等优点。

但核动力潜艇却有技术难度大,稳定性差,建造费用高,噪音大以及维护要求高的缺点。由于柴电潜艇和不依赖空气推进技术的发展,核动力潜艇已经不再是先进潜艇动力的唯一标准。

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

1930年,德国沃尔特博士提出以过氧化氢做为燃料的动力机系统,经过数年的研究和试验,在二战末期,沃尔特发明了“沃尔特式动力机”,原理是通过燃烧过氧化氢推动内燃机工作,由于过氧化氢燃烧反映产生氧气,所以不需要额外空气,但是早期的沃尔特式动力机并不可靠,因为过氧化氢容易发生自燃反应,因此德国只生产几艘以过氧化氢为动力的潜艇。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国家开始研究其他可能的替代动力来源,以延长潜艇在水面下持续作业时间,采用柴油机与电力马达加上电瓶的搭配,但是在潜艇中携带氧化剂或者是其他不需要氧气助燃的设备,如此一来可以在水面下驱动柴油机进行充电,或者是由新的动力来源为电瓶充电与驱动电力马达。

尽管不依赖空气推进拥有大大提高了柴电动力潜艇的能力,但由于过氧化氢等氧化剂的稳定性差,使得不依赖空气推进的安全性常被质疑。

实际上无论早期沃尔特试验还是二战后美国,苏联的深入研究,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事故以及问题。

现代不依赖空气推进装置类别主要为空气封闭柴油机、闭式循环汽轮机、斯特灵闭式动力机以及燃料电池等。

武器系统

主要有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反潜导弹、鱼雷、水雷武器及其控制系统和发射装置等。

弹道导弹,是战略导弹潜艇的主要武器,用于攻击陆上重要目标,一艘战略导弹潜艇装有弹道导弹12~24枚。一艘攻击潜艇可携带巡航导弹、反潜导弹8~24枚或鱼雷12~24枚。巡航导弹,有战术巡航导弹和战略巡航导弹。战术巡航导弹,主要用于攻击大、中型水面舰船;战略巡航导弹,主要用于攻击陆上目标。

反潜导弹,是一种火箭助飞的鱼雷或深水炸弹,有的采用核装药,主要用于攻击水下潜艇。

鱼雷,有声自导鱼雷和线导鱼雷,主要用于对舰、对潜攻击。潜艇使用的水雷,多为沉底水雷,主要布设在敌方基地、港口和航道,用于摧毁敌方舰船。

武器控制系统多采用数字计算机,可同时计算跟踪多批目标,提供决策依据,求出最佳攻击目标的射击阵位,并计算出数个目标的射击诸元,实现武器射击指挥自动化。

导航系统

包括磁罗经、陀螺罗经、计程仪、测深仪、六分仪、航迹自绘仪,自动操舵仪和无线电、星光、卫星、惯性导航设备等。惯性导航系统能连续准确地提供潜艇在水下的艇位和航向、航速、纵横倾角等信息。“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使用后,潜艇在海上瞬间定位精度达10米左右。

探测设备主要有潜望镜、雷达、声呐以及雷达侦察告警接收机。潜艇在水下将潜望镜的镜头升出水面,可用目力观察海面、空中和海岸情况,测定目标的方位、距离和测算其运动要素。现代潜艇在潜望镜上安装有激光测距、热成像、微光夜视等传感器,具有夜间观察、照相和天体定位等功能。

雷达,通过雷达升降天线能在水下一定深度测定目标的方位、距离和运动要素,保证潜艇航行安全和对水面舰船实施鱼雷或导弹攻击,雷达侦察告警接收机的天线采用专门的升降桅杆或寄生于其他升降装置上,保证潜艇在潜望镜航行状态时对敌方雷达的侦察告警。

声呐是潜艇水下活动时的主要探测工具,有噪声声呐和回声声呐。噪声声呐能对舰船进行被动识别、跟踪、测向和测距;回声声呐能主动测定目标的方位、距离和运动要素。此外,还有探雷声呐、测冰声呐、识别声呐和声线轨迹仪等。

通信设备

主要有短波、超短波收发信机,甚长波收信机,卫星通信和水声通信设备等。潜艇向岸上指挥所报告情况主要利用短波通信,接收岸上指挥所电讯主要用甚长波收信机,同其他舰艇、飞机或沿岸实施近距离通信联络主要利用超短波通信。

潜艇可以利用升降天线在一定深度收信,若使用拖曳天线,能在较大深度收信。卫星通信,可使潜艇通过卫星与岸上指挥所实施通信,通信距离远。

水声通信,用于同其他潜艇、水面舰艇的水下通信和识别。为保证通信的隐蔽性,潜艇一般采用单向通信方式,使用超快速通信系统,能使潜艇在极短的瞬间向岸上指挥所发信。

水声对抗设备主要有侦察声呐和水声干扰器材等。侦察声呐,用于侦察目标主动声呐发出的声波信息及其技术参数。水声干扰器材主要有水声干扰器、水声诱饵(潜艇模拟器)和气幕弹,用于压制、迷惑、诱开敌方声呐的跟踪或声自导鱼雷的攻击。

救生设备

有失事浮标和单人救生器等。潜艇失事时,放出失事浮标以标志潜艇失事的位置,并与外界取得联系。单人救生器可供艇员通过鱼雷发射管、指挥室或专为脱险用的救生闸套离艇出水。

在潜艇主压载水舱内还装有应急吹排水系统,潜艇失事时,可由潜艇或救生艇注入高压气体排出主压载水舱内的水,使潜艇浮出水面。

居住生活设施

包括空气再生、大气控制、放射性污染检测、温湿度调节系统、生活居住以及饮食、用水、照明、排泄、医疗等设施,用于保持艇内适宜的生存和活动环境,保障艇员健康。

潜艇艇员呼吸的氧气主要来自四个方面:通气管装置、空调装置、空气再生装置和空气净化装置。

通气管装置是一种可以升降的管子,在近海海域或夜间航行时,潜艇有时上浮至潜望镜深度,在距水面几米或十几米深的地方伸出潜望镜观察水面及空中敌情,如条件允许,可将通气管升出水面,空气经管子进入潜艇舱室,舱内污浊空气可通过设在指挥台围壳后部的排气管装置用抽风机排出,使艇内空气对流,可以保持新鲜空气。

潜望镜深度在战术术语中称作危险深度,为了隐蔽起见,潜艇一般都不敢使用这种工作状态,因为它极易被敌反潜兵力发现,在近海还容易撞击或搅乱渔网等。

空调装置主要是保持艇内的温度、湿度等,使艇员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同时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它本身并不能产生氧气。

空气再生装置是一种可以生成氧气的装置,它由再生风机、制氧装置、二氧化碳吸收装置等组成。工作时,风机将舱内污浊的空气经风管抽至二氧化碳吸收装置,消除二氧化碳,再在处理过的空气中加进由制氧装置产生的氧气,然后经风管送到各舱室供艇员呼吸,如此循环,以达空气再生的目的。

这种空气再生装置通常还可用电解水来制氧,它分解出的氧气可供70~100人呼吸数小时,但由于耗电过多,不适于常规潜艇。此外,还有一些预储氧气的方法,如再生药板、氧气瓶、液态氧和氧烛等。

再生药板是一种由各种化学物质及填料制成的多孔板,空气流过时,就能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氧气。一般潜艇上带的再生药板,可使用500~1500小时。

氧气瓶是将氧气储存起来的一种高压容器,使用时打开阀门即可放气,主要供潜水钟、深潜器等使用。液态氧也是一种与氧气瓶类似的高压容器,它可供100名艇员使用90天。

氧烛是一种由化学材料等制成的烛状可燃物,点燃后即可造氧。一根一尺长、直径3寸的氧烛所放出的氧气,可供40人呼吸一小时。

空气净化装置是将艇内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杂质控制在允许标准值以下的一种处理装置,常用的有以下四种:一是消氢燃烧装置,它主要是用电加热器将流过的空气加温,然后在催化燃烧床的催化作用下使氢、氧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水蒸气,氢就被燃烧掉了。

二是有害气体燃烧装置,其工作方式与第一种基本相同,只不过它所燃烧掉的是有害气体。

三是二氧化碳净化装置,它通过一种特殊药液来吸收二氧化碳。

四是活性炭过滤器,它是用活性炭作滤料,是由特制的炭组成的多孔性吸附剂来吸收各种有害气体,进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2. 六分力传感器适配器

阿波罗13号共搭载了3名宇航员:吉姆·洛威尔、杰克·斯威格特、弗莱德·海斯。在阿波罗13号升空的第三天,地面指挥中心发出一条指令,他们希望宇航员杰克•斯威格特能够搅动液氧罐。

当这一空间只是液氧罐内部空间时,这种分层效应就会让测量液氧罐内部的液体量变得十分困难,所以需要搅拌以确保氧气均匀分布,然而按钮按下的一刹那,服务舱的二号液氧罐发生爆炸。

严重的故障令指挥中心当机立断决定取消登月任务,阿波罗13号飞船上唯一有直接掉头功能的服务推进系统就位于服务舱尾部,服务舱受损情况不明,点燃推进系统,可能会再次引起爆炸。

最后,地面控制人员计划,利用月球引力返航,也就是绕过月球背面让阿波罗飞船进入返回轨道。洛威尔和海斯两人进入登月舱,与留在指令舱中的斯威格特一同开始抢险救灾的工作。他们首先把服务舱中剩余的氧气导入指令舱中,再将指令舱的电源切换到登月舱的蓄电池中。

为了尽可能的节省登月舱里极为有限的电能,宇航员们关闭了一些非必需设备,使飞船进入了“超级省电模式”,功耗降低到了正常情况下的1/5。在飞船上,需要“喝水”的除了三位宇航员外,还有各种电子器件的水冷设备。为了尽量节省用水,宇航员们每天的饮水量只有正常情况下的五分之一。

在地面上,NASA和飞船承包商的工程师们不分旦夕地工作。发送给航天员的每一条指令,都需要工程师们反复设计,并在模拟器上进行测试。从而确定最佳的返程路线。因为时代的原因,宇航员们用一个原理与六分仪类似的望远镜寻找导航用的星星,飞控计算机会帮助宇航员们算出飞船正确的前进方向。然而爆炸的发生使得导航望远镜丧失了部分功能,宇航员们最后依靠测量太阳的方位才找到了自己回家的路。

当飞船距月球只有 218 千米时,洛威尔启动登月舱的降落发动机进入绕月飞行的轨道。 飞船绕月飞 行 2 1 小时后 , 海斯启动登月舱的上升发动机 , 使飞船进入返回地球的航程。

因为登月舱电力有限的原因,为了确保可以返回地球,宇航员们作出了一个危险的决定,关掉飞船上的计算机、导航系统和其他电力设备,让飞船的电流消 耗量降低到12安培----只相当于一个家庭搅拌机使用的电量。当加热设备关闭后,登月舱中的温度急剧下降,尽管他们穿上了宇航靴和剩余的内衣裤,仍然冻得无法入睡。

也因为如此,登月舱中的小型空气过滤器无法处理3名宇航员排出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 ,他们面临中毒身亡的危险,他们在NASA科学家的指导 下,用一些黏性胶带、一块从飞行手册后面撕下的纸板以及从他们太空内衣裤上扯下的一些塑料片,做成了一个帮助空气过滤 器更有效工作的粗糙适配器,登月舱的空气最后终于从毒性状态回到了清洁状态。

经历了整整4天,他们才最终返回地球,返回地面时,三位宇航员因为脱水,体重总共降低了31.5磅,海斯特还因为缺水引起的排尿困难症入院治疗。

3. 六分力传感器作用

中国是汽车大国,尽管近来汽车行业不景气,但仍然是全球绝对产销第一,每年有高达2500万辆新车上市,原配轮胎需求量在1.2亿条左右。过去,汽车产业是外资的天下,汽车厂在国家政策保护下,外资最多50%;但是轮胎不一样,没有外资限制。所以,外资轮胎品牌如米其林、固特异等长期占领汽车厂原配轮胎供应市场,特别是轿车轮胎。

但今日的中国轮胎行业早已今非昔比,从制造实力到产品实力都是突飞猛进。在汽车轮胎原配市场,也在发生着根本转变,以玲珑、中策等品牌为代表的本土轮胎开始大举进入汽车原配。在商用车原配市场,目前基本95%以上是国产轮胎天下,仅部分客车还保留外资轮胎。在轿车(乘用车)轮胎原配市场,国产轮胎已经进入到像大众、日产、雷诺等等这样的国际品牌,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上期,推介了中策朝阳轮胎;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国产轮胎的国际化品牌-玲珑轮胎,是不是可以称作国产轮胎“配套王”。

中国品牌最早进入外资车厂玲珑轮胎产品远销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国宾车红旗L5的原配轮胎,并为奥迪、通用、大众、福特、雷诺、日产、中国一汽、陕西重汽、东风汽车、北汽福田、吉利汽车、比亚迪汽车等国内外60多家汽车厂提供配套服务。

玲珑轮胎作为中国民族轮胎品牌的代表,不仅为国内外60多家汽车厂提供配套,也是同时进入欧、美、日、韩系汽车厂全球配套体系的民族轮胎企业。

挺进高端,率先国际化

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汽车轮胎的设计、开发、制造与销售为一体的技术型轮胎生产企业,主要产品分为全钢子午线轮胎、半钢子午线轮胎和斜交胎,广泛应用于乘用车、商用车、卡客车以及工程机械车辆等。自成立以来,公司已形成玲珑、ATLAS、利奥、山玲、Benchmark、Infinity、Green Max等面向全球差异化市场定位的多元化品牌体系,产品销往全球180多个国家,目前已成长为资产过百亿、收入过百亿、员工过万名的国内知名轮胎企业,连续多年入围世界轮胎20强,中国轮胎前三强。

2018年度,公司全年累计生产轮胎5,522.56万条,同比增长9.90%;累计销售5,345.33万条,同比增长8.85%;实现营业收入为1,530,158.32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94%;营业利润为127,863.7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58%;净利润为118,135.91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76%。

玲珑轮胎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在招远本部、烟台、上海、北京、北美、德国设立研发机构,在欧洲设立试验检测办公室,成立了德州玲珑、广西玲珑、湖北玲珑、LLIT、LLIE、美国玲珑、香港天成、卢森堡玲珑、荷兰玲珑、墨西哥玲珑、新加坡玲珑等子公司,全面打造“5+3”的全球化生产格局。

同时,为推动企业全球产业高质量布局,提高市场占有率,公司2018年年初科学审慎地制定了“5+3”(即国内五个生产基地,国外三个生产基地)国际化发展总体战略。

国内工厂方面,除了招远、德州、柳州三个生产基地外,第四个工厂已于2018年7月在荆门奠基,后期将会在适当时间再建立一个生产基地;海外工厂方面,2013年在泰国建设海外第一工厂,2018年8月确定欧洲塞尔维亚第二工厂选址,2019年3月30日在塞尔维亚举行奠基仪式。

通过生产基地的国际化优势布局,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公司消化订单的灵活性和机动性,提升公司贸易全球化、异地化的现实能力以及抵御橡胶等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全球销售以及全球物流的产供销现代化体系将高质量推动公司整体产业的统筹协调、科学调配和合理运转。

技术先行,用实力征服世界

目前,公司现已成功进入通用、福特、大众、奥迪、雷诺日产、菲亚特、巴西现代等全球汽车供应商的全球配套体系。做到这一点,光靠每年几个亿的广告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最核心的,还是以技术实力赢得全球用户的信任。

公司以国家级技术中心为依托,以北京研发中心、北美研发中心为建设基础,相继在烟台、上海、北京、美国、德国设立了研究分院,形成立足山东、覆盖全国、放眼全球的“三位一体”的开放式研发创新体系。同时,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工业设计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哈工大-玲珑轮胎研究中心,并组织成立了“蒲公英橡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更好地为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玲珑研究总院深入把握市场命脉,以市场高端深层次需求为导向, 积极推动创新驱动核心战略,支持培育创新技术发展新动能,在充分利用现有先进技术和性能测试系统的基础上,研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性能轮胎。公司已建立模态分析实验室、六分力实验室、整车性能仿真预测实验室以及行业内第一家噪声实验室和低滚动阻力实验室等前沿科研创新平台,目前通过美国SmartWay认证产品数量超过70个。

同时,通过与院校所等科研机构合作,充分发挥社会人力、技术、材料资源等的优势,积极研制新产品新轮胎,如与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共同研发出具有智能传感功能的绿色发电轮胎,巨资购进动态印痕实验机、滚动阻力试验机、LMS系统等世界领先试验检测设备500多台套,为产品质量检测、新产品研发及性能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障。此外,公司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飞机子午线轮胎先进复合材料及结构的设计与制造基础研究”。

同时,公司拥有超过1800人的技术团队,其中外聘专家40余人,涵盖产品设计、工艺工装、原辅材料研究、配方、试验检测、轮胎力学分析、有限元仿真模拟等领域,已形成研发、试验、生产和销售的完整产业链研发模式,整体技术水平和轮胎深层性能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势不可挡,中国民族品牌先行者

2018 年,玲珑凭借可靠的产品质量和有力的市场竞争能力,配套市场收入实现了16.12%的增长。公司积极开拓市场,为红旗、吉利、长城、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长安福特、北美福特、奇瑞等整车厂的多款车型提供配套轮胎产品及服务,其中2018年9月实现合资品牌—福特新福睿斯主胎配套,北美福特F150实现全尺寸备胎供应。

截至目前,玲珑已为奥迪、大众、通用、福特等全球60多家主机厂提供配套。同时,也被多家知名汽车厂商授予历年“优秀供应商称号”。玲珑不断优化全球营销网络系统,提高玲珑品牌的全球知名度与影响力。2018年公司零售市场收入同比增长7.01%,其中海外欧洲、亚太、非洲、南美等销售区域也都遍地开花。此外,玲珑还在全球设立营销网点30000多个,市场遍及欧洲、中东、美洲、亚太、非洲等全球各大区域。在国内外设立4000多家品牌店,不断提升对客户的服务以及玲珑在当地市场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4. 六分力传感器可以测旋转扭矩吗

扭矩是在旋转动力系统中最频繁涉及到的参数,为了检测旋转扭矩,使用较多的是扭转角相位差式传感器。

该传感器是在弹性轴的两端安装着两组齿数、形状及安装角度完全相同的齿轮,在齿轮的外侧各安装着一只接近(磁或光)传感器。

当弹性轴旋转时,这两组传感器就可以测量出两组脉冲波,比较这两组脉冲波的前后沿的相位差就可以计算出弹性轴所承受的扭矩量。

5. 六分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如今,城市的道路车水马龙,机动车总量成功突破4.2亿,汽车问题变得更加严峻,交通违章治理就成为了一个难题。起初是靠大家的自觉,但自觉遵守交通规定的人实在是太少了,甚至出现一些闯黄灯现象,很多人质疑黄灯最后一秒过去算闯红灯么?交警:最后再解释一次!

闯黄灯扣分吗?

2018年1月1日起,交通法规定,机动车闯黄灯也属于违法行为,处罚的举措和闯红灯是一样的,扣六分并罚款200元,对此有人称为史上最严闯黄灯法规。其实很早以前是没有黄灯的,只有红灯和绿灯,黄灯的出现主要起一种警示(包括警告、警醒、提示)和过渡作用,用于警醒人们马上就要变红灯了,请减速停止行驶,给机动车驾驶员一定准备时间避免闯红灯。

6. 六分力传感器原理

纵向力Fx:≥62kN;横向力Fy:≥31kN;纵向力Fz:≥62kN;力矩Mx:≥9kN·m;力矩My:≥9kN·m;力矩Mz:≥9kN·m;最大转速:≥2500rpm;转角精确度:0.18°;使用温度:-40~125℃;最小匹配轮辋尺寸:13”(英寸);各轴过载能力:≥ 150 % FS;各轴抗冲击能力:≥50g;防尘防水防护等级:IP66;非线性误差:≤1%FS;滞后:≤1%FS;可重复性:≤1%FS;温度漂移:≤±0.05%FS/℃;通道间串扰:≤±1%FS;X, Z方向测试加速度:55g;可匹配13-22车轮;包含20 通道滑环,带编码器防水放大器。

六分力测试系统是一种用牙机械领或的科学仪器。

7. 六分力传感器 标定

所有的传感器出厂时都需要标定,只有标定好的传感器才能提供给客户。

温度传感器当然也一样,温度传感器的标定和大多数其它传感器的标定一样,最普遍的方法就是将传感器放置在一个可精确测定的、已知温度的环境中一段时间,然后记录检查传感器的输出是否与已知的环境温度一致,并计算出传感器的误差。

由于自然环境下温度始终是一个缓变的物理量,所以一般情况下对温度传感器的检定是属于静态的,这也能满足绝大部分温度传感器的实际需要。动态的检定极少,能实现温度动态检测的设备也极少。由于静态温度传感器检定的方法和原理极其简单,所以这类资料或标准反而少见。对温度传感器动态标定一般都是采用激光的方法。

改善温度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最好的方法就是选用反应敏感的感温材料和减少传感器感温部分的质量,降低其热惯性。

温度传感器的标定过程实际上也是确定温度传感器的各参数指标,尤其是精度问题,所以这个过程所用测量设备的精度通常要比待标定传感器的精度高一个数量级;这样通过标定确定购温度传感器性能指标才是可靠的,所确定的精度才是可信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