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字电桥操作指导书
TH2811D数字电桥的基本步骤:
1. 把测试夹具连接到主机上,(为更好的这两可以用一根导线接到接地端,使得机器接地)然后进行开路和短路校准。
开路校准:保持测试夹开路状态,按“open”键,然后按“enter”键,此时机器进行全频率点的开路校准,等到30秒~60秒后,开路校准结束了。
然后进行短路校准,保持测试夹短路(测试夹要长端对长端),然后按按“short”键,然后按“enter”键,机器开始全频率短路校准,等待30~60秒后短路校准完成。
注意,更换测试夹具后必须重新进行开路及短路校准,不跟换夹具时建议每周进行一次开路和短路校准。
2. 选择测试参数
按para键选择元器件参数C\R\L\Z 等,按freq键选择测试频率,按level选择测试电平,按speed选择测试速度(速度越快,准确度越低)。
按30/100 选择内阻,一般国际上选择 100欧姆,按ser/par 选择串联等效或并联等效。
按rang键,选择量程,一般开机默认是自动量程,auto,一般这个键不用按,只有对测试量程有要求的时候才会按这个键选择量程。
按上述按键后,在lcd屏幕上都会有显示的,注意观察。一般这些参数是按照元器件供应厂家的出厂测试标准来设置的。
3.用测试夹具夹住被测元件,在屏幕上读数,一般随机的测试夹可以测量带脚的器件,smd贴片器件要另外选购smd贴片测试夹。
二、台湾du6011ak数字电桥使用说明书?
1. 插上电源插头,将面板开关按至ON.开机后,仪器功能指示于上次设定状态,预热10分钟, 待机内达到平衡后,进行正常测试.
2. 测试参数选择, 使用“参数”键选择L、C、R,单位如下: L:uH、mH、H(连带测试器件Q值) C:pF、nF、uF(连带测试器件D值) R:Ω、kΩ、MΩ(连带测器件间Q值)
3. 使用者应根据被测件的测试标准或使用要求按频率键、电压键,选择相应的测量频率、测试电压.可选择100Hz、1kHz、10kHz三个频率,1V、0.3V、0.1V三个电压.
4. 选择设置好测试参数、测试频率、激励电压后,用测试电缆夹头夹住被测器件引脚、焊盘.待显示屏参数值稳定后,读取并记录.
三、lcr数字电桥原理?
随着现代模拟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速运放,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现代阻抗测量大都使用自动平衡电桥法。
首先由信号源发生一个一定频率和幅度的正弦交流信号,这个信号加到被测件DUT上产生电流流到虚地“0V”,由于运放输入电流为零,所以流过DUT的电流完全流过Rr,最后根据欧姆定律DUT的阻抗:Z = V1*Rr/V2。因为运算放大器虚地功能的引入,使这种测量方法的精度和抗干扰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
当然,以上只是一个比较抽象化的原理模型,真正的产品要复杂的多。
四、数字电桥原理?
数字电桥就是能够测量电感,电容,电阻,阻抗的仪器,这是一个传统习惯的说法,最早的阻抗测量用的是真正的电桥方法,随着现代模拟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早已经淘汰了这种测量方法,但LCR电桥的叫法一直沿用。如果是使用了微处理器的LCR电桥则叫LCR数字电桥。
数字电桥的测量对象为阻抗元件的参数,包括交流电阻R、电感L及其品质因数Q,电容C及其损耗因数D。因此,又常称数字电桥为数字式LCR测量仪。其测量用频率自工频到约100千赫。基本测量误差为0.02%,一般均在0.1%左右。
五、金日立kt2811c数字电桥使用方法?
1. 加电
首先将电源线带IEC一端接到电桥左后方的IEC 插座 上,另一端插入合适的电源插座上,搬动电桥左后方的船形 开关 ,即使电桥通电。通电后, 显示器、量程及功能指示器随之变亮。电桥可自动置于电感、电容测量档,并联等效及1KHz频率状态。正常情况下,内部电路加电几秒钟后即能稳定,便可进行测量。
2.被测元件的接入方法
⑴通常径向引线的元件可直接插入组合测试夹夹板内,而接入特殊柔性引线的元件时,应借助夹板离合器进行,该离合装置位于测试夹的正下方。
⑵接入轴向引线元件时,为避免扭折引线,可采用轴向转接头,先把这两个配件分别插入测试夹的两端,再将其间距调正到适合元件测量的位置,然后便将轴向引线元件插入两端的配件夹内。
⑶在轴向转接头必需相当牢固定的场合,如在测量大量的同类元件时,需采用支撑板。
安装支撑板:首先把轴向转接头调整到适当的位置上,然后将支撑板悬置于轴向转接头上方,让每个轴向转接头穿过支撑板上的槽缝,放好支撑板,将固定 螺钉 对准电桥面板上的螺孔,最后上紧螺钉。注意:安装时不易将螺钉拧得过紧。
注意:本电桥虽能够对充电电容接入测试进行防护,但最好应将充电电容经适当电阻放电后才进行测量。
3.使用中注意读数及测量条件显示
⑴仪器的6位显示不一定全部是有效显示,在某些测量中测量数据的未尾值可能跳动较大,应舍去这些跳动数值,读取其稳定值。
(2)一般使用自动量程进行测量,以保证选择到正确的量程,操作到手动方式可以观察实际工作量程。应用于同批同种测量元件的批量测试时,可以选择量程锁定模式工作。
六、HA是计量电压还是测量电压?
是计量电压。
计量与测量的区别如下:
1、从不同的观点出发,电子测量和计量的内容和对象有不同的分类。
①按频率划分:通常以30千赫左右为界线。30千赫以下为低频测量,以上为高频测量,然而这种界线并无确切的定义。还可以按频率再细分为音频、视频、射频和微波测量,其间的分界也不甚明确,常有交叉重叠,微波频谱高端(300 太赫以上)已与红外和可见光频率相衔接。
在音频段内又可再细分为亚音频(甚低频)、音频和超音频测量。微波测量则又可细分为米波、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和亚毫米波测量。电子测量方法和器具日益向宽频段发展,已能包括从直流到微波频段,因此电子测量按频段分类已日渐失去意义。只有亚音频和亚毫米波测量,作为强调向两个极端发展的特殊情况,还有其特殊意义。
②按具体对象分类:电子测量和计量常按具体的对象(不同的参量)来分类,一般包括四类参量:有关电磁能的量(电流、电压、功率和电场强度等);有关电信号特征的量(频率、相位、波形参数和脉冲参数等);有关电路元件和材料的参数的量(阻抗或导纳、电阻或电导、电感和电容等);有关无源和有源网络性能特性的量(反射系数、电压驻波比、衰减、增益、相位移和频带宽度等)。
这种分类并不严格,从不同观点来看,同一个量往往可以归入其中的某一类,也可以归入另一类。例如,频率既是交变电磁能的一个属性,又是信号的一个重要特征,也可能是电路元件、材料或网络的特征量。
此外,这几类参量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例如,信号特征参量往往离不开电能量的测量,而元件参量也可以通过网络参量而求得。就连集总参数元件的基本参量如R、L和C等,也常通过测量反射系数来求得。在按参量分类时,也常再按频段或所用的技术再行细分。
③按其他原则分类:电子测量和计量有时也从其他一些观点出发按不同的原则来分类。从电路、信号和系统的理论分析方法考虑,可分为时域测量与频域测量和后出现的数据域测量;从测量技术来考虑,则可分为经典的正弦测量或静态测量、扫频测量或动态测量,脉冲测量或瞬态测量等;若按测量方法,则可分为谐振法测量、电桥法测量和比较(替代)法测量等。
2、特点电子测量和计量除类别繁多、对象复杂而多变外还有一些其他特点。
①量程和频程极宽:例如,电子测量中待测的功率可能小到10瓦(来自深空宇宙飞行器的信号),大到10瓦以上(远程雷达发射机功率),量程达到1:10范围。一般不可能用一种测量方法和一种测量仪器来覆盖整个量程,也不应只建立单一的W(瓦)标准,而应有μW、mW、W、kW、MW 等一系列功率标准。
不过,电子测量仪器中也有能覆盖很宽量程的情况,如一台完善的频率计数器能测量10~10赫的频率,量程为1:10。一般说来,同类的量在不同频段的测量和计量所用的方法和器具往往不同。但也存在不少频程很宽的测量器具,如从音频直到40吉赫的频谱分析仪和 0~18吉赫的标准衰减器等。
②精确度参差悬殊:测量和计量技术的水平、测量结果的可信赖性以及测量和计量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全在于测量或计量的精确度,或者说,全在于测量或计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或误差的大小。电学计量中直流电压的计量,最好的可达10量级。然而,电子计量中精确度最高者为频率计量,最好的可达10量级;日常工作的频率计数器也可达10~10量级。
电磁量易用电子学方法加以变换。例如,数字式电压表就是利用υ/T或υ/F变换技术,把电压变换为时间或频率来测量的。日常工作用的数字式电压表,不确定度达到10的量级并不罕见。而在电磁测量中,0.1级(不确定度为±0.1%)电压表则是珍贵的标准仪器。
利用参量变换技术来获得十分方便而且高度精确的测量手段,是电子测量的一重大特色,这也是电子测量技术迅速渗透到几乎一切计量和测量领域的主要原因。然而,电子计量单位既然都是导出单位,其不确定度就不可能优于它所赖以导出的原始单位的不确定度。
3、另外,视具体的对象和频程、量程的不同,电子测量和计量所能达到的精确度也可能十分悬殊。有些项目如失真度或Q值的常规测量或计量,其不确定度可能劣到10的量级或更差。
③影响量多和影响特性复杂:对测量结果所得量值能产生影响的量称为影响量。影响量通常来自测量系统的外部,如电源电压的起伏、环境温度的变化、外部噪声和干扰等。测量系统本身的某个工作特性,也可能对系统的另一工作特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测量结果。
例如,电压表的频率响应特性和检波特性,都直接影响电压测量结果的量值。另一方面,电子测量器具以及被测对象内部的元件、器件数目甚多,对外界影响也相当敏感。错综复杂的影响量所产生的不良效应有时会成为严重问题。此外,由于电子测量和计量的量程和频程宽,测量器具内部各种影响特性所引起的不良作用有时也可能十分严重。
因此,在许多电子测量和计量中,对环境的控制是必要的,而且有时要求十分严格(见测量与环境)。为了减弱测量系统内部产生的不良影响,必须尽量避免寄生耦合,对输入输出阻抗也要有严格的要求(见测量技术)。
④误差问题较难处理:在电子测量和计量中,由于影响量和影响特性众多而复杂,因而很难充分掌握测量误差。系统误差常带有一定的随机性质,而且不少是属于非正态分布的,不能用经典的概率统计方法处理。此外,由于仪器的生产数量一般不多,难以获得大量采样,因而无法知悉这些非正态误差的确切分布律。
⑤对科学技术新成就敏感:为了获得高精确度,电子测量和计量对科学技术新成就十分敏感,往往率先采用。如采样、锁相、频率综合、相关检波、数字化、自动化等技术,很快就在电子测量和计量中得到应用并日益普遍。
在新技术的引用方面,最突出的是电子计算机和微处理器的应用,这不仅大大提高了电子测量和计量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而且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避免了漂移的影响;同时也易于进行大量数据采集和重复测量,通过统计分析来减弱随机误差。
利用自动化技术,通过误差模型对测量结果逐个进行误差修正,从而排除了许多系统误差。还可以使测量系统自动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校准,乃至自我检定。此外,也便于利用间接测量的原理,从为数不多的直接测量结果出发,通过计算机换算而求得许多其他有关的参量的量值,从而实现多功能测量。
电子测量和计量除对电子学本身的新成就十分敏感外,对于其他学科的成就也吸收得很快,如汲取了原子波谱学的成就,创造、发展了原子频率标准;从光学获得启发而采用了毫米波和亚毫米波测量中的准光学技术;低温超导技术在超短脉冲测量中的应用;以及半导体量子干涉器件的应用等。